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幼兒的九大敏感期,你知道幾個?

幼兒的九大敏感期,你知道幾個?

兒童敏感期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智力、秩序感、節奏感、行走、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而這一時期被稱為兒童敏感期。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對兒童的敏感期行為進行了系統地觀察和研究,她把兒童必然會經歷的敏感期可以歸納成下列九種:

一、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並牙牙學語是,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幼兒非常容易地就能學會母語,這是因為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敏感能力。因此在這個時期家長應經常和孩子講講故事,說說話,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動作敏感期(0-6歲)

0~6歲也是孩子的動作敏感期。主要包括兩個領域,一個是身體方面,如:走路的敏感期是在1~2歲;另一個是手的動作,這個敏感期是在1.5歲~3歲。

孩子在學走路的過程中,是非常願意不斷行走的,而且在這個階段也引起了手部動作的發展,因為孩子走到哪裡,手就抓到哪裡。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活潑好動,家長要讓孩子多運動,幫助左右腦平衡發展。

三、感官敏感期(0-6歲)

出生後,孩子就會藉助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熟悉周圍環境、認識事物的本質。蒙台梭利在提高孩子感官敏感的時候利用了很多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這些教具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感受能力。

四、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對打人唱場湖綠的細微事物,感到好奇。所以當孩子對一條泥土裡的蚯蚓發獃的時候,切記不要打擾他。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培養注意力。

五、秩序敏感期(2-4歲)

蒙台梭利觀察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甚至大發脾氣。那是因為孩子需要通過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環境有所變化,他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六、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開始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逐漸表現出對結交朋友、走向群體生活的傾向。父母要注意幫助孩子明確生活規範、學習日常禮節,使孩子長大後成為遵守社會規範、能夠自我約束的人。

七、書寫敏感期(3.5-4.5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都已經到上幼兒園的階段,具備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因此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書寫敏感期,為他提供相應的書寫條件,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書寫能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

八、閱讀敏感期(4.5-5.5歲)

當孩子進入閱讀敏感期之後,圖書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家長要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和繪本,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興趣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九、文化敏感期(6-9歲)

這個敏感期是最晚的,在孩子6~9歲的時候才會出現。蒙台梭利指出孩子對於文化學習興趣的萌芽出現在3歲左右。

但到了6~9歲的時候,則對探究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願望,此時孩子的大腦已經做好了接受大量文化信息的準備,只要父母在此時能夠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孩子就會很快接收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感期 的精彩文章:

「我不跟你玩了!」孩子處於「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引導
寶寶0-9歲31個發育敏感期,成長的關鍵,你抓住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