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日本造出艦載巨炮,為何別國不造?不是不能而是沒必要

二戰時日本造出艦載巨炮,為何別國不造?不是不能而是沒必要

作為二戰的發起國之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尤其是日本的海軍,當時已經躋身為全球最強大的海軍之一。經過中日甲午海戰,以及日俄戰爭中的海戰,日本海軍不要說在當時的亞洲無人可敵,即便是放在歐洲,也是令同盟國頭痛的存在。這與日本非常重視海軍裝備建設是分不開的,作為全球工業國家中的後起之秀,日本已經具備了製造堅船利炮的強大能力,日本是當時建造航空母艦最早的國家之一,以傳統的艦艇而論,其艦載武器的製造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以大和戰列艦為例,艦載的460毫米主炮可以說是當時最大的艦載火炮。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其他工業國家沒有製造出這種艦載巨炮,而獨獨是日本製造出來了。

首先一點,雖然日本以明治維新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進行全面西化,學習能力雖然強。但是,日本在前進,西方國家也在前進,日本當時的工業能力雖然強大,但論起底子來還是不如西方的國家。大和戰列艦所使用的94式460毫米艦炮,其生產設備還是進口於德國的一台15,000噸級的水壓機鍛造機和三座70噸酸性平路爐,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當時並不具備製造這種設備的能力,就比如現在,一些國家能夠生產出比較好的武器裝備,但是製造武器裝備所使用的數控機床卻需要進口一樣。道理是一樣的,核心仍然掌握在別人手裡。

要說製造巨炮,當時的西方國家完全有這個能力。以德國為例,德國的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車炮口徑更大,只不過它被裝在了列車上,在地面上進行機動。英國當時雖然江河日下,但也製造出了MarkA型的457毫米艦炮,但英國多方權衡之下,認為發展像日本94式那樣的巨炮意義並不大。而二戰中的美國,當時的工業產值可以說是全球第一,這個第一併不是規模積累上去的,而是其產能,先進的生產機器,這一點我們從後來美國不斷射擊飛機以及坦克就可以看出來,要製造巨炮,也應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

歷史的實踐證明,軍工技術的發展,其實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模式方式上的創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就好比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手機,當年的功能機和現在的智能機,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中日當年的甲午之戰,清政府迷戀於巨炮,根本沒有看清當時國際上已經開始發展速射炮的潮流,導致開戰時,日本艦船上的火力反應速度遠遠大於清軍艦隊上的火力,這也成為海戰中清軍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時西方列強確實可以生產出巨炮,但是在淺嘗之下都紛紛放棄了。處在當時那個時代,日本海軍雖然強大,但是對於未來的發展也比較模糊,仍然迷戀于堅船巨炮。即便是日本使用航母艦隊偷襲珍珠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日本上下對於這種偶發的靈感也沒有抓住,反而認為還是堅船巨炮來的實在,白白放棄了使用航母編隊這種海上新型作戰方式,繼續對大和艦這樣的傳統艦艇寄予厚望。比較有意思的是,受害者美國,卻完全學習了這種新型的海戰方式,對於航母遠程打擊方式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從而導致美國和日本的太平洋海戰中,兩國基本上不是在一個維度上作戰,日本得到慘敗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可見,成功並不在於你走的有多遠,當方向是錯誤時,走的越遠,錯的越離譜。(三生三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俄唯一航母難以恢復,軍工部卻不斷推出新方案,這是為哪般?
羅馬教皇太天真:對日本廣島長崎深深默哀,還呼籲全球放棄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