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海拔5300米,單程1600公里的通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海拔5300米,單程1600公里的通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位於青藏高原上的那曲,平均海拔 4600 米,是中國平均海拔最高的城市,也是「青藏線」(在進入西寧前為 109 國道,即京拉公路,其中西寧-拉薩為「青藏線」)上的必經之地。

在這座城市裡,你能找到很多平凡卻努力奮鬥、認真生活的人。今天這支片子的主人公馬成龍,就是其中的一員。

青藏線是很多自駕愛好者心中的「詩和遠方」,是用來「挑戰自我」的證明,但對馬成龍而言,這只是一條「不尋常」的通勤路。有艱難,有沮喪,卻始終不曾停下腳步。

今年 32 歲的他,家在西寧,4 年前辭掉國企的工作,去那曲創業,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拓荒」。

每個月,他基本都要開車經過青藏線,來回西寧和那曲兩趟,單程 1600 多公里,最快也要一兩天,穿越可可西里、長江源頭沱沱河、五道梁,還有海拔 5300 米的唐古拉山口。

不尋常的通勤路

2006 年,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竣工。2009 年,青藏線開通,兩者共同承擔著為藏區輸送物資的重要責任,掌握著藏區人民的生活命脈。

相比於鐵路固定而稀少的班次,很多像馬成龍這樣的當地人,都會選擇相對更自由、也更靈活的公路。

因此,你經常能在青藏線上,發現一輛白色的冠道靈活穿梭在大貨車之間的身影。

「我不喜歡坐火車,自己開車雖然辛苦一點,但自由。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有時候會帶上狗。」

很多人都對青藏線存在著玫瑰色的幻想。事實上,西藏的地理環境非常複雜,天氣也瞬息萬變,經常會在路上遇到很多突髮狀況。六月也會飛雪,冬天尤其漫長難捱,接連一兩天的堵車,是家常便飯。

缺氧、高寒、無邊的黑暗,每一樣都是巨大的挑戰。

走的次數多了,馬成龍也有了經驗。他的車裡,常年備毛毯、被子和其他應急的工具,也會提前準備好餅乾、麵包等食物,「這樣即使堵在路上也不怕嘛,睡得暖和吃得飽,如果遇到受困的人和車子,還能幫幫他們。」

「當然,我做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就是搭他們一乘嘛。」 他補充道。

在路上,驚心動魄

雖然在採訪中,馬成龍一直輕描淡寫,說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長途跋涉,但他分享的細節,還是足以讓我們感到驚心動魄。

就拿去年國慶來說吧。他和妻子一起開車去那曲,準備結束工作後去自駕游,但經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卻遭遇了三天三夜的大堵車。

那個時候,妻子已經懷孕 5 個月。他們被堵在路上,寸步難行。路上全是積雪和結冰,長長的拖挂車一輛接著一輛,旁邊的車衝上來又滑下去。

「那次比較幸運的是,我帶了一個車載制氧機。出門前加滿了油,所以我能時不時發動一下車子,開一開暖氣,保證車裡的溫度,就怕她凍著。晚上的唐古拉山真的很難熬,冷的很。3 天啊,要不是這車油耗低,真不知道怎麼熬過去。」

「冠道的內部空間還是很寬敞的,我在後排給她鋪了床,又讓她躺平蓋好被子,後來反而是她在一直安慰我不要急。」

今年春天還發生了一個「事故」。當時馬成龍是獨自開著車去那曲,看到前方道路因為車禍堵住了,「老司機」就想繞路走個捷徑。

那是 4 月份,西藏還在下大雪,大概有 30、40 公分厚,差不多沒過膝蓋。他的車剛開出去沒多久,就不小心掉進了被雪覆蓋的一條溝里。

「 溝不是很深,再加上本田的發動機動力也很足,我下車前前後後大概挖了一小時,很快就把自己『救』出來了。」

他說這些的時候,淡定得彷彿在說別人的故事,就好像和吃飯喝水一樣,是再日常不過的一部分,但對於我們這些久居城市、單程通勤超過一小時就叫苦不迭的人來說,依然非常震撼。

喜歡就上路,沒有為什麼

我們問馬成龍,既然每一次往返,都要冒這麼大的風險,為什麼還要堅持?有沒有想過去干點別的更安慰、輕鬆一點的工作?

