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何美國對中國晶元封鎖反而是助力?中芯國際趙海軍的透徹分析

為何美國對中國晶元封鎖反而是助力?中芯國際趙海軍的透徹分析

2019 年的半導體產業景氣是年頭年尾兩樣情。年初時,大家已有勒緊褲帶過日子的打算,但到了下半年,四面八方的訂單蜂擁而來,幾乎每一家半導體廠都陷入產能不足,四處跟客戶道歉的大翻轉情況。

中芯國際聯席 CEO 趙海軍出席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 IC WORLD 2019 時表示,今年第一季時還看不到未來,壓力非常巨大,想說要過好幾年的苦日子了,然而,下半年整個景氣大翻轉,主要看到兩大機會發酵。

首先是,5G、人工智慧、智慧家庭等應用開始大規模走入市場,這是屬於全世界的機會。

第二個機會,是屬於中國的。華為這樣一家龍頭的企業,一年採購 800 億美元,只要把一部分採購轉到國內供應商,即使當中的 100~200 億美元,就可以把國內半導體產業整個拉動起來。

這當中最多人討論的問題是,很多企業原本大家覺得「不太行」,但在當前的緊急環境下,也必須要立馬上線。

趙海軍形容,集成電路產業雖然是任重道遠,但其實是快馬加鞭,真的要應考,也是能及格。

國產化和去美化趨勢的興起

2019 年 5 月,當美國對華為發布禁令時,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曾表示,「所有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那時之後,許多國內企業的採購開始啟動「去美化」策略。

很多原本依賴國際大廠供應的產品,都轉到向國內供應商採購,甚至是帶動國內晶元業者、元件供應商增加開案量,這個趨勢十分明顯,且預計會持續很多年。

更重要的是,這使得國際一連串打壓的態勢,無形中從巨大的阻力,意外變成活躍的助力。

但是,很多人都會問,以前大家都覺得國內產品不行,那為什麼突然間都變成可以用了?

趙海軍指出,最關鍵的是晶元產業鏈其實是靠終端拉動,舉例而言,當一個產品公司想要儘快把產業鏈做起來,是絕對是有法的,可以增加人力、物力去測試、去改變設計,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那反過來看,如果不是當今產業局勢,對於國產化的產品如此需求急迫,那大家可能還會存有一種心態:等你哪一天把產品做到和國外大廠一樣,我才要用。

所以,在面臨眼前新形勢、新機會之下,他強調當務之急是如何把挑戰化成發展的機會,這也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正在發生的事。

全球瘋狂擴產買設備

未來幾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產值將上看 5000 億美元,甚至有另外一派說法,提出上看 8000 億~10000 億美元的產值。

趙海軍分析,過去大家的認知是,10nm 工藝節點時,大概是月產能 10 萬片服務 10 個客戶,7nm 工藝是 7 萬片服務 7 個客戶,到了 5nm 變成 5 萬片服務 5 個客戶。

意思是工藝節點越往高端走,客戶數量越少,相對的產能擴產就會更保守。

但現在看到的局勢完全不一樣,可能 14nm 月產能就有 15 萬片、7nm 也有 13 萬片,到了最先進的 5nm 工藝,光是一家龍頭大廠可能就會準備 10 萬片產能。

這樣的產能布局思維,代表背後看到非常巨大的機會,客戶的需求也十分龐大。

趙海軍透露,下周要去美國拜訪半導體設備商,因為現在機台的交期太慢了,全世界都在擴產,都在瘋狂買設備,雖然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是「小年」,也就是衰退的一年,但未來一定會爆發年,不然大家為什麼這麼瘋狂的買設備。

雖然全球半導體產業衰退,但今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仍是成長,因為很多本土企業都起來了,但中國的進口額會下降,原因是有些產品不讓進口了。

台積電改變 28nm 遊戲規則打倒一缸子同業

趙海軍分析,半導體一年演進一個技術節點,投資必須非常大,企業一定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要有戰略客戶來能採購產品,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才能賣出去,有錢繼續投資下一代技術。

第二個關鍵是有能力一直來定義技術。他舉了個例子,以前在做 0.18 微到 40 納米時,和整個市場的交介面就是一個工藝設計套件Process Design Kit(PDK),做完一次後都不需要再改變,所以只要跟隨著前人晶元的 transistor、design rule 、density,想辦法做的一模一樣,這樣他的客戶遲早就會變成你的客戶。

