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張愛玲《第二爐香》:性教育的缺失,讓幸福婚姻成為一場悲劇

張愛玲《第二爐香》:性教育的缺失,讓幸福婚姻成為一場悲劇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張愛玲很喜歡故事聖手毛姆的作品,加上天賦異稟,她同樣也是講故事的能手。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隨著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的發表,在上海文壇一炮而紅。她又趁熱打鐵,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

她的伯樂,當時的月刊雜誌《紫羅蘭》的主編周瘦鵑,對這兩篇作品給出評價:

《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

如果說,《第一爐香》講的是一個女孩在慾望驅使下的墮落人生,那麼,《第二爐香》講的則是一個女孩對慾望的恐懼導致的婚姻悲劇。

用作品中的原話說,「那一定不是穢褻的,而是一個悲哀的故事。」

一個安靜而平凡的單身漢

在這個故事中,第一個鏡頭落在男主人公羅傑的身上。

羅傑是英國人,生活在大都市,四十來歲,大學教授。工作中,他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員工,連續教了十五年的化學物理,又做了好幾年的理科主任與舍監。

對於他的生活態度,作品中有一段描寫,冷冷的幽默中帶著幾分嘲諷:

十五年來,他沒有換過他的講義。物理化學的研究是日新月異地在那裡進步著,但是他從來不看新的教科書。二十年前他在英國讀書時候聽讀的筆記,他仍舊用做補充教材。偶然他在課堂里時候兩句笑話,那也是十五年來一直講著的。碳氣的那一課有碳氣的笑話,氫氣有氫氣的笑話,氧氣有氧氣的笑話。

庸庸俗眾,碌碌無為,他追求人生中的穩定,對於冒險毫無興趣。

總之,一個「安靜而平凡」的單身漢,擁有一個「相當優美的但是沒有多大前途」的職業。這實在是普通又平庸的人生的底色。

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他這種生活方式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老去。雖然無趣,倒也安然。

人生發生拐彎,往往是因為遇見一個人。

羅傑的拐角,是因為遇見了愫細。

一個天真到讓人不能相信的姑娘

愫細,一個年輕而美貌的異國姑娘。

愫細的母親蜜秋兒太太早年守寡,生活在異地他鄉,獨自將三個女兒帶大,很不容易。

女兒就像她的人生財富,她要小心呵護著,不可出一點亂子,所以家教極其嚴明。女兒們平日看的報刊,都要經過她審查,排除其中「污穢」的內容。

說白了,蜜秋兒太太從不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即便有,也是反面的、否定的。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她的三個女兒都保持過分的純潔。愫細雖然二十一歲,卻天真得「使人不能相信」。

蜜秋兒太太的大女兒靡麗笙,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在靡麗笙眼裡,丈夫簡直是反常的禽獸。於是言傳開來,他便是禽獸。流言太惡,唾沫太多,也會殺死人。

後來,靡麗笙的丈夫難以忍受,自殺了。

實際上,他不過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對夫妻生活存在正常需求。靡麗笙因為缺失性教育,對那方面的事情一無所知,並且從小懷有恐怖心理。

反常的教育,導致反常的思想。反常的思想,導致反常的人生。這就是靡麗笙婚姻悲劇的前因後果。

反射到愫細這裡,真相卻因為無知而被掩蓋。蜜秋兒為了保持女兒的純潔,絕不會將事實告訴她倆。

所以,愫細只知道,姐姐遇人不淑。她希望自己能結佳緣。

經過淺顯接觸,毫無經驗的愫細自以為愛上了羅傑。於是,結婚成為理所應當的事。

一樁美麗而搖搖欲墜的婚姻

愫細的家庭情況、她接受的家庭教育、她姐姐失敗婚姻的真正原因,這些,羅傑都是清楚的。他如果現實一點,就不會娶這個家庭中走出的女孩。

可他是一個「羅曼蒂克的傻子」,他愛愫細。所以,他明知道,自己婚姻中可能出現靡麗笙那樣的問題,依然願意娶愫細。

結婚當天,靡麗笙忠告羅傑,希望他好好對待自己的妹妹。當羅傑請她放心,因為他愛愫細時,激起了靡麗笙的傷心往事。她說,他的丈夫也曾說愛她,可是待她的態度「禽獸不如」,還要說這是因為他愛她。