馬成龍擺擺手,常年在路上被曬得有些黝黑的臉上,露出一副自得其樂的表情:

「我這個人的性格吶,可能就不合適整天坐在辦公室裡面上班。不是沒試過,辭職之前我是在國企工作的,但這種按部就班的工作,就讓我覺得很受拘束。

像現在這樣,隔三差五地開著心愛的車,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是路上有些困難,我也覺得自在多了。」

開著車馳騁在這條進藏的生命線上,也大大拓展了他生命的寬度,讓他領略到了無數不一樣的美景。「這個可能是你們坐辦公室的,一輩子都看不到的喲。」 他開玩笑道。

「就像我和媳婦堵了三天三夜那次,恢復通車之後,我們一路開到了唐古拉山頂。那天太陽特別漂亮,照在唐古拉山腳的湖面上。湖全結冰了,一眼望過去全是白色的,我媳婦還拍了一張照片,那種感覺特別幸福。」

就算這條路他每個月都要往返個一兩次,但自然賦予的美麗風光,他卻像永遠看不厭似的。可可西里的壯闊,藍天白雲跟著他一起移動,各種野生動物帶著好奇的眼神打量著這個也長著「四隻腳」的不明物體。「 像我上次回西寧,還看到路邊有很多狼在跑。」

我們都聽得一愣一愣的,努力想像這幅帶一點「超現實」的畫面的樣子,心裡不禁隱隱生出一種羨慕:像這樣的經歷,我們恐怕一輩子都體會不到了吧。

文明的城市用聳入雲霄的高樓、寬闊的八車道和旖旎的燈光,織成了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了多少有志青年。

也許這就是一個現代版的圍城故事。我們在這一刻羨慕他,卻可能永遠無法成為他。就像他偶爾也會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卻依然堅定地在這片高海拔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人生。

這條生命線,是我為夢想奮鬥的路

馬成龍在那曲從事著文創工作,之前只有一個人。一接到工作任務,他就從西寧出發,開上這條青藏生命線。如果堵車,吃睡都在車裡。開到沱沱河,去熟悉的麵館老闆那裡吃一碗面,交流一下對彼此愛車的心得。

吃飽了繼續上路,天氣好的時候,下車到河邊與狗嬉戲玩鬧一陣,用甘洌的河水洗去車身的灰塵和污垢,擦得鋥亮。「有時候我感覺這輛冠道就是我的家人,我的戰友,任勞任怨,早就是過命的交情。我確實很寶貝它。」

他「吐槽」自己「這個人,「這輩子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雄心壯志,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搞旅遊』。現在努力拚搏,就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過兩年攢點錢,再換一輛更好的廣本,就心滿意足了。」

開車帶著媳婦兒和兒子,到全國各地看看、轉轉,最好還能開出國門,「平平淡淡也很好嘛」。這大概就是普通人在這個和平年代,最真實也最誠摯的夢想吧。(註:在買這輛冠道之前,他還買過廣本的鋒范和繽智,可以說是一名非常忠誠的廣本粉了。)

最後,他還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他的兒子,還沒滿一歲呢,路還不會走,就已經表現出了對車的極大興趣。「他在車裡就睡得特別快特別甜,之前找到一個舊的小車玩具,高興壞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媽媽懷他的時候,在這輛車裡度過了三天三夜有關。」他笑著說,完全是一副慈父的模樣。

拍攝結束時,他從那曲啟程回家,還給兒子帶了一輛玩具車,「他肯定會喜歡。」

壯美的天地間,有多少人奔波在我們不熟知的地方。

艱難,卻步履不停,只為更好的生活。

你的通勤路上,發生過什麼特別的故事?歡迎留言分享!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60後的婆婆潮起來,連我都怕……
福、財、康、樂,想要?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