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兒科醫生不建議捂汗退燒?

為什麼兒科醫生不建議捂汗退燒?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孩子發燒了,一定要多穿多蓋,捂出了汗,燒自然就退了。

「退燒」和「捂汗」之間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捂汗退燒」到底是我們的錯誤理解,還是確有其事?

捂汗就能退燒?本末倒置!

很多大人喜歡給孩子發燒多蓋,因為覺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燒。

「我就是這樣的啊,發燒了喝熱水悶在被子里出汗就好了。」

這樣說,通常是發「退燒」和「出汗」的因果關係搞反了。孩子不是因為「出汗」才「退燒」,而是在「退燒」過程中「出汗」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發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體溫上升期

體溫調節中樞,就好比房間的空調,發燒時會把人體這間房的溫度從 37℃ 調到了 38~40℃。

這時候,孩子的體溫是持續升溫的(有時還特別快),有時會伴有手腳冰涼、打寒顫的情況。

第二階段:高熱持續期

體溫達到人體體溫調定點的溫度,寒顫停止、四肢轉暖,體溫不再往上升。

第三階段:體溫下降期

如果疾病好轉或者吃了退燒藥,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往下調了,多餘的熱量會通過出汗的方式排出來。

所以,人體並不是出汗導致的退燒,而是體溫下降了,通過出汗排出多餘的熱量。

你捂或不捂,退燒到出汗的時候,自然會出汗;不到出汗的時候,你捂著,汗也出不來。

捂汗對於成人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於孩子來說,「捂汗」可能會導致病得更嚴重,甚至會要命。

捂汗退燒,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兒童的體溫調節能力並不完善,在發燒 捂熱的狀態下,不僅無法出汗排熱,反而會因為不能散熱導致熱量在體內儲積,導致體溫升到比調定點更高,出現 41℃ 以上的超高熱。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脫水或「高熱驚厥」,1 歲以內的孩子更有「捂熱綜合征」的危險: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嚴重時致死。

因為捂汗退燒而造成悲劇,並不鮮見。

圖片來源:網路

據國內綜合報道,捂熱綜合徵佔兒童意外傷害的 46.2%,死亡率為 18.33% ,大約 15% 的病兒可能發生腦性癱瘓、智力落後和 癲癇等中樞系統後遺症。

圖片來源:《回顧性分析 81 例捂熱綜合征嬰兒神經系統臨床表現及防治》

孩子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表現癥狀,退燒的目的並不是治病,而是讓孩子更舒服。

孩子真的不舒服就吃退燒藥,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趕緊好起來,用錯誤的方法退燒。

內容策劃:一赫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本文來自於丁香媽媽 App 首頁「較真時間」

本文經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臨床醫學碩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兒內科主治醫師 周瑩審核

點擊原文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誤以為感冒,媽媽講述兒子患川崎病的親身經歷
光撫摸寶寶就能拉近親子關係!再忙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