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情緒管理ABC新解

情緒管理ABC新解

小紫是我的學生,一名專業培訓師。最近她感覺心煩意亂,靜不下心。昨天同事和她說,你把《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好好研究一下,我們下周準備做這個主題讀書會。小紫非常不高興,為什麼又推到我這裡了呢?

小紫的負面情緒一下爆棚。她在電話那頭和我喋喋不休地抱怨。

我想了想,決定用情緒管理ABC法則引導她。

我問:「小紫,你現在很煩躁,是嗎?」

小紫在我看不見的地方點點頭,然後想起我看不到她,在電話那頭說:「是的。」

情緒:煩躁。

煩躁一種很常見的負面情緒。

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性情緒(negative emotion),有時又稱為負面情緒,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情緒,是因為此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身體也會有不適感,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的順利進行,進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傷害。

引發小紫負面情緒的事件是同事讓她研究《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為新一期的讀書會做準備。

但是,引爆情緒的是誰呢?

是同事嗎?

是事件嗎?

是情緒嗎?

都不是。

是小紫。

準確的來說,是小紫的態度,是小紫的觀點,是小紫的解讀,是小紫的信念,是小紫對事情的詮釋。

因此,我們可以解讀上面的故事為:

因為小紫的信念導致小紫對事件產生了負面情緒。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把其信奉的哲學觀點與講究實效的行為主義結合起來創建了合理情緒療法(情緒ABC理論)。雖然這種療法起初遭到幾乎所有治療家的激烈反對,但埃利斯通過不懈的努力,堅定地捍衛了合理情緒療法,並使該療法在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最後使其反對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情緒 ABC理論中:

——A表示誘發性事件。

——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

——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仍然以小紫的案例來說,研究《當下的力量》,組織讀書會,這樣的事件並不只針對小紫,是小紫公司全體同事的事情。

同樣的事件,小紫的情緒體驗是煩躁,同事的情緒體驗是興奮。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

小紫認為搞什麼讀書會,煩死了。——小紫的B同事認為,哇,這是我愛讀的一本書,太開心了。—— 同事的B

由此可見,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因此,艾利斯提出合理情緒療法,實際上,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此採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而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這一理論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對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對人的本性的看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無理性的、不合理的。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很愉快、富有競爭精神及行動有成效;  2、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合邏輯思維所造成。  3、人具有一種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傾向性,傾向於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維和無理性的不合理思維。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  4、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而進行,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複某種不合理的信念,這將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  5、情緒困擾的持續,實際上就是那些內化語言持續作用的結果。正如艾利斯所說:「那些我們持續不斷地對自己所說的話經常就是,或者就變成了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為此,艾利斯宣稱: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這就成了ABC理論的基本觀點。

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

C代表結果即癥狀(Consequences)。

艾利斯認為並非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癥狀C,A與C之間還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個中介因素是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認為人極少能夠純粹客觀地知覺經驗A,總是帶著或根據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價值觀、意願、欲求、動機、偏好等來經驗A。因此,對A的經驗總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同樣的A在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信念有差別即B不同。換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並非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個人對刺激情境的認知解釋和評價才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在ABC理論中,D代表治療(disputing)通過D來影響B,認識偏差糾正了,情緒和行為困擾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減輕,最後達到E效果(effects),負性情緒得到糾正。

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對情緒管理ABC提出一個新的思路。

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碴,尤其是與創造A有關的人。所以我們每天疲於奔命,一直在處理、阻止、緩和、溝通、協調A以及與A相關的人、事、物。可是我們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同樣一件事,幾家歡樂幾家愁。為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事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轉」!

還是小紫的案例來看。

仍然以小紫的案例來說,研究《當下的力量》,組織讀書會,小紫的情緒體驗是煩躁,因為小紫的信念導致小紫對事件產生了負面情緒。

小紫並不喜歡C的出現,小紫想控制自己的煩躁情緒,所以打電話給我,但是小紫找了A的碴,她把責任推給事件並連帶對同事不喜,但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小紫能放棄工作嗎?小紫能脫離同事單獨在公司工作嗎?

答案非常明確。

——顯然不能。

所以,小紫只有一個辦法,改變自己。

如果小紫不改變自己的信念B,那麼小紫只能讓自己沉浸在這樣的無何止的煩躁中。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B是決定你心嚮往的力量。

因此,小紫最聰明的作法就是正視自己的信念,心若向陽,處處陽光。

換個角度來看,事件也可以意味著過去,過去已經發生的,無可逆轉的存在。

情緒意味著未來,是快樂還是煩躁,都由你來決定。

而當下,此刻,一念之間,信念在你手中。

保持心靈的自如,是當下的最好姿態。

1人點贊

當下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理情緒療法 的精彩文章:

情緒防身術,你學會了嗎?
如何讓我們內心的情緒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