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靈驗:只有做好51事 財富才具足 事業才成功 家庭才和睦

靈驗:只有做好51事 財富才具足 事業才成功 家庭才和睦

好多人漂洋過海、千里迢迢來到五台山,求財、求事業、求官運、求子女等等,總之世俗最為關心問題總結如下:

如何能過得富足?

如何能事業成功?

如何能家庭和睦?

如何做一個好家長、好上級?

......

也有的佛有留言說,學佛從哪裡開始做起呢?

當然有的佛友對上面的話題嗤之以鼻,認為太過俗氣,不值得一提,修道之人出三界、證菩提最為重要。但是,佛陀出世之初,根據眾生的根機,先講三福業的修持的方法,對於根器成熟的弟子傳授解脫之法。

福德、智慧具足才是圓滿之佛。偏智慧而無福德,如何能證大菩提呢?

《屍迦羅越六向拜經》中說: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叫做屍迦羅越,早早起來洗浴穿衣後依次向六方各拜四次。

佛到了王舍城之後,遠遠看到屍迦羅越在禮拜,就到了屍迦羅越家裡問他說,為什麼要向六個方向禮拜?這有什麼根據沒有?屍迦羅越回答說,父親在世的時候叫我這樣做,但是不知道有什麼根據。佛繼續說道,父親教你不只是用身來禮拜,屍迦羅越長跪說,請佛陀為我講解其中六方禮拜的道理吧。佛說,你聽好了,有聰明的長者能持四戒而不毀犯這些戒律的話,今生得到世人的尊敬,後世轉生天道,那四戒呢?

第一,不殺生。

第二,不偷盜。

第三,不愛取他人妻女。

第四,不打妄語,不做兩舌之事。

貪婪、憤怒、愚痴的人不能禁止上面的四種惡事,叫做「月暗」,就如同月亮失去了光輝。能不做上面四事的話,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光明四射。佛繼續說道:

向東禮拜的意義是子女對於父母應當做好五件事:

第一,應該時時做好家庭事務。

第二,早早起床派人做好飯。

第三,不能讓父母憂慮煩惱。

第四,要知道父母恩重如山。

第五,父母得病而心生恐懼的時候,要帶他們及時前去治療。

父母對待子女也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要讓子女去惡行善。

第二,管教子女學好文化知識。

第三,教誨子女嚴持戒律。

第四,負責子女的婚姻大事。

第五,自己的所有財富都要給予子女。

向南禮拜的意義是弟子如何對待師長,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要尊敬讚歎師長。

第二,不忘師恩。

第三,隨師而學,聽從教導。

第四,永不厭棄師長教誨。

第五,任何時候,包括背後都要稱讚師長。

同時,師長教誨弟子也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要弟子快速地掌握所學。

第二,要培養弟子超越他人。

第三,要讓弟子通達後牢記在心。

第四,弟子有任何疑問要圓滿地解答。

第五,要讓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向西禮拜的意義是妻子如何對待丈夫,也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丈夫回家後要去迎接。

第二,丈夫外出要做好所有的家務等待丈夫回來。

第三,不能背叛丈夫。對於丈夫的指責不能反過來謾罵和給丈夫臉色。

第四,聽從丈夫的安排,不能私藏家裡的任何東西。

第五,丈夫就寢時要料理好之後自己再去休息。

同時丈夫對待妻子也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出門或回家都要尊敬妻子。

第二,時時保證妻子衣食無憂。

第三,要滿足妻子喜歡的東西,比如金銀珠寶首飾等。

第四,家裡的東西都要交給妻子。

第五,不能再外麵包養女人或私自經營養殖等營生。

向北禮拜的意義是如何對待親屬朋友,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見他們作惡的時候,要單獨勸諫制止他們。

第二,哪怕是微小的急事難事,也要前往救助他們。

第三,不能泄露他們的私密事情。

第四,要互相尊敬讚美。

第五,所有的好東西都有要分享給他們。

向地禮拜的意義是如何對待下屬,也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保證他們的日常生活。

第二,得病要立即安排醫治。

第三,不能隨意打罵。

第四,不能剝奪他們的私有財產。

第五,福利待遇要平等地分配給他們。

同樣屬下對於上級也應該做好五件事:

第一,每天要早早起床,不能讓上級早起來召集。

第二,自己的事情要用心去做。

第三,珍惜上級的財物,不能隨便丟棄或捐贈他人。

第四,上級外出和返回都要迎接和護送。

第五,要稱讚上級的善業不要言說上級的惡業。

向天禮拜的意義是對待出家修道者做好五件事:

第一,要用善心面對他們。

第二,要用善言利語和他們說話。

第三,要用身恭敬他們。

第四,要用慈心敬慕他們。

第五,出家修道者是人中英雄,要恭敬求教度世的方法。

出家修道之人同樣對待大眾凡夫做好五件事:

第一,教化他們布施的方法,消除自我的慳貪。

第二,教化他們受持戒律不要毀犯。

第三,教化他們學會忍辱,不得恚怒他人。

第四,教化他們精進修行不得懈怠。

第五,教化他們集中心念,不得散亂。

第六,教化他們得到智慧,遠離愚痴。

上面的禮拜方法是您的父親在世時所做的,何愁不會富足呢?屍迦羅越聽完佛陀的講解後,立即受了五戒相佛陀作禮後離開。

佛說的51事,也是佛弟子實踐佛法的起始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佛弟子:不學威儀 不成法器
法名是怎麼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