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文 | 水清 · 主播 |維維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幾天前,表姐被公司辭退了。

當她抱著標著他們公司名字的收納箱出現在我面前時,她哭了:「真是太殘忍了,我都工作了15年,說辭退就辭退。我都這個年紀了,什麼都不會,現在叫我喝西北風去?」

我勸她網上找下工作試試看,結果卻讓她更加失望,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年齡在35周歲以下,而且不少都是有專業技術要求的。

更殘忍的話,當著她的面,我說不出口。自從參加工作以來,表姐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工作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坐在辦公桌上,不是聊閑天,就是刷淘寶。

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不辭退她,辭退誰?

蔡康永說:「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在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工作,最後,都會被表面的安逸殺死。

你不對自己狠,未來會對你更狠

有人曾說,人生的意義不就在於追求快樂嗎?及時享樂多好,何必一定要追求卓越呢?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普通人40歲前,根本沒有資格去享受歲月靜好這件事。」

要知道,那些唾手可得的快感,根本不是快樂,在背後,往往潛藏著更大的痛苦。

二三十歲,是一個人最好的年華。那時候精力旺盛,也沒有太重的家庭負擔,可以盡情開拓事業的疆土。

一旦過了四十歲,自己漸漸不再旺盛的精力、日漸老去的雙親、年幼的孩子、高額的房貸車貸壓在肩頭,如果這時候工作還沒有什麼起色,甚至被辭退,人生就只剩下「舉步維艱」四個字了。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里黃磊飾演的方圓,之前20年都在同一家公司里工作,誰知道,竟然在45歲遭遇了裁員。

年輕的時候,方圓對自己實在不夠狠。

工作的時候,他並沒有盡心儘力。上班時間裡,他跑出去跟喬衛東吃飯,把椅子轉成好像剛剛離開的樣子,還讓同事幫他掩蓋。

作為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的學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因為偷懶,他沒有去考取律師證。導致被裁員後,因為沒有律師資格證,無法進律所。求職兩個月無果,最後只能在家當家庭「煮夫」。

人生的前半程,靠著年輕或許還可以勉強通關;但是四十歲一過,一個裁員就可以把人打得措手不及。

這個社會競爭非常激烈,當社會淘汰你的時候,連聲招呼也不會打。

就在今年,美團裁員30-40%,「簽好字,3分鐘走人」;

京東宣布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以上高管,整體裁員人數超過了12000人。

《愛麗絲夢遊仙境》里紅桃皇后說:「我們努力奔跑,只為留在原地。」

世上最可悲的事,不是自己變成了曾經討厭的人,而是「我本可以」。

年輕時候的你不對自己狠,未來會對你更狠。

你努力工作的樣子里,藏著家人的安穩幸福

我有一個學生,前年大學畢業後進了杭州一家知名企業。

他以為捧到了一個鐵飯碗,於是整日沉浸在遊戲的打打殺殺中。一開始,只是每天回家玩三四個小時,後來,逐漸發展成在公司里偷偷摸摸地玩。

360創始人周鴻禕在《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中說:「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輸家是你自己。」

公司當然很討厭這類不思進取的員工,乾脆利落地辭退了他。

他「如魚得水」,接下來的一年,他回到老家瘋狂地打遊戲,成了「啃老族」。

原本他想用打遊戲來帶給自己一點甜,結果,卻帶來更多的苦。就在今年初,他的父親被查出了直腸癌,因為沒錢醫治而去世了。

他痛哭流涕,後悔不迭。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們努力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從容自信,讓家人過得更安穩幸福。

柳岩曾在《王牌對王牌》節目里,提到過病情日漸嚴重的父親:

我爸上個月身體狀況不太好,然後是在醫院度過70歲生日,但是我很高興自豪的是,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給他最好的醫療條件。總是有人說要送什麼祝福,最大的祝福,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的,因為這樣才能給我們機會,實現我們小時候的諾言,我要給你們買大房子,我要帶你們週遊世界。……如果親人健在的時候,有什麼都給他們吧。