性教育的缺失,讓靡麗笙對夫妻生活一無所知。並且,她用看待丈夫的眼光看待其他男人。因此,她為即將步入婚姻的妹妹感到害怕,怕有另一隻禽獸,等著自己的妹妹。

這種可笑的情形,像一種不好的預兆。

不管怎樣,在教堂進行的婚戀是溫馨的,彷彿一樁幸福婚姻將從此開啟。

這一天,愫細在羅傑眼中,就像是他想畫而沒畫成的一張畫,又像他前生做過的一個夢。

現在,他前生所做的這個夢,向他緩緩的走過來了;裹著銀白的紗,雲里霧裡,向他走過來了。走過玫瑰色的窗子,她變成了玫瑰色;走過藍色的窗子,她變了藍色;走過金黃色的窗,她和她的頭髮燃燒起來了。

這麼美的新娘,這麼美的情景,這麼美的文字。這些美麗加在一起,未必等於同樣美麗的人生,也許是搖搖欲墜的幻景。

羅傑雖然抱著幻想,也不是十分確信。所以,在她還來得及反悔的時候,他問出一個問題:「你喜歡到和我結婚的程度么?你確實知道你喜歡我到這個程度么?」

他是在委婉而鄭重地提醒她,結婚,意味著飲食男女,魚水之歡。對於正常人,這實在是多餘而愚蠢的問題。但是愫細不同,她沒有性教育。

她自以為,懂得他的甜言;他也以為,她懂了他的警醒。

事實上,他倆誰也沒有讀懂誰。

一場因為性教育缺失導致的悲劇

新婚之夜,愫細從家裡逃了出來。

為了躲避追趕出來的羅傑,她慌不擇路,逃到家附近的學生的宿舍。

她向學生求救,向他們講述自己剛剛結婚,就在丈夫那裡遭受的非人待遇。之前在她看來可愛、滑稽的人,突然成了「畜生」。

別人並不知曉愫細的家庭與教育,自然也想不到她的不正常心理。通過她的講述,羅傑成了一個道貌岸然的教授,一個心理變態的色情狂。

一傳十,十傳百。關於羅傑的傳言紛飛四起,大家對他充滿各種猜測。原本對婚姻抱著美好憧憬,卻不知生活有時會如此得急轉直下。

羅傑覺得,「整個的世界像一個蛀空了的牙齒,麻木木的,倒也不覺得什麼,只是風來的時候,隱隱的有一點酸痛。」

鑒於愫細特殊的成長環境,出了這種事,羅傑並不完全灰心,他還對夫妻生活抱著成功的希望。

他計劃著,帶她去遙遠而美麗的地方度蜜月,在輕鬆而新鮮的環境下,給她進行「愛的教育」。

他幻想著,等他倆在旅行過程中有了「真正的密切的結合」,再回到日常生活,之前的猜測與流言將不攻自破。

生活,往往是計劃不如變化快。他的婚姻成為大家的笑談,他的人品受到大家的質疑。

他一直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可是結婚這件事,「把他推到大眾的圈子外面去了,他才感到圈子裡面的愚蠢。」然而,他又無法向旁人解釋愫細的家庭教育的缺陷。那種事,只會越描越黑。

如今,學生對他出言不遜,公然嘲笑他,同事裝作若無其事,越是如此,越是讓人窘得發慌。

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他實在待不下去了。羅傑提出辭職,他迫不及待地想離開這片是非之地。

在聚餐中,羅傑得知,靡麗笙的丈夫——他的連襟——一個與他同樣有著婚姻悲劇的男人,死了,是自殺。但他明白,靡麗笙的丈夫是被他們逼迫死的。

婚戀幻滅,工作丟失,靡麗笙丈夫自殺的消息,是壓在羅傑心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命運,那同樣是沒有未來的黑暗。

於是,回到家,他打開煤氣,與靡麗笙的丈夫殊途同歸。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卻引人深思。

如果追根溯源,還是歸到家庭教育。

在蜜秋兒太太的家庭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湮滅了兩個女兒的幸福,葬送了兩條性命,毀滅了兩個家庭。

孔子講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洛依德也說:「性,是本能,是人類探觸外在世界的方法之一。」

在傳統閉塞觀念的影響下,有很多父母,他們談性色變,或者難以啟齒,從不給予孩子理性、正確的性教育。反倒在無形中讓孩子養成了扭曲的羞恥感、積壓的好奇心。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由於對性缺乏正確認知,行事容易走極端。愫細,還有她的姐姐靡麗笙,就是走向了杜絕的極端。

張愛玲的這爐香,讓我想到一句話:「我們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愫細所在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教育,不禁讓人擔心,蜜秋兒太太的三女兒,將來會不會,和她兩位姐姐一樣,因為無知而毀滅自己,因為愚昧而禍害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逼孩子讀書
朴樹三首歌唱盡人生:且敬往事一杯酒,願無歲月可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