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面對已不是秘密的「堡壘」行動,蘇軍制定了這樣的防禦計劃

面對已不是秘密的「堡壘」行動,蘇軍制定了這樣的防禦計劃

著:[美] 戴維·M. 格蘭茨 喬納森·M. 豪斯

譯:孫渤 趙國星 張峻鳴

蘇德戰爭的最初兩年里,德國軍隊很少被迫向準備充分的蘇聯防線發起正面進攻。1941年的入侵令蘇聯人措手不及,而斯大林一心關注莫斯科的防禦, 並在哈爾科夫和克里米亞搶先發動進攻,使得德國人在1942年的進攻中再次達成相當大的突然性。可是在庫爾斯克,紅軍通過改善情報搜集和分析工作,已基本準確地預測出德國大規模進攻的戰略重點,這實際上是蘇德戰爭中的第一次。這次預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德國的「堡壘」行動為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要知道,閃擊戰在向蘇聯防禦的戰略縱深突破時還從未失敗過。

庫爾斯克防禦的準備工作遠非最大數量地集結兵力兵器這麼簡單,儘管這麼做本身也能制止德國的進攻。更重要的是,蘇聯人的作戰經驗採用什麼樣的具體方法,憑藉數百萬人年工作量的繁重體力勞動,使庫爾斯克突出部變得幾乎堅不可摧。

庫爾斯克防禦計劃的第一個重要特點是,蘇聯各級指揮機關根據對德國進攻可能性的判斷,決定怎樣向防禦正面分配兵力:預計可能遭到進攻的地段,會最大限度地將守軍集中在最狹窄的正面上。例如,中央方面軍防禦正面的平均密度為每公里870人、4.7輛坦克、19.8門火炮和迫擊炮;中央方面軍第13集團軍防禦正面的平均密度則增加到每公里4500人、45輛坦克和104.3門火炮。正如前文所述, 也許是因為朱可夫對中央集團軍群的全神貫注,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實力相對稍弱。不過,即便如此,近衛第6集團軍和近衛第7集團軍關鍵正面的每公里密度也達到2500 人、42輛坦克、59門火炮和迫擊炮。另外,瓦圖京的兵力呈縱深配置,而科涅夫的兵力則佔領著更深遠位置的防線,作為他們的後盾。

軍事理論中的一條公理,也是蘇聯作戰分析的一項研究成果,要求進攻方在數量上超過防禦方,最理想的情況是形成戰略上至少兩到三倍的優勢。通過巧妙的集中兵力,這樣的整體優勢可以造成3∶1到5∶1的戰役優勢和主攻地點上8 ∶ 1到10 ∶ 1的戰術優勢。然而,據蘇聯統計,紅軍在庫爾斯克的兵力已經超過進攻方,形成2.5∶1的人數優勢,坦克和火炮的數量也超過德國人。

儘管德國人能全力向某個狹窄地段發起主攻,在局部形成對蘇聯不利的兵力對比,可是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德國的技戰術有什麼樣的優勢,也無論這種優勢是真實存在還是純屬感覺,都不能保證他們奪取勝利。然而,有一種心理上的限制條件卻沖淡了蘇聯人對於現狀的滿足感。紅軍指揮員們認識到,前幾次德國進攻時,紅軍同樣在數量上佔有優勢,可從未能御德國人於戰略縱深之外。德國人兩度長驅直入數百公里之後,才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受挫,這一事實足以令最樂觀的蘇聯指揮員保持頭腦清醒,而最悲觀的德國人也會倍受鼓舞(見下表)。

由上表可見,僅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就擁兵130餘萬人、19794 門火炮和迫擊炮、348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包括空軍第17集團軍在內) 2650架飛機。在他們後方還有草原軍區的兵力作為補充。

蘇聯防禦計劃的第二個重要特點是極大的防禦縱深(見下地圖)。前文所述的幾個集團軍僅佔領多達六個主要防禦地帶中的前三個,而每個防禦地帶還分為兩至三道陣地。一般來說,第一和第二防禦地帶應予以全面佔領,第三和第四防禦地帶由留作預備隊的部隊佔領,最後兩個防禦地帶基本上無人佔領。再者,即使德國人成功地從根部掐掉庫爾斯克突出部,還要面對科涅夫的草原軍區(後來的草原方面軍)在突出部以東構築的另外幾個防禦地帶。因此,蘇聯的防禦縱深有300公里的說法也不過是略作誇張。

(上圖)庫爾斯克周圍的蘇聯防線

蘇聯的分析人員在事後總結時發現,防禦計劃的一個缺點是沒有布設斜切陣地。這是一種斜向的防線,有利於防止德國人在突破後向兩翼擴展。由於沒有這種斜切陣地,特別是在沃羅涅日方面軍近衛第7集團軍的防禦地帶,瓦圖京制止第四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團軍級支隊突破的難度大大增加。

