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米-26T2V對上CH-53K,老將新生,誰才是新一代重型直升機之王?

米-26T2V對上CH-53K,老將新生,誰才是新一代重型直升機之王?

在直升機研製領域,米里設計局自誕生之初就和遠隔重洋的西科斯基公司頗有一些競爭的味道。

早期的米-1AU型直升機

30年代末40年代初,西科斯基公司研製出了第一型實用直升機,這種航空器的誕生,在西方世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同時也讓蘇聯開始重新考慮這種具備垂直起降、懸停、倒飛等特殊本領的航空器,在軍事和民用領域範圍內的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蘇聯下決心發展直升機還有一個額外的重要的因素——假如說西科斯基這顆來自基輔的種子在美國的土壤生根發芽而且開出更燦爛的鮮花結出更碩大的果實的話,這對於蘇聯在航空領域的地位無疑是一次「心理」層面的打擊。

對於同樣是天才型直升機設計師的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里先生來說,於公於私,他都必須要和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先生展開一番你來我往的較量。

米里先生是蘇聯航空史上的一顆璀璨巨星

不過正所謂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首先研製出實用型直升機,並把單旋翼帶尾槳構型發揚光大的西科斯基先生,無疑是佔據了直升機領域的制高點。而當人們發現米-4型直升機身上頗有一些西科斯基S-55直升機的影子的時候,從西科斯基產品中獲得靈感的米里先生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把直升機研製的步子邁得大一些,希望在下一型直升機中把西科斯基比下去。

米-6直升機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重型直升機,也是米里設計局的驕傲

於是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關於重型直升機的較量就已經在米里設計局和西科斯基公司之間展開了,那時候是米-6和西科斯基S-60/64之間的競賽,通過粗糙的計算模型和簡單的設計工具,雙方都設計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出色產品。而隨著時代的推進、技術的變革,雙方的設計技術和理論手段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先輩已往,競爭卻仍在繼續,只不過競賽對象已經變成了米-26-T2V和CH-53K,單一方面的性能比拼也變成了綜合實力的全面競賽。

米-26始終是現役直升機中尺寸最大且最重的重型運輸直升機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你能看到CH-53K已知的幾乎所有細節,那麼米-26T2V又能為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請看正文。

從米-26到米-26T2V

在米-26首飛半個多世紀之後,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已經部分完成了對這架空中巨無霸的一項雄心勃勃的現代化改進計劃。如果說現今俄羅斯武裝部隊所表達的需求與上世紀70年代促成這架舉行直升機誕生的需求方向仍然保持一致的話,那麼這架集成重大技術升級的改進型巨無霸,也許能夠滿足戰鬥民族的苛刻要求。

用什麼來運輸一架米-26的機身最合適?答案當然是另一架米-26重型直升機

2018年8月19日的時候,俄羅斯工業集團公司(也就是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的母公司)宣布了第一架米-26T2V直升機原型機的順利首飛成功。不同的是,美國陸軍在其「未來垂直升力計劃」中表現出了種種「花樣」,或者說新概念,但如果你想在這架造型粗豪、風格樸素的巨型直升機上找到這些「精巧設計」,那麼你肯定是要失望的。從總體布局設計上來說,米-26T2V採用的仍然是上世紀實用直升機誕生之初所採用的經典單旋翼帶尾槳設計,就和當初在直升機界引發轟動的第一架米-26幾乎毫無差別。

20世紀70年代末,米里設計局希望用一種更好的重型直升機更換勉強算成功的米-6/米-10重型運輸直升機。幾番周折之後,傑出的設計師們製造出了一架尺寸相當、當卻能夠在800到1200公里的距離內運載20噸以上貨物的直升機,這一數據大概比米-6重型直升機高出了兩倍。

米-26直升機的8片槳葉主旋翼設計在重型直升機中也屬罕見

這種層次的重型直升機所面向的主要市場當然是武裝部隊,事實上,米-26本來也主要是面向蘇聯的軍事戰略需求而誕生的——這種重型直升機需要承擔兵員運輸、裝備吊運和外勤支援等任務。時光荏苒,蘇聯/俄羅斯武裝部隊的軍事需求也不斷變化,十多種不同版本的米-26隨之誕生,其中就包括米-26T/1983年,米-26A/1985年,米-26S/1986年,米-26TS/1986年,米-26PP1986年,米-27/1986年,米-26MS/1992年,米-26TP/1994年,米-26TC(S)/1995年,米-26PK/1997年,米-26T2/2011年。這些巨無霸在30個國家或地區銷售,並且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從未中斷過,其民用版本自1983年誕生。

作為運輸型直升機,米-26T2V的後艙門能夠大幅提升貨物/兵員裝卸效率

從1977年首飛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了,這次米-26披上了米-26T2V的「外衣」,以響應俄羅斯國防部所提出的對新型重型直升機的需求,多半也存在部分與美國重型直升機升級計劃的競賽,那麼,米-26T2V到底給這員老將,帶來了哪些新變化呢?

