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肺氣虛,脾氣虛,心氣虛,腎氣虛,陽氣虛,不同氣虛該如何解

肺氣虛,脾氣虛,心氣虛,腎氣虛,陽氣虛,不同氣虛該如何解

氣,在祖國醫學看來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

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

表現: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原因: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在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氣虛病涉五臟。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屬於人體精氣的範疇。人體精氣分別藏於五臟,故《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因而,從氣的來源看,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兩方面。而從氣的生成與臟腑之關係來看,則五臟皆藏精氣,尤以肺脾腎為重要。

所以本文的辯證主要從五臟入手來看如何改善氣虛:


肺氣虛

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肺氣虛,則其主宣降、司呼吸、調節水液代謝、抵禦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

表現: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咳嗽氣喘、胸悶,易於感冒,甚至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治則:補益肺氣

宜用: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


腎氣虛

腎居腰府,藏精氣,司二陰開合。精氣充五臟而上榮於腦髓。腎氣虧虛,失於榮養,見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腎不納氣,則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腎氣虛

表現:神疲乏力,眩暈健忘,腰膝酸軟乏力,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

治則:補腎益氣

宜用:腎氣丸加減

腎氣不固

表現:小便頻數清長,或餘瀝不盡、夜尿多、遺尿;或男子遺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量多;或月經淋漓不盡或胎動不安,滑胎者。

治則:補腎固澀

宜用:腎氣丸加減

腎不納氣

表現: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短,動則喘甚者。

治則:補腎納氣

宜用:七味都氣丸加減


脾氣虛

脾氣虛

表現: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治則:健脾益氣

宜用:六君子湯

中氣下陷

表現: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痢不止,甚或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伴見少氣乏力,聲低懶言,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弱。

治則:補中益氣

宜用:補中益氣湯

脾不統血

表現: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治則:補脾攝血

宜用:歸脾湯


心氣虛

心主血脈,藏神明。心氣虧虛,不能鼓動血脈,亦不能養神。

表現: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神疲體倦,舌淡,脈虛無力。

治則:補益心氣

宜用:四君子湯,養心湯加減


陽(氣)虛

表現:面色晄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陽虛除氣虛癥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治則:補陽益氣

宜用:參附湯加減

作為非常常見的中醫癥候,在具體改善的過程中需聽從專業人士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脾腎陽虛 的精彩文章:

脾腎陽虛證
為什麼心肺陽虛會導致脾濕胃郁?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