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別依仗年輕就肆意透支身體,3 件事教你如何防範猝死

別依仗年輕就肆意透支身體,3 件事教你如何防範猝死

這兩天,整個媒體網路都被「猝死」事件所包繞著,年僅35歲的知名男演員、年僅32歲的福建某派出所所長......都在衝刺跑中突然倒地,送醫搶救無效離世,讓人扼腕嘆息,痛心疾首。惟願逝者安息,生者珍視生命。

無論原本身體狀況或生活形態是否健康,當身體壓力過大或過於勞累時,都可能導致心室頻脈、血管收縮而導致猝死。在所有的猝死案例中,大約70%為與心臟疾病相關的心源性猝死。如果要加以防範,我們平日特別需要注意心血管健康,也要適度舒解壓力。

有規律運動也要擔心?

一般來說,經常運動的人不是應該比較健康嗎?猝死的原因很多,但大約70%都與心臟相關,而且研究顯示,年輕運動員更易患心房顫動,可能跟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有關,建議運動不宜驟然過於激烈、時間不要太久,若有心臟不適癥狀就要儘快就醫檢查。

心房顫動是心房發生不規則的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齊。一般來說,心房顫動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人非常少見,但近來卻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員患有心房顫動的比例偏高,這表明高強度運動不一定有利於心臟健康。許多人希望肌肉越練越壯,心臟也易被鍛煉得太強壯,出現擴大、肥厚的情況,所以心房反而容易出現不規則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幾率高,建議要趕緊治療。

危險族群請當心

心房顫動的危險族群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還有隨著年齡增長,心房顫動幾率也會增加。根據資料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平均約佔總人口的1%,但若以80歲人口來說,心房顫動患者比例就會增加至4%,顯示年紀越大風險越高。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年輕的運動員或有長時間高強度運動者,心房顫動的幾率也相當高,都屬於危險族群。此外,突然感覺胸悶也要警覺。

如果是輕微的心房顫動,由於心房可能只是短暫幾秒不規則顫動,一般人可能根本察覺不到。胸悶、喘不過氣、心跳特別快都是心房顫動癥狀,如果在與平時相同活動量的情形下有以上癥狀,就要特別警覺。高血壓患者則建議在量血壓時,順便監看心跳是否規律,若不規律也要就醫檢查。

以下為3種方法能防範、降低猝死的幾率,建議了解收藏:

1、要持續規律地運動

即便是有經常運動的人,也有可能突然心臟不適,但還是必須要持續運動來保持健康。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如果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不宜一下子運動得過於激烈或時間過長。若有心臟相關疾病者,更需要多運動以增強心肺功能,較適合比較緩和的運動,包括快走、游泳等,並且要以持續、規律的原則來進行。每周運動3-4次,每次30分鐘以上。運動時的目標心率依年齡不同而不同,也可依個人感受來調整強弱。

2、維持良好習慣、緩解壓力

當生活很忙、很累、情緒很激動時,交感神經會過度興奮,讓動脈血管的斑塊剝離,也是發病的重要原因。此時,必須認真控制高血壓及血脂異常、適度減輕體重、採取健康飲食,對減少心室震顫有幫忙。

煙、酒、咖啡、茶雖然都會增加心率次數,但其中最容易引起致命性心律不齊的嗜好就是抽煙,積極戒除煙癮,是減緩心律不齊的關鍵。此外,適當舒緩壓力可以平衡體內荷爾蒙,有助於皮質醇減少。

3、定期健康檢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越來越關注。很多人都養成了定期體檢,預防疾病的好習慣。定期體檢是一種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無痛或癥狀不明顯的疾病。據統計,全世界的人中,15%為健康的人,10%為生病的人,而75%的人則處於疾病的邊緣(亞健康人群)。有些青壯人認為,健康體檢是老年人的事,與己無關,但近年的統計表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齡正在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70%以上的年齡在28-45歲,所以,年輕已經不再是免死金牌,只有通過定期的健康檢查才能預防並及早發現多種重要疾病。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蘋果新聞

點按下圖,小店有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陪你跑 的精彩文章:

普通跑者能從精英選手那裡學到些什麼?
什麼時候我們健康體態的標準聚焦在了胖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