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考教師,得會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四大實驗」!必考!

考教師,得會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四大實驗」!必考!

北京十大教科小編溫馨提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試內容!


四大實驗

一、桑代克的貓

著名的迷籠實驗:將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拚命掙扎,或抓或咬,試圖逃出迷箱。終於,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

在這些努力和嘗試中,它無意中踩到踏板,結果使門打開,多次實驗後,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後一次入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開門。

桑代克把貓放進迷籠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排除錯誤最終學會開門來取食的過程稱為嘗試錯誤學習,並提出學習的「嘗試—錯誤」理論。

二、班杜拉的小朋友

在早期的研究中, 他們首先讓兒童觀察成年人對一個波比娃娃的拳打腳踢,然後把兒童帶到一個放有波比娃娃的實驗室,讓其自由活動。結果發現,兒童在實驗室里對波比娃娃也會拳打腳踢。這說明兒童通過觀察成人的行為而習得新行為。通過實驗,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理論。

三、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後來,每次給狗進食時打開紅燈、想起鈴聲。一段時間後,狗只要看到紅燈亮或者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是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於與無條件刺激聯結而成的條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條件反射,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作用」。

四、斯金納的小白鼠

在斯金納箱中放進一隻白鼠,並設一槓桿,箱子的構造儘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槓桿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小白鼠就能吃到食物。

實驗發現,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一個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斯金納通過實驗,進而提出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儘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良行為。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持續為您更新教師資格證,園長證,心理諮詢師,學歷提升相關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目的行為主義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