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證,是指脾腎兩臟陽氣虧虛所表現的證候。多由久病、久瀉或水邪久停,導致脾腎兩臟陽虛而成。

【臨床表現】面色晃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瀉久痢,或五更泄瀉,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證候分析】本證一般以腰膝、下腹冷痛,久瀉不止,浮腫等與寒證並見為辨證要點。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在生理上脾腎陽氣相互資生,相互促進,脾主運化,布精微,化水濕,有賴命火之溫煦;腎主不液,溫養臟腑,須靠脾精的供養,若腎陽不足,不能溫養脾陽,則脾陽亦不足或脾陽久虛,日漸損及腎陽,則腎陽亦不足,無論脾陽虛衰或腎陽不足,在一定條件下,均能發展為脾腎陽虛證。脾陽虛不能運化水谷,氣血化生不足,故面色晃白。

陽虛無以溫煦形體,故畏寒肢冷。陽虛內寒,經脈凝滯,故少腹腰膝冷痛。脾腎陽虛,水谷不得腐熟運化,故瀉下不止。不利清谷,五更泄瀉。陽虛無以運化水濕,溢於肌膚,則面浮肢腫;停於腹內則腹脹如鼓;水濕內聚,氣化不行,則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屬陽虛水寒內蓄之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脾腎陽虛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