航電系統大進化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認為,預與其耗費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時間去啟動一個全新的重型直升機項目,不如在現有的經過充分考驗的直升機基礎上,引入更強的現代化高性能儀錶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並配以最新一代的自我防禦系統,以滿足俄羅斯國防部的要求。這也就是米-26和CH-53K種馬王重型直升機的最大區別,後者雖然從名稱上看起來像是某個種馬系列直升機的改進升級版本,但實際上它確實西科斯基公司傾力打造的一型全新設計的重型直升機。

在所有的指標中,「生存能力」指標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項。為了提高米-26T2V在複雜的作戰環境/軍事行動中能夠存活下來,設計師大幅度提高了該機的儀錶飛行能力,從而使其能夠在低可視環境或者不具備目視飛行的條件下完成更為複雜的飛行任務。此外,他們還提升了該機飛行控制系統品質,並採用多重余度的操縱系統,從而確保在緊急情況下,飛行員仍能夠保持對整架巨型直升機的操縱權,值得一提的是,該型號米-26據稱還集成了半自動駕駛系統,這就意味著該機可以在特殊情況下啟動自動駕駛模式,在該模式下,米-26T2V會沿著飛行員設定好的路線飛行,並能在接近目的地之後的懸停和降落階段實現更高層次的自動化。

Vitebsk電子戰系統:除此之外,米-26T2V也配備了俄羅斯的尖端電子戰對抗系統「Vitebsk/維特博斯克」。維特博斯克電子戰系統被俄羅斯軍事評論員稱為最有效的航空器自我防禦輔助系統之一。其目的是保護飛機和直升機免受地對空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導彈的攻擊,該系統在俄羅斯大名鼎鼎的武裝直升機卡-52和米-28N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Vitebask電子戰系統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

在防禦護甲方面,米-26T2V也多有改善,其中所有的機組成員和士兵乘員座椅都採用了防爆座椅設計,從而使兵員的安全將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在性能方面,米-26T2V將會繼續保持米-26的卓越水準,其中最引人注目得一點當然就是在4100米的高空承載達25噸的內部載荷,這個數據,當今之世,唯有米-26系列直升機能夠達成。

AI-136T/D-136T-2/AI-136T-2渦軸發動機系列

發動機:在測試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米-26配備了兩台伊夫琴科 D-136T-2型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底子是D-436渦輪風扇發動機,配備了FADEC型全許可權全自動控制系統,在高溫和高海拔環境下有著極其出色的表現。在單發失效的情況下,該型發動機將能夠在2.5分鐘內輸出12200馬力的出軸功率以應對突發情況,實力相當強悍,而在4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該性發動機能夠在30分鐘內提供最大114,000馬力的持續功率輸出,在同樣溫度情況下,D-136T-2還能夠提供10,000馬力的起飛功率。相比之下,CH-53K種馬王重型直升機的發動機則是採用了通用電氣航空公司的T408/GE38型渦軸發動機,其單台功率7500軸馬力,雖然比不上D-136T-2,但是質不夠量來湊,種馬王配備了3台T408,總功率可達22500軸馬力,倒也不輸米-26T2V;而且,從凈重上來說,T408在500公斤左右,而D-136T-2則超過了1100公斤,所以三台T408大概在1噸上下,而兩台D-136T-2卻已經妥妥超過了2噸,從重量效率來說,還要算T408更勝一籌。

從仰視角度,更能感受到米-26的「霸氣」

從本質上來說,米-26T2V相比之前的型號,其改造的核心就是NPK90-2V航空電子設備套件。這套航電系統包括機載計算中心、新一代飛行和導航系統、氣象雷達、導航和著陸輔助系統、慣性導航系統、應答器、數傳控制套件、飛行數據收集設備和多功能彩色顯示屏。通過集成最新一代的NPK90-2V航電系統套件,米-26T2V在執行儀錶飛行、自動駕駛巡航飛行、自動定址/懸停/降落操縱等飛行任務時,其效率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米-26T2V——原型測試中,前途光明

2018年8月份,俄羅斯陸軍2018軍備展期間,米-26T2V首次驚艷亮相,在該次展覽中大出風頭。它確實是一型獨特的直升機,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架現役的直升機比它更大,或者說能夠運起比它能運起的重量更重的貨物或裝備。米-26T2V的誕生更表明該機在現代化系統改裝中獲得了成功,其任務範圍勢必會進一步擴大,從而能夠遊刃有餘地面向更多種類的需求。

在去年參加完軍備展之後,米-26T2V就在莫斯科進入了緊鑼密鼓的飛行測試和驗證階段,再之後,該機就被直接拉到了俄羅斯軍方進行實際任務適用性測試。

首飛的成功驗證了米-26T2V所採用的現代化改進升級方案的成功,通過繼承這些現代化的系統來實現這種「老式巨型機器」的現代化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這一龐大且複雜的飛行器最終實現自主飛行和著陸,大大減少了機組成員的工作量,使其能夠專註於任務需求,對於軍用作業而言,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根據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的說法,儘管米-26T2V的機組成員負擔大幅減小,但是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要求,該機的機組成員配置仍然將維持與米-26相同,也就是四名機組人員——其中兩名飛行員、一名引航員和一名飛行工程師——的標準配置。

目前,俄羅斯直升機公司還在積極嘗試打造一種北極地區作業專用的米-26版本,這將會對該機的機載系統提出更高、更嚴苛的要求。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米-26T2V型重型運輸直升機預計將會在2020年中期完成所有的飛行測試,包括國家試驗測試。這就意味著,屆時該機將會進入生產型號的定型和生產階段。再看西科斯基公司的CH-53K種馬王重型運輸直升機,該機在經過了多年期的技術困境和反覆拖延之後,也終於走上了正軌,多架原型機正在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飛行測試,而按照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說法,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到年中,該型直升機有希望進入初步作戰能力/IOC階段,這同樣意味著該機的投產工作已經列入日程表了。

誰是綜合實力更強的重型直升機,或許很快就能看到分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翼飛行器 的精彩文章:

從一個屁中,你能聞出什麼?專家:我聞出了外星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