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頭痛不醫頭,腳疼不醫腳:中醫調理身體,有下病治上法

頭痛不醫頭,腳疼不醫腳:中醫調理身體,有下病治上法

「我最近腿痛,醫生說是缺鈣,於是抱回家一大堆鈣片。吃了一段時間,腿腳真不痛了,可是胃病犯了。」

來自江蘇的徐女士和醫生說道。活到2019年,不少老人身上總有這些、那些病,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按了葫蘆起了瓢,不但老年朋友身體受折磨,還白白多花醫藥費……這不就有一個真實案例。

《新醫學》期刊上的雜誌曾刊登過一個案例:男子入院時未出現發熱及胸背痛, 而是以右上腹、右腰部劇痛為主要表現, 加上B超提供的「膽囊炎」證據, 一切看起來,診斷為膽囊炎似乎順理成章,但其實不然。原因為1.咳嗽及變換體位時腹痛加重也非膽囊炎表現;2.抗炎效果差與膽囊炎不符。因此,按照膽囊炎治療只會誤了患者的健康。

可見治病上並不能抱著「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心理。

「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對於患者而言有什麼危害

簡明扼要地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是庸醫之舉,表面上確實在治病,但對於患者來說,這種做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標,往往治好頭痛治好,身體其他部位又出現疼痛,治好腳痛,又出現頭痛的問題,對身體和心靈帶來的傷害都非常大。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遍布經絡,這些經絡起著溝通內外、聯絡各個臟腑的工作,氣血運行自然也依賴經絡,又因為經絡遍布人體軀幹,所以氣血也是相互之間流通。中醫常說,不通則痛,當某個位置經絡不通,那麼這條經絡途徑的部位都可以出現疼痛,從這個層面來講,頭痛的問題有可能出現在腳上,腳痛的問題或許出在頭上,因為控制頭痛的經絡穴位是在腳上。

對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醫生來說,他並沒有看到整體的重要性,也就是沒有從病人整體入手,找到患病的根本,因此出現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古醫書《內經》中提到:「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說的是要「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治病原則,那麼這個就證明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錯誤的做法。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癥狀還不少見,然而,「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此乃庸醫做法!中醫上還有不少「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方法。

何為「上病治下」,哪些常見疾病適用於這個方法?

《靈樞·終始篇》就已經對「上病治下,下病治上」有了相關言論了:「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那麼什麼叫做上病呢?

中醫上有三焦的說法,也就是將人體劃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個區域,上病指的就是上焦或中焦病症,需要取中焦或下焦作為主要的治療位置。

打個比方,相對於頭部來說,手掌和腳掌都是屬於下,但由於頭部和手掌、腳掌又都是屬於上焦同氣,那麼頭痛時,自然會將病氣蔓延到手掌和腳掌的位置,因此,中醫常常通過手腳掌的部位來治療頭痛。

又如血瘀型的頭痛,在治療的時候,如果單純地對頭痛入手,簡單地進行活血化瘀、祛風止痛,患者可能反反覆復出現頭痛,後期甚至會出現大便乾燥、噁心嘔吐的病症。這時,厲害的中醫都會在活血化瘀的同時,兼以通利,解決大便和浮腫問題,頭痛也隨之解決。

何為「下病治上」,哪些常見疾病適用於這個方法

下病治上,說的是偏於身體下半部分的病症,譬如下焦生病,需要採用上焦或者中焦為主要調理和治療的部位的一種治療手段。

有很多小孩子出現遺尿的問題,按照《幼兒集成》說的是:「此皆腎與膀胱虛寒也」,因為腎氣虛弱,會導致膀胱失去約束,所以導致小便多。不過,這還不是問題的根本,中醫上認為,肺腑負責上焦水道的通調作用,對於遺尿的問題,還需使肺氣宣通,才能更好地加固腎陽,使膀胱開合有度,這正是「下病治上」的典型案例。

在治療痔瘡時,也通常採取「下病治上」的原則。中醫認為肛門屬於下焦,但若是對上焦的人中穴和承漿穴進行針灸,再配合手部的曲池穴和尺澤穴,以及列缺穴和後溪穴,通利上焦,就能很好地緩解下焦肛門的不適。

無論是上病治下,還是下病治上,都是一個辨證治療、全局出發的思路,這是中醫的精華,也是中醫的奧秘。

參考資料:

1.李建傑.上病下治法臨床應用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9):101-102.

2.王金亮. 「下病上治」療小兒遺尿[N]. 中國中醫藥報,2017-08-14(005).

3.曲長江,宮艷華.「上病下治」與「下病上治」的淵源與應用[J].中醫函授通訊,1998(04):46-4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妙的本草 的精彩文章:

熱愛運動的高以翔,為何猝死偏偏發生在他身上?
50歲以後,3個動作若能輕鬆完成,說明身體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