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PE最慘痛一頁:今天,我們還在為那場瘋狂買單

中國PE最慘痛一頁:今天,我們還在為那場瘋狂買單

獵雲網註:2009年10月30日,萬眾期待的創業板開鑼聲在深圳敲響,多年來退出無門的本土創投終於迎來了爆髮式的收穫。但前幾年PE投資太熱,導致泥沙俱下,集聚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為過去的瘋狂買單。文章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任倩、劉全。

還記得曾經的「全民PE」嗎?

「近於瘋狂的狀態。」回憶起2010年的往事,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會長邵秉仁曾感慨不已,「從券商直投、保險機構到銀行,企業家和民間資本紛紛投身PE。人民幣基金扎堆,圍搶Pre-IPO項目,造成大量泡沫的集聚和蔓延」。

我們把時間拉回十年前。2009年10月30日,萬眾期待的創業板開鑼聲在深圳敲響,多年來退出無門的本土創投終於迎來了爆髮式的收穫。但後面的故事,中國PE人永遠無法忘記,史稱「全民PE」。

回首這段往事,北京一位資深PE投資人反思,「前幾年PE投資太熱,導致泥沙俱下,集聚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為過去的瘋狂買單。」

一聲鑼響,創業板開了:本土創投迎來高光時刻

十年前的這一幕仍歷歷在目。

2009年10月30日清晨,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踏著朝暉步入五洲賓館,幾十分鐘後,他將參加創業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彼時在場的還有深創投前董事長靳海濤、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等一眾本土創投的大佬們,他們苦熬多年,終於等來這一天。

「這註定是要寫進歷史的日子。這一天是中國資本市場多層次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萬眾期待的創業板首發28家企業在今天於深圳市五洲賓館盛大開鑼。」當天達晨創投的官方網站,如此描述這一刻。

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背後分別是20家風險投資公司。統計顯示,風險創投在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了近7億元資金,最終贏得了平均5.76倍的回報。

本土創投守得雲開見月明。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中,有4家來自於深創投的投資,前期的積累一朝爆發,這4筆投資直接將深創投送上了當年中國創業投資50強榜單第一名的位置。

達晨是創業板開啟的另一大贏家:這一年,達晨投資的項目中有4家成功實現IPO:愛爾眼科、網宿科技、億緯鋰能和藍色游標。同年,蟄伏3年獲得20多倍回報的福建聖農被評為2009年最佳退出案例,達晨劉晝也因卓越的投資表現被評為2009年最佳創投家。

2010年,堪稱PE行業飛躍式發展的標誌性年份。深創投投資企業26家IPO上市,創下了全球同行業年度IPO退出世界紀錄,此後深創投常年保持中國本土創投機構榜單前三名的位置。以深創投、達晨、同創偉業為代表的本土創投機構強勢崛起,清科2010年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年度榜單的前10名除凱雷、鼎暉、高盛直投外,其它均為本土機構。

高回報的退出,吸引了大規模的資金進入。根據當年的數據統計,2010年VC/PE募集資金1768億,相當於2009年的翻倍。

「彷彿就在一夜之間,深圳突然出現了200家的創投機構,而且大量的資金都進入這個行業,每一家機構都能夠很容易地募到資金。」後來,劉晝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

一夜暴富神話湧現,史上最大Pre-IPO投資熱潮誕生

一夜暴富的神話傳遍大江南北,PE潮來了。

《中國創投簡史》曾真實地記錄當時的盛況:「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大型PE基金面世的報道,每隔一兩周就會有一支規模十來億的PE基金成立的新聞。每個地方政府都在忙著出政策,從金融、航天到農業、文化,PE項目覆蓋了投資界的每一個角落。」

股市也跟著瘋狂。2010年A股新上市企業達到347家,是除2017年(438家)以外,中國歷史上IPO數量最高的一年,其中有超過200家背後有PE/VC支持。

民間也開始顯現對PE的熱情。從煤炭、房地產行業嘗到頭啖湯的土豪們,當時主業面臨國家管制,正急於為巨額財富尋找新的投資方向。PE行業的造富神話和媒體的放大效應,吸引了這批人群的目光,動輒幾千萬、上億撒錢。

大量手握重金的PE機構,瘋狂追逐著市場上凈利潤超過3000萬的項目,高增長行業領域的好項目更是出現「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局面,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企業估值的水漲船高。從最早的8倍、10倍市盈率,到後來的12倍、15倍乃至20倍市盈率,PE機構仍然趨之若鶩。

