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種文化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推動佛教發展,如今卻鮮有人知

這種文化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推動佛教發展,如今卻鮮有人知

中國與亞洲各國靠一條絲綢之路互相聯結影響,中國不光影響了這條路上的各大小國家,反過來它們的文化也對中國及東亞產生了影響。豐富了東亞文明的種類,尤其對東亞國家的宗教信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作者:劉奈

如今我們看見東亞各地佛寺林立,各自發展出了適用於自己國家信眾的規則和傳統精神。然而,當初被視為異端的佛學,在釋迦牟尼涅槃之後,並未傳入中國,似乎只作為小眾宗教在一定範圍內緩慢的發展。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英剛認為,「佛教傳播到中國的歷史,肯定不是簡單的線性發展史。很多複雜而重要的歷史支脈,因為各種原因,在歷史記憶的長河中被抹去了,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以及出於各種目的講述的、整整齊齊的故事。」在佛教離開印度向世界傳播時,「犍陀羅」作為一個長久埋藏在歷史塵埃中的關鍵因素被人們提了出來,犍陀羅作為一種區域文化,對佛教傳入世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孫英剛教授和學者何平先生共著的《圖說犍陀羅文明》,通過實地考察和對大量現存素材的研究,為讀者講述了這個不為人知的文明古國。

犍陀羅文明所處的地理位置可謂是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在唐代高僧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記》中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描述,「健馱邏國東西千餘里,南北八百餘里,東臨信度河。國大都城號布路沙布邏,周四十餘里。」位置相當於在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白沙瓦平原、阿富汗米巴揚一帶。在犍陀羅故地,遍布著數量眾多的人類文明遺迹,尤其是貴霜帝國在此地,蓬勃發展,創造了一系列影響後世,影響周邊國家的獨特文化。

東西方文化在犍陀羅交融,亞歷山大大帝曾率領馬其頓士兵一路東征,摧毀了波斯帝國,來到了犍陀羅。他把希臘的文化藝術傳播到此地,因此誕生了許多希臘化的佛像,影響了後世佛像的造型設計。包括希臘的哲學、美學、神學,印度的佛教、印度教、地方習俗,西亞、中亞的各種習俗和理念在此處交匯貫通,形成了影響東亞的佛教思想體系。在一路東傳之後,在中國融合了儒家、道家、陰陽、神鬼等思想後,成為東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犍陀羅作為一個這麼重要的樞紐,承擔了文化普及和融合的重任。佛教作為印度本土宗教,傳到犍陀羅時,經過了中亞文明尤其是貴霜帝國的重塑,此後佛教以另一番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犍陀羅雕塑藝術中,可以看到不同文明所留下的痕迹。佛陀莊嚴、賢明、仁慈的形象,尤其是眉眼和鼻樑之間,頗有希臘雕塑的感覺。再比如眉間白毫,則很有可能來自於伊朗文化。聖潔之美和世俗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犍陀羅藝術吸收了不同文化的符號象徵,造就了犍陀羅佛教世界觀。比如印度教的帝釋天、梵天;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利特等神祇,或加入佛教故事中或成為東方的神靈。在實地考察中,犍陀羅佛傳故事浮雕中,經常能看到一位肌肉發達、高鼻深目的力士在佛陀周圍。這個半裸的人物形象帶有濃烈的希臘風格,這便是希臘神話中宙斯之子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在希臘羅馬神話中,赫拉克勒斯是大力神,是保護人類安全的神,他殺死了很多威脅人類的怪物,在西方人眼中他是世俗世界中的保護神。這一代表形象經常被君主們所用,用來增加王權威嚴。因此在犍陀羅這個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地方,貴霜帝國的君主們把赫拉克勒斯加入到本國的文化中。工匠也將這一形象加入到佛陀故事之中,成為保護佛陀的大力金剛。而赫拉克勒斯手中的大棒,後變為金剛杵。金剛杵在印度教中本來是帝釋天的武器,但在犍陀羅佛教藝術中,則成為佛陀的護法金剛必備的法器。這種源自希臘的文化元素,也隨之在犍陀羅雕像中留下痕迹,並傳入東亞。在中國麥積山的一尊武士雕像,就是頭戴虎頭盔手拿大棒的形象。這種包容、互融的特質,在佛教傳入中國後,使得中國道家、民間信仰的神也陸陸續續添加進這個大系統中,最終成為中國獨特的仙魔體系。在《西遊記》等著名神怪小說中均有體現,而這一切的根源,要源自於犍陀羅文明賦予的開放性。

作為傳播的主要方式,口述與佛教經典書籍的撰寫,是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在公元前5世紀涅槃,佛陀的教義只存在於佛教徒的口耳相傳之間,非常不規範,歧異也非常多。佛陀涅槃後的數百年間,因為理解的不同,佛教內部產生過多次分裂。而在貴霜帝國,則鼓勵把佛教經典書面化,推動佛經的發展。這也使犍陀羅語成為早期佛教經典的書面語言。促進了犍陀羅語的發展,可以說佛教經文的最原始語言不是梵文而是犍陀羅語。諸如「菩薩」、「沙門」、「浮屠」等佛教術語,不是來自於梵語而是犍陀羅語。可以說中國的佛經最早就是從犍陀羅語翻譯過來的。在絲綢之路繁榮之時,中國直接向貴霜帝國求經翻譯,很多誤以為是梵語的典籍,其實就是犍陀羅語著作。

基於這些基礎,本書作者孫英剛教授認為,佛教並非是外來宗教,大家一直所說的佛教到中國之後不斷地適應中國本土的情況,實際上是一種誤解。應該說在犍陀羅佛教就已經完成了改造工作,最初進入中國時就已經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曾繁榮數百年的犍陀羅文明,在貴霜帝國滅亡後,就開始走下坡。最終這個暢想建立人間佛國,渴望拯救眾生的地方,成為一片灰土,歷史被掩埋在泥塵之中。曾經的輝煌、曾經的繁榮,只能讓後人通過塵埃之中的藝術品去推敲、挖掘。

《圖說犍陀羅文明》 孫英剛 何平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張洹:從行為藝術到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