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袁枚的一首詩,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袁枚的一首詩,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詩歌創作需要積累素材,還要捕捉靈感,更不能沒有一份熱愛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激情。唐代詩人劉禹錫多次被貶,依然積極地進行詩歌創作,他的很多竹枝詞及浪淘沙都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優秀作品。宋代文學家蘇軾也還是宦海沉浮,卻依然在貶謫期間筆耕不輟,不僅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散文,也有很多描摹山水風光等繪畫作品。

晚唐詩評家司空圖認為,詩貴含蓄,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但是含蓄不是初學者立刻就能學會的,只要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並善於總結提煉,才能在靈光一現時找到含蓄的詩句。清代一位詩人也認識到這一點,於是便隨性抒發了自己的感悟。下面介紹的是袁枚的一首詩,讀完很受啟發。

遣興

清代:袁枚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隨園主人,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文學批評家。他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但仕途不順,無意吏祿。袁枚倡導「性靈說」,主要傳世的著作有《隨園詩話》,他的散文行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大家比較熟悉的詩歌有《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在這首詩中就詩歌創作發表了兩點意見,首先他認為詩材是廣泛的,「但肯尋詩便有詩」,風花雪月、行止坐卧,以及兒女私情、閒情逸緻等等,都可以成為詩的源泉。生活中到處都有詩,只要是發諸內心,大可不必捨近求遠,搜腸刮肚。

接下來詩人簡單地談了靈感的問題,尋常物能成為「絕妙詞」,關鍵是詩人是否善於捕捉靈感。「靈犀一點是吾師」,詩人一旦悟入,便會天機駿發、文思泉湧,揮灑自如、妙語連珠。如果神思阻滯,則冥思苦想,也難以成篇。

袁枚並認為這種靈感的能力非一般常人所能具備。他曾在自己的作品提到過,「鳥啼花落,皆與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飄風。惟我詩人,眾妙扶智。」詩人們長期注意思考和觀察大自然,才有這種靈機和妙思。

最後兩句介紹詩人可以將尋常物變成絕妙詞,「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就像那首小詩《苔》一樣,作者從一個無人觸及的題材出發,並深思其蘊含的深刻意義,並融合了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讓讀者也深受啟發。可見一首好詩的形成不僅需要善於挖掘題材,還要細心推敲,並融入詩人的情感,才能強烈地打動讀者。

袁枚在此詩中雖然指出了詩材無一定之規,但從總體來看,生活中有些內容易動人情感,有些則平庸空泛,窒息性靈。他認為「山川關塞,離合悲歡,才足以發舒性情,動人觀感。」而那些征戌、遷謫以及行旅、離別之作,往往情志壯烈、激發人意,也是詩歌的主要題材。所以岑參、高適、王維等作家的邊塞詩之所以可以流傳久遠,就是因為這些作品激發了人們的共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徐志摩的一首經典之作,短短的八句話,卻讓人深受啟發
蘇軾的兩首絕句,人生多舛,卻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