一段話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

為人子女者,最大的傷痛除了「子欲養而親不待」之外,還有,親尚在,對於他們的病痛,你卻有心無力。因為自己的不努力工作,沒有賺到什麼錢,而使得父母窮病而死。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以為有份工作養活自己就行了,直到家人身體出現問題需要花錢醫治,才發現自己都承擔醫藥費的能力都沒有。

你努力工作的樣子里,藏著家人的安穩幸福。

我們只有努力奮鬥,才能趕上父母老去和孩子成長的速度。我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讓家人在生病之後,不再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我們的負擔。

如果沒那麼幸運,請先選擇努力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別人就輕易成功了,很輕鬆得到了,而我就那麼難成功?」

有個高贊回答:「你為什麼會認為,別人成功就會很輕鬆?因為你只看到了別人檯面上的光鮮,看不到別人在角落裡的艱辛。」

年輕的時候,總是把努力工作看得毫無意義,總是希望天上能夠掉下餡餅,砸中自己,可以少奮鬥十年二十年。

培根曾說:「幸運的機會好像銀河,他們做為個體是不顯眼的,但作為整體卻光輝燦爛。同樣,一個人若具備許多細小的優良素質,最終都可能成為帶來幸運的機會。」

很多看上去很輕鬆就成功的人,他們自身就擁有許多細小的優良品質,再加上一點閱歷和人脈,這才能夠成功勾搭上了運氣這個四處遊盪的風流浪子。

哪有那麼多的幸運?只不過是努力堅持著等在一旁,日夜操勞,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整舊山河。努力的次數多了,「幸運」砸將下來的幾率自然也就高了。

這正如作家盧思浩所說:「所有牛逼後面都是苦逼堆積的高牆,所有苦逼後面都是傻逼一樣的堅持。」

世界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在大學畢業後。進入當時瀕臨倒閉的松風工業就職。

在公司新人走得只剩下他一人的情況下,稻盛和夫極度努力地工作。

一年多後,他開發的「U字形絕緣體」為公司拿下松下的大量訂單,這件事也為他以後成為京瓷與KDDI的創始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說:「人的一生,可以自己選擇的事情非常少。我們沒法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愛、怎麼活。」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決定我們人生的走向: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怨天尤人是一種選擇,努力工作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沒有那麼幸運,那麼請先選擇努力。

努力工作,就是年輕時最好的生活

楊瀾在1990—1993年的時候,在央視主持《正大綜藝》,當時,這檔節目已經是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然而,年輕的楊瀾並不滿足於此。

她放棄了這條平坦但似乎一眼可以望到頭的路,遠赴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在異鄉,她不斷汲取知識,增多閱歷,最終獲得了國際事務專業的碩士學位。

歸國後,自1997年開始,她製作了多檔訪談節目,從《楊瀾視線》到《楊瀾工作室》,再到後來家喻戶曉的《楊瀾訪談錄》。

在眾多同類型節目中,《楊瀾訪談錄》體現出人性的溫度和世界的寬度,又與從容知性的她融為一體,成了她終生的品牌。

黑格爾說:「只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並長期埋頭沉沒於其中的任務,方可有所成就。」

人生就是這樣,越努力,未來的路越開闊。努力工作,就是年輕時最好的生活。

我看過太多的年輕人,年紀輕輕卻已毫無生機:

白天,打卡應卯,隨便應付工作;

晚上,熬夜刷抖音,與同事朋友八卦家長里短;

周末,睡一天懶覺,蓬頭垢面,渾渾噩噩度過大好的青春。

人生最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有些人死於25歲,葬於75歲;有些人永遠都是25歲,一輩子都活得熱氣騰騰。」

遠方,一無所有;遠方,應有盡有。

星光從不問趕路人,時光從不負有心人。我們只有努力工作,向前奔跑,才能活出年輕時最好的生活。

正如北野武所說:「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朴樹三首歌唱盡人生:且敬往事一杯酒,願無歲月可回頭
為了這本「聽書日曆」,十點君和他的朋友都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