蘇聯的主要防禦地帶由若干營防禦地域、防坦克樞紐部和大範圍的工程障礙物配系組成。佔領第一防禦地帶的37個步兵師,共建立350餘個營防禦地域,兩到三個營防禦地域前後成單梯隊或雙梯隊排列,組成一個4—6公里寬, 3—4公里深的團防禦地段。師防禦地帶的平均寬度則是14公里(在威脅較大的地段為6—12公里,次要地段可達25 公里),縱深5—6 公里。

每處防禦陣地都是塹壕和地堡構成的迷宮。前線接近地帶的居民點疏散一空,30餘萬名平民在軍事工程建設項目中勞作數月,其中多數是婦女和老人。從4月到6月,僅沃羅涅日方面軍就挖掘長達4200公里的塹壕,設置500公里的防坦克障礙物。第13集團軍、近衛第6集團軍和近衛第7集團軍的地帶內,守軍在每英里正面平均埋設2400枚防坦克地雷和2700枚防步兵地雷。因此,近衛第6集團軍在自己的集團軍主要防禦地帶內,共埋設64340枚防步兵地雷和69688枚防坦克地雷,在集團軍第二防禦地帶共埋設9097枚防步兵地雷和20200 枚防坦克地雷。加裝遙控裝置的炮彈也被埋入地下,作為額外的地雷使用。不過,大多數地雷分布在前兩個防禦地帶,後方的各防禦地帶並未受到如此密集的掩護。

除了步兵的陣地之外,蘇聯人關注的重點是對坦克防禦。特別是在預期的德國人推進路線上,前沿的各步兵師和步兵軍均構築專門的防坦克樞紐部和防坦克地域,並使用步兵、裝備反坦克槍的步兵和反坦克殲擊炮兵的部隊予以佔領。僅近衛第6集團軍就構築完成28個這樣的樞紐部,其中18個位於主要防禦地帶,10個位於第二防禦地帶,每個防坦克樞紐部都布設在最有利的地形上,視野開闊,精心偽裝。近衛第7集團軍的策劃人員沿6條坦克可能沖入集團軍防禦的路線,共布置27 個防坦克樞紐部。

一個典型的防坦克樞紐部包括一個反坦克步兵連或營,一個攜帶爆破器材的工兵排,一個裝備4—6門反坦克炮的反坦克殲擊炮兵連,2—3輛坦克或自行火炮。紅軍認識到反坦克槍和45毫米反坦克炮對付「豹」式、「虎」式和「費迪南」厚實的正面裝甲幾乎不會有什麼效果,於是為這些樞紐部配備了自行反坦克殲擊車、85毫米和152毫米火炮,準備以直射火力迎擊德國坦克。另外, 部分防坦克樞紐部還為T-34量身定做了偽裝陣地,它們進入這些預設的發射陣地時可以只露出炮塔。2—4個這樣的防坦克樞紐部以協同動作掩護一個適於坦克進攻的方向,形成一個防坦克地域。每個步兵團構築3—4個防坦克樞紐部,每個師則有9—12 個。

位於前沿的步兵團、步兵師和步兵軍還都組建了反坦克預備隊,準備與防坦克樞紐部和防坦克地域協同動作。團的反坦克預備隊有二至三門反坦克炮、一個反坦克步兵排和一個自動武器排,師的反坦克預備隊是一個反坦克連或營,軍的反坦克預備隊是一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反坦克預備隊還會得到坦克預備隊的幫助,通常會為每個步兵營配屬一個坦克連,每個前沿步兵團配屬一個坦克營,每個前沿步兵師配屬一個坦克團或坦克旅。

(上圖)庫爾斯克地區的戰事爆發之前,近衛坦克第五軍一個1943 年型T-34 坦克的乘員組正在享受音樂帶來的閑暇時光

戰鬥工兵在指定的「殺傷區」布設防坦克地雷和工程障礙物來阻止德國坦克前進,從短射程的反坦克槍到各種火炮,所有可用的反坦克武器皆可在這裡伏擊前進中的德國裝甲車輛。另外,各級步兵指揮員都建立了工程兵的快速障礙設置隊,他們配備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地雷,能夠快速展開到關鍵的受威脅方向,並在激戰的同時構築新的障礙物。通常每個團會有一個工兵班執行這項任務,每個步兵師和步兵軍分別有若干工兵排和一個工兵連執行類似的任務。蘇聯指揮員也會在前沿兵力的後方不同縱深位置,布置作為預備隊的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和反坦克殲擊炮兵旅,他們準備隨時向前展開,迎擊德國人的進一步突破。

蘇聯各級指揮機關還使用加強的大批火炮、多管火箭炮和迫擊炮鞏固嚴密的對坦克防禦。火炮配置在縱深位置並沿德國關鍵的進攻方向集中,準備實施炮火準備和反準備,與推進中的德國軍隊交戰,支援反衝擊、反突擊和計劃中的兩場反攻。蘇聯的規劃人員按照他們1943年中期以前的習慣,在原有防禦計劃中又添加了各種類型的反衝擊和反突擊。

本文節選自《庫爾斯克會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終將為他帶來一場精彩的葬禮競技
兩千多年重騎兵的歷史,隨著騎兵衝擊戰術的趨於消失而走向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