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揭秘詭異的「隱士經濟學」,《道德經》智者眼中的眾生相

揭秘詭異的「隱士經濟學」,《道德經》智者眼中的眾生相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詩仙李白有一首典型的「人狠話不多的」詩歌——《俠客行》,其中有兩句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拿現實中最簡單粗暴的例子來看,凡是那些咋咋呼呼見人就狂吠的狗,一般都是菜狗,真正咬人的狠角色,往往都是不動聲色,上來照你腿肚子上就是一口,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它已經揚長而去,深藏功與名。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歷史上那些整天瞎比比的,基本可以確定是偽貨,真正的狠人根本沒時間給你聊天,都是直奔主題,連情緒過渡都沒有。比如,同樣是「毛遂自薦」,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手下有個賤人,作為一個門客,因為自己小透明,就大聲嚷嚷:

「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

長鋏歸來乎!

出無車。

長鋏歸來乎!

無以為家。」

意思明擺著,吃飯要頓頓有肉,還要吃海鮮;出門要專車接送,還要派司機!老闆給租的公寓還看不上,要分房子。這個人叫做馮媛,雖然說他的確有點能耐,後來替主子也幹了不少事情,但是總覺得太掉價。

你看看人家姜太公,只是往渭河邊上一蹲,扔下一根直鉤,很佛系地釣著魚,周文王自己就送上門去了,而且一開始就讓他當了副總裁。

秦國滅了楚國之後,在楚地也流傳著一句狠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同時代的伍子胥也是個硬茬,楚國人殺了自己的家人,他二話不說就來到了越國,讓後經過一番精心地操作,與話不多說吳王一起滅了楚國,但是仇人老楚王已經壽終正寢了,按照一般人的性子,也就就此作罷了,可是伍子胥沒有,他挖開了楚王的墓穴,將他從棺材裡面拉出來鞭屍。

後來因為吳王聽信小人的讒言,伍子胥慘遭陷害,他也不為自己辯解,就算死也要死得剛剛的——他死後叫人挖下自己的眼睛,挑在木杆上,說是要眼看著越國的軍隊如何滅掉吳國。結果一語成讖,話不多說只卧薪嘗膽的勾踐果然帶領三千越甲滅了吳國。

戰國時期的九州,就像是開啟了煮粥模式,全國四處混戰,諸侯之間沒有一天消停的。面對這樣的局面,看破一切的智者老子,本來是一句話都懶得說的,只是因為關伊尹苦苦相求,他才留下了5000字的《道德經》,否則恐怕我們連歷史上有過老子這個人物都不知道。

狠人做事,往往是沒有太多話的。就像秦朝末年,同樣是搞起義,陳勝吳廣的操作就有些戲精上身,暴露表演型人格了。又是揭竿而起;又是仰頭看天45度,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感慨;又是包裝自己做公關,說什麼在魚肚子發現一便簽,上面印著「陳勝是最棒的!!!」字樣;又是夜裡聽到狐狸叫,說什麼「大楚興,陳勝王」。

一系列烏七八糟的操作,看起來似乎有模有樣有鼻子有眼,但是經不起干,沒怎麼打就跪地求饒叫爸爸了。

相反你看項羽這個狠人,他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秦始皇一眼,就發誓要取而代之,後來果然打敗了秦軍,粉碎了秦國,自己登上了萬眾矚目的王座。

再拿我們身邊的同學舉個栗子。我們小時候上學,上課回答問題聲音最大,舉手舉得最快的,往往不是學習太好的樣子,他們只是半瓶子水,那些學霸級別的人物,總是特別低調,人們一說起學習,總是大手往外一推:我不行,我不行;考試前每當有人問題複習情況,總是忙不迭地搖頭:沒複習沒複習,不努力不努力。

但是人家一考就是第一。

低調才是一種高姿態。你看宇宙中誰最聰明最偉大最厲害呢?當然是「道」啊,我們現在看到的看不到的一切,都是它生出來的,但是你看到人家炫耀了嗎?你看到朋友圈兒里刷存在感了嗎?

沒有,道從來都是默默無聞的,如如不動的。

所以老子才告誡我們,要「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兌」和「門」都是出口,有出口就會有泄露。就像是人,有生就有死。身生七竅,病從口入。所以神話傳說中最強大的中央天帝,它是一隻樣子像肉囊一樣,沒有面目沒有孔竅的怪獸。

低段位的人呢,特別喜歡評論人,尤其喜歡給人做分類,就像小孩子看電視劇,總喜歡分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說得好聽點叫童言無忌,說得直白點就是傻白甜,思維太簡單,思想太單純,too yang too simple.

你看小學生,男女同桌還要在課桌上劃一道線,這邊是我的,那邊是你的,如果你超過了我的界限,我就要把你告訴老師。

佛陀是怎麼評價菩薩這樣的大神的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根本沒有人我的分別,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你的;動物是生命,植物也是生命,大家都是六道里的眾生,誰不是一世又一世在這個娑婆世界裡輪迴?

大家誰也別說誰,不過都是貪嗔愚痴的大多數而已。

只有那些頭腦簡單思想狹隘的人才會輕易對一件事下結論,對一群人一刀切,對所有人都堅持一種永恆不變的標準。

所以,老子說:「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與道相合的人物,心中根本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就像春秋時晉國的大夫祁黃羊,老大讓他推薦人選,他大公無私,既不忌諱自己的仇人,也不刻意避開自己的兒子。在他的眼中,要的是適合那個職位的人才,而不是看他和自己是什麼關係。

在聖人智者的眼中,也是不分親疏、利害和貴賤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塞其兌,閉其門」這句話在52章也出現過,這就相當於是氣球的風口,一旦洞開,馬上就會泄氣,變成一個空腔子;又像是水庫的閘門,一旦打開了,就會失去所有的勢能,大水傾瀉之後它還會有什麼力量呢?

所以呢,要反其道而行之,酒越香就越要藏在深巷子里,讓大家只聞氣味不見其蹤影,好奇心重了,饞蟲被勾起來了,自然就會趨之若鶩。

這在中國歷史上還形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可以看做是老子看法的反向操作,是人為的「倒行逆施」。很多人總覺得隱藏起來的就一定是高人,所以有些沽名釣譽之輩,其實沒多少學問,也要裝隱士,躲在山裡整天拿著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大聲吟唱,待價而沽。

還形成了一種「隱士經濟」,本來平平無奇一人,在山裡躲上幾年,人們馬上對他另眼相看。老子知道這些個腌臢潑才,估計要哭笑不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金庸武俠中的「五絕」,哪一個最厲害?《道德經》中的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