高市盈率讓PE機構們賺得盆滿缽滿,單個項目幾十倍的投資回報也是屢見不鮮。「不算國內那些著名的私募股權基金,當時的小公司只要能投對一個上市項目,也能大賺一筆。所以當時進入市場的人都發了,這就和2007年進入股市的人一樣,不存在智商差別,站在風口上,大家都跟著飛了。」一位從政府機關下海的PE基金投資人如此形容。

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曾在微博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本土PE的5個奇談怪論。1、PE 最相關的行業不是高科技而是房地產;2、決定PE 投資策略是LP,而不是GP;3、PE 的最高境界是募資,而不是投資;4、投資標準是IPO的可能性,而不是成長性;5、投資項目要的是關係、資源而不是專業。

中國PE史上艱難歲月:一大批機構沒能活到IPO開閘

好景不過三年,盛宴之後,留下一地雞毛。

「了解這個行業的人都清楚,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幾乎沒有哪家投資公司能拿得出一份好看的報告,投資回報整體水平降到了年化收益的10%左右,而投資人對市場的過高預期更是讓投資公司雪上加霜。」上述PE基金投資人回憶,「多少業內名流在這一期間鋃鐺入獄,甚至跳樓自殺,行業一片慘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個投資項目至少需要經過3年的時間才能成功退出,一般是4年左右。也就是說,退出時間應該集中在2012年-2014年。但是2012年11月-2013年12月,證監會暫停IPO審核,令PE投資的預期退出期限延長。相當一批Pre-IPO類型的投資機構,由於退出遇阻,逐漸募資困難,淡出了市場。

當時,陳瑋在微博寫到,「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八月天,落葉醉,PE苦,創業喊累,投資項目誰來退?總是GP淚!」

這是中國PE歷史上的艱難歲月。隨著IPO暫停,被投企業上市遙遙無期,一切被打回原形。2013年,整個PE行業迎來了大洗牌,國內90%的PE投資機構面臨倒閉或轉型的危機,本土創投舉步維艱。

轉眼到2014年初,A股IPO重啟,創業板擴容,中國股市掀起新高潮。誰料2015年市場急轉直下,八成股票跌幅超過三分之一,釀成「股災」。雖然其後A股略有恢復,創投行業仍在跳躍前進,但更大的危機,也在醞釀中。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0-2017年創投市場的IPO退出回報倍數整體呈下降趨勢。2010年平均退出回報為8.83倍,2015年和2016年受IPO暫停以及A股市場波動影響,投資回報跌到谷底,2015年僅為2.18倍。

2017年IPO環境相對寬鬆,IPO回報倍數同比增長250%達到8.11倍,但是仍然難以達到2013-2014年的歷史水平。

VC/PE退出率之低遠遠超乎想像。由於IPO及併購政策的變化、項目成長周期長等因素影響,80%以上的股權投資基金都存在退出難題。從微觀角度而言,任何一家VC/PE都面臨著巨大的退出壓力。

「前幾年PE投資太熱,導致泥沙俱下,集聚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現在全行業都在反思一個問題,我們到了必須為過去的瘋狂買單的時候。」一位資深PE投資人向投資界表示。

全民PE已成往事,科創板時代,沒有造富神話

2019年7月22日,上交所傳出了科創板第一道鑼聲。這是被載入史冊的一幕:科創板開市,正式迎來首批25家掛牌上市公司,背後聚集的VC/PE機構超過300家。

十年輪迴似曾相識。2009年10月30日,證監會耗時10年打造的「中國納斯達克——創業板」火熱出爐。當日首批28家公司集體上市,平均漲幅達到106%,中國本土創投迎來IPO大豐收。

在這一場盛宴中,人民幣基金橫掃首批上市企業,尤其是深圳本土創投機構表現搶眼,比如深創投、松禾資本、達晨財智、同創偉業等都拔得頭籌。

「創業板從提出到開市中間經歷了10年的跨度,科創板從提出到開市只用了8個月。」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表示,科創板開市速度之快,凸顯國家對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

毫無疑問,科創板將深刻地改變中國創投生態。難以忘記,全民PE熱潮下的「造富神話」,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進場。「這造成了對風口的過度追逐,也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感慨,所以就有了過去幾年,O2O、共享單車、P2P等模式創新領域的『一地雞毛』。」

此次科創板開閘,並未再現當年創業板開閘之後的全民PE盛況。歷史的教訓永遠不會過時,而我們擔心,當年那場瘋狂,會被漸漸遺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新晉億萬富翁Dean Stoecker:憑《孫子兵法》制霸軟體行業
Libra引爆開放金融,中國會對數字貨幣開一扇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