但是,這個遊戲規則在 28nm 工藝以後,整個被台積電顛覆。

因為台積電 28nm 在 PDK 做到 80% 時,就開始提供給客戶,當台積電的技術追隨著以為這 80% 就是未來遵循的工業標準,那下場會很慘。

因為到了第二年,台積電迅雷不及掩耳地又推出一個改良版的晶元,性能增加 10%,成本更便宜、功耗更低,而且是每一年推一顆改良版,逐年改進 PDK。

當時台積電的 28nm 工藝節點就是這樣玩,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 28nm 上栽了大跟斗。

台積電的 28nm 傳奇這種創新玩法,不但把競爭對手甩在後面,更奠定了之後 16nm、10nm、7nm、5nm 工藝技術一路領先,甚至跑贏英特爾直取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

從這個例子可以知道,具有定義行業的設計標準和規則的能力有多麼重要,還要和關鍵客戶形成緊密的戰略聯盟,讓開發出來的技術落實到市場上,形成多贏局面。

台灣半導體成功經驗是否能複製?

趙海軍過去曾任職台灣存儲廠茂德,所以他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和發展歷程有非常地道的觀察。

他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雖然成功,但有些是國內無法借鑒的。

因為台灣半導體發展不是製造廠自己獨力撐起,而是終端市場需求、龍頭企業、系統公司把製造業拉起來的,而且,這和美國企業有戰略聯盟的關係,過程中彼此共同成長。

因此,國內半導體廠的發展起來,一定要和自己生態的龍頭合作,打造出一個戰略產業鏈來一起共同成長。

趙海軍表示,當前中國半導體非常熱,大家反而要更頭腦清醒,要加強國際合作。

他更強調,真正中國集成電路的成功模式,不是自己創一套獨門功伕、祖傳秘技,而是要參照國際龍頭已經成功的模式、質量的做法,要把當前成功的國際龍頭廠作為追趕的目標。

還有,中國企業不能想著要憑一己之力問鼎龍頭,一定要開放思維,不斷從外面購買團隊、買公司、買產品,這樣才能縮短時間。

什麼樣企業最有機會成為龍頭公司?趙海軍認為,中國當務之急是要能填補空白,首選是以研發為基礎,中長期發展的公司,並且以增量為戰場。

再者,在問鼎龍頭企業的過程中,一定要追隨生態圈內的龍頭企業,建立自己的戰略聯盟生態。

過去的半導體企業很容易有機會主義的思維,就是準備個 3 萬片產能,想說市場哪裡有機會,隨便咬一口,或是降個價,就能養活自己,然後再賠點錢,咬著牙等待設備折舊完了就可以賺錢。

如果已經是有些規模的半導體企業,不能再繼續靠這種機會主義。還是要與客戶緊密合作,充分了解客戶需求,需要什麼技術、多少產能,即使是先從第二供應商做起也沒關係。

高端工藝與成熟技術的權衡

趙海軍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產業趨勢,很多人都喜歡討論高端技術,認為只有先進工藝重要,但回歸產業面,未來成熟技術成長的速度,以及需求量,其實比先進技術還要多。

很多成熟技術的設備早就已經停產,半導體廠甚至買不到二手設備,都是用更先進技術來做成熟技術。

他分析,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你每年花 150 億美元來建設產能,主要是投資在高端技術上,然後,隔年繼續再投資 100 億美元,那過去每年投資的百億美元的錢去哪裡了,其實有些都轉去做成熟技術了,所以成熟工藝的產能其實一直在增長的。

他也從應用面分析,為什麼現在每一家晶圓廠的產能大爆發?多出來的晶元需求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像是 5G 世代,RF 接收端 1 個變成 4 個,CPU 和存儲晶元用到的硅面積也大幅增加 ; 手機的攝像頭 1 變成 4 個,還有新增加的快充等功能。

現在很熱門的 TWS 耳機,裡面的 NOR Flash 變成 256Mb,而這些都只是一個新應用的爆發點而已,未來會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冒出頭,包括人工智慧、自駕汽等。

趙海軍指出,全世界的龍頭公司任務是引領創新,如果國際上沒有英特爾、台積電這些龍頭企業,今年半導體產業也不會有 5nm 出現。

中國半導體企業與國際大廠的差距仍是非常大,因為國內一直沒有誕生這方面的龍頭企業,那是因為大家沒有國際責任感,沒有覺得一種:如果我無法把技術推進,人類無法有更好的生活的責任感。

打造國際一流的企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龍頭,哪來的產業生態?想想光是一家華為可以把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帶起來。

要打造龍頭、要成為龍頭,就是要瞄準國際現在的龍頭,做一樣的事,不斷招聘人才、持續投注研發,做出一樣的質量,只要質量做到最好,不會有賣不出去問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萬億資金涌動,聯盟鏈正來勢洶洶,公鏈紅利已過?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獵手計劃欲五年找到近百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