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古詩里的生活:陸遊和楊萬里的冬天,都喜歡戶外散步

古詩里的生活:陸遊和楊萬里的冬天,都喜歡戶外散步

籬落深深巷,茅茨小小家。

冬晴好行腳,何處不梅花。」南朝楊萬里《與子野散步》

初衣解詩:南宋有兩大著名的詩人都是初衣喜歡的,一位就是陸遊,一位就是楊萬里。陸遊比楊萬里大兩歲。而且他們兩個都高壽,楊萬里活了80歲,而陸遊則活了86歲。這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兩位官員和詩人,平生憂患愛國,力主抗戰,而陸遊更是在40多歲,投身軍營,親自的練兵備武。兩個人的一生都坎坷,但是他們都同樣保持著樂觀的精神。而且他們詩中的明朗爽氣,往往會打動心情沮喪的人。

無論是從愛國精神,還是從樂觀情懷這兩位詩人都讓人欽佩,而最讓人感慨的是,他們兩個在古代都算高壽,可以說是奮鬥而長久的一生。那他們有什麼其他共同的特點呢?

這就被初衣發現了。他們都喜歡在冬天裡散步。

我們看看這首楊萬里的寫在冬天裡的詩。

「籬落深深巷,茅茨小小家」。他是和朋友一起散步。一起從籬落深深的小巷裡穿出,而這個茅茨小小家,是走出了村落之後的回望。鄉村視野開闊,更顯得天高曠遠,風物蕭疏。通常許多人,會感嘆古道西風瘦馬,這是正常的景物的整體蕭瑟帶來的觀感。但是楊萬里,別有心腸。

行走帶來的身心活力,讓他看到了冬天的美景。

」冬晴好行腳,何處不梅花。」實際上梅花並非處處開。而正是詩人不斷的行走,在行走和散步中間,能夠不斷地發現新的風景,這裡有梅花,那邊也看到一顆。所以在他的心懷裡,才會處處是梅花。這正是行走和散步帶來的樂趣,因為你隨時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別人看到的都是蕭瑟,而你卻發現了這裡那裡都是梅花。

所以說樂觀主義者看待所有的東西是這天下雖然失去了什麼卻還有什麼,卻還能發現什麼?我喜歡楊萬里的樂觀,他總是能從灰暗的現實生活中,找到明麗向上的感覺。哪怕是在秋冬的季節,別人看到荷花凋謝,他卻看到了丘壑,還有小圓葉子在生長,別人看到的是冬天的葉落,他看到的卻是行走之間發現的梅花。

尤其是在鄉村,如果梅花不作為大面積的經濟作物,你想發現它們就必須要多走點路。所以在這首詩里散步和梅花,表面上看起來是不相關的,實際上是有內在的聯繫的。如果你不進行戶外的活動,不去走走遠處,你又怎麼會發現這冬天的美麗。

所以說楊萬里是一個行走半徑特別大的人。正是因為他的行走半徑和心懷半徑都大,所以他的詩和情懷都顯得大氣明麗。胸有山河,故眼有美色。

那麼同樣的南宋詩人陸遊也是如此。此時的路由正在江南的老家,雖然南方的冬天來得較晚,當時也不妨礙他經常的出門走村串巷,所以陸遊才留下了很多關於鄉村的詩。這首描寫初冬散步的《冬晴》詩:

「吳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時。丹楓未辭林,黃菊猶殘枝。鳴雁過長空,纖鱗泳清池。氣和未重裘,臨水照鬚眉。悠然據石坐,亦復出門嬉。野老荷鉏至,一笑成幽期。」

首先是談到所住的地方,冬天別有一番美景。賞楓還在枝頭,黃菊仍在盛開,天上人有大雁,水中還有游魚。這個時候穿的並不特別的厚重,看到了湖水還可以照照臉龐和鬍鬚。走累了,坐在石頭上,休息一會兒又出門遊玩。看見了農夫扛著鋤頭,兩個人會心一笑。

我在想他們會心的是什麼呢?用農村的話講叫閑不住,這麼好冬天的太陽,農民捨不得休息,去地里去看一下莊稼,作為詩人和官僚的陸遊,也閑不住,他在感嘆大好河山,一路行走,順便琢磨怎麼上書,能夠把北方失去的國土給整回來。

他們會心笑的是,都不願意浪費有限的生命。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陸遊壯士暮年,壯心不已,用散步和行走,來抵禦冬天的寒冷,增強身體的活力。

解讀完楊萬里和陸遊冬天行走散步的兩首詩,你自己是否也動了戶外行走的念頭。冬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冬寒,讓人瑟縮不前。

趁著冬天裡的小晴和,去戶外多走走,你會發現冬天有很多別人沒有發現的風景,那是專為愛好行走的人準備的。你或者會發現那冬草的勃勃生機,又或者在行走的過程中破除了心情的小鬱悶。也學學古代高壽而愛國的詩人,如何在冬天裡養養浩然之氣。

冬天合適的戶外運動,開闊心胸,延年益壽!

「籬落深深巷,茅茨小小家。

冬晴好行腳,何處不梅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花 的精彩文章:

關於《梅花易數》三要問題對預測的影響
刺客伍六七:梅花十三看起來安逸,卻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大難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