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雍正皇帝與道教

雍正皇帝與道教

作者:馬曉宏| 《道教文化面面觀》

文章錄入:龍泉道人

若有收穫,請順手轉發,功德無量!

清朝初年,出於穩定政權和籠絡漢人的需要,順治、康熙、雍正三朝都明確地對道教施行保護與支持的政策。順治六年(1649年),敕命第五十二代天師張應京職掌道教,二年後又詔命入京,授「正一嗣教大真人」稱號,掌天下道教,賜一品印。康熙時,曾命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至五嶽進香,並設齋醮祈雨、治河。康熙二十年(1681年),張繼宗襲嗣教真人號,四十二年(1703年),授光祿大夫。

清初三朝皇帝中,順治與康熙並不真的信仰道教,只把道教作為可資利用的工具。而雍正皇帝則不大一樣,他很相信的道教的方術,認為道教不但力主勸人為善戒惡,有補於治化,其經讖符籙還能祈雨求晴,治病驅邪,有濟人利物之功驗。所以他自己生病,要請道士入宮診治,並且對道教愛護備至。

雍正五年(1727年),第五十五代正一真人張錫麟入覲,沿前朝例授光祿大夫品秩。九年,賜銀維修龍虎山上清宮,為諸宮觀置買香火田數千母,耗銀萬餘兩。雍正可算是清代最尊崇道教的皇帝了。

雍正九年(1730年),世宗有病,河東總督田文鏡薦白雲觀道士賈士芳入宮醫治。這位道士好說大話而得罪了雍正,於是以大言妖妄,按大逆罪論斬。殺了道士,雍正的病卻愈來愈重。他一位是賈士芳「邪祟纏繞」,乃召龍虎山正一法師婁近垣入大內行齋建醮,設壇禮斗,並飲其符水。雍正病癒後,賜婁近垣為龍虎山提點,秩四品,封「妙應真人」,並撥內帑修葺龍虎山道觀,賜御制碑文。

雍正帝本來篤信禪宗,並主張三教一體,他認為佛教的明心見性、道教的練氣凝神、儒教的存心養氣,其要旨皆同,可以並行不悖。所以他在信禪宗的同時,也推崇道教。道士婁近垣看清了這一點,他從不炫耀道教的法術煉養,而是以入世的態度來解釋道教,一位「錦衣玉食即是神仙中人」,這種思想當然會得到雍正的賞識。

雍正好禪宗,婁近垣也投其所好,以理學中「萬物皆備於我」的思想和禪宗「即心即佛」的思想來解釋道教中的「道」,「無心於道,故處處是道體」,這樣就和雍正三教一體的思想取得了一致。雍正帝自編《御選語錄》十九卷,其中選入了當時王公大臣、禪師、道士的語錄偈頌,就有婁近垣的言論。

皇帝的好尚加上道士的迎合,使雍正一朝形成了清代崇奉道教的高潮,然而道教到了明清時代日益衰落的趨勢,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振興。乾隆以後,規定正一真人不許隨班朝覲,品秩也逐漸下降,此後再也沒有得到過皇帝的青睞。(第95-96頁)

龍泉道人的微店,可掃碼進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