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本人答覆: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本人答覆: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11月29日上午,一張截圖在網上流傳,內容為饒毅實名舉報國內3名科學家學術造假。饒毅在今年6月就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他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終身講席教授。


  《中國新聞周刊》將上述截圖發給饒毅本人求證。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這封流傳的舉報信中提及的第一件事為李紅良被疑造假風波:「貴委應該有效、有膽魄地徹底調查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


  2018年1月,科學新媒體「知識分子」率先爆料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論文涉嫌造假一事。2017年,李紅良在影響因子為30的《自然·醫學》上發表了4篇文章,武漢大學「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霍文哲向《知識分子》舉報稱,其中兩篇論文涉嫌造假。饒毅是「知識分子」的三位創始人之一,並擔任其主編。


  2018年1月29日,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了《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據武漢大學官網信息,李紅良現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動物實驗中心主任,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上述舉報信中提到的第二位當事人為中科院院士裴鋼。原文寫到:「貴委應該嚴肅調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院(編者註:應為「員」)裴鋼,於1999年,用貴委三項經費(39630130、39625015和39825110)支持其發表的論文(Ling et al.PANS96:7922-7927)。」


  經記者查詢,該段文中提到的三串數字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三個項目的批准號,其中可查到前兩個項目的負責人皆為裴鋼。據此判斷,這是一封擬發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舉報信。


  該段提及的論文為裴鋼於1999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標題為《五跨膜結構域足以作為G蛋白偶聯受體:功能性五跨膜結構域趨化因子受體》,裴鋼為通訊作者,馬蘭為共同作者。裴鋼曾先後擔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理事長。2019年,裴鋼的妻子、復旦大學醫學院教授馬蘭也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網傳截圖

網傳截圖

  饒毅舉報的第三篇論文,是今年9月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裴鋼為該雜誌主編。論文題為《寡聚糖鈉鹽治療重塑腸道微生物群,抑制腸道細菌氨基酸型神經炎症,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11月2日,被國家葯監局「有條件批准」的治療阿爾茲海默病新葯GV-971,商品名「九期一」,便是基於這篇文章所闡釋的作用機理。該藥物的主要發明者、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耿美玉系該文通訊作者。


  在這篇論文中,耿美玉團隊提出了GV-971的作用機制: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降低外周相關代謝產物苯丙氨酸/異亮氨酸的積累,減輕腦內神經炎症,進而改善認知障礙,達到治療AD的效果。「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上述舉報信稱。


  就這封舉報信的草稿為何會泄露、下一步如何處理等事宜,《中國新聞周刊》詢問饒毅,但未得到進一步回復。在這封舉報信落款「饒毅」的下方,括弧中註明如下文字:代表個人、不代表任何單位。


  2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悉,該委目前正在調查核實此事。


  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裴鋼方面的回應。《中國新聞周刊》將繼續關注此事進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加快邁向建設階段
又有小行星撞地球?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