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10.為什麼會有山河大地—世界的成因楞嚴經淺釋

110.為什麼會有山河大地—世界的成因楞嚴經淺釋

審除細惑 · 從根解結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H2正為宣說(分二)

I1正答滿慈 I2兼示阿難

I1分二

J1先說不空藏以示生續之由

J2說空不空藏以示圓融之故

J1分二

K1正答初問 K2兼釋轉難

K1分五

L1牒定所疑 L2舉真勘問 L3審得其惑

L4正明生續 L5雙關結答

今L1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L2舉真勘問

【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我告訴你們,你們今天趕到這兒來聽經,這個地方最要緊的!在《楞嚴經》裡頭,這個地方很重要的。就是說,人為什麼做了人?為什麼在這個清凈本然的如來藏中,就生出山河大地來?這個地方很要緊的!

佛言:富樓那:佛對富樓那說,富樓那!如汝所言,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好像你所說的道理:在清凈本然的如來藏裡頭,為什麼就生出山河大地?富樓那以前是這樣問的:「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佛現在就答他這個問題。

汝常不聞如來宣說:佛說,富樓那!你沒常常聽見世尊宣說?「如來」,就是世尊。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如來,也就是「佛」。一般人說「如來佛」,這個「如來」,並不是單單說「如來佛」是一位佛,每一位佛的名字都叫「如來」,佛佛都有十個同號。那麼如來宣說——世尊常常宣說,宣說什麼呢?

性覺妙明:「性覺」,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的真覺。自性的真覺「妙明」,妙明就是「寂而常照」。妙,就是一種清凈的表現。性覺,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真理體。怎麼叫「一真理體」呢?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本具的佛性。這個一真理體,就叫「性覺」。「妙」,就是「寂」——「寂而常照」,這叫「妙明」;而「明妙」,就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雖然它是寂靜,但是這種性能可是能遍照法界的,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的。這個性覺就是一真理體,這一真理體是寂而常照的。

本覺明妙:什麼叫「本覺」呢?就是每一個人天然原具的理性。這種的本覺「明妙」,它是「照而常寂」的。這個道理,也就是「性覺妙明」;性覺,也就是一本散為萬殊那個「一本」。「本覺明妙」這個本覺,就是天然原具的那種理體,是每一個人本來就有的,也不增也不減,也不生也不滅,也不垢也不凈,本來就有那種覺悟。那麼無明在什麼地方來的?無明就是依真起妄,依著本覺的體而起一種隨緣的用。佛說,富樓那!我常常講「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這種道理。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富樓那就說了,是的!Yes!世尊!我常常聽佛講這個道理。「唯」,就是答應,就是Yes;「然」,就是這樣子。

L3審得其惑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佛言:佛對富樓那說了,汝稱覺明:你所說的這個「覺明」,也就是那個「性覺妙明,本覺明妙」;這兩個「覺」字,都具足兩個意思。為復性明,稱名為覺:你可是說這個覺性是「性覺本明、性覺必明」?這個「性」,必定就具足「明」,所以叫一個「覺」呢?為覺不明,稱為明覺:還是說這個「覺」本來不明,而要加上一個「明」,才算一個「覺」?才叫「明覺」嗎?佛這麼問富樓那。

富樓那言:富樓那這回也就像阿難似的,即刻就答覆釋迦牟尼佛了,說什麼呢?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假設這個「覺」,不加上一個「明」,你就給它起個名字叫「覺」的話,就沒有所明了!他的意思,就一定要在「覺」上,加上一個「明」。這個地方就弄錯了!為什麼?覺,本來它就是明的。既然覺就是明,不必再加上一個「明」;你再加上一個「明」,就不是真正的明了。

這有個比喻,就好像摩尼珠。摩尼珠的明,在摩尼珠本身就有的;並不是說摩尼珠和「明」分開了,要在摩尼珠再加上一種「明」,它才有光明。摩尼珠本來就是明的,是夜明珠;若加上明,就好像怎樣呢?好像電燈要有開關似的——你若不開開關,它就不明;你一定開開關,它才明亮。這就是他認為在覺上,還要加個「明」,才是「覺明」。根本「覺」的本體,就是明的。富樓那在這個地方弄錯了,所以差的地方,就在這兒!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假設你說不再加上這個「明」,這個「覺」就沒有明了。有所非覺,無所非明:但是,你若加上個「明」,那就不是個「覺」了。這樣,你若沒有加上一個「明」,你又說這個「覺」不是一個「明」了。無明又非覺湛明性:「無明」,就是根本無明。可是這個「無明」,可就不是覺湛明性,不是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覺」。那個「覺」湛然;湛然,就像水那麼澄清,那麼潔凈的明性。所以你在這個「覺」上加一個「明」,這是個錯誤。這個意思也就是,在本覺上,你若加上個「明」,這就生出一種妄了;你若不加「明」,那它就在真上,也沒有妄。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性覺」,就是自性本具的覺。富樓那!你如果說在性覺這個「覺」上,必定要再加上一個「明」,你這就是一種妄,妄給覺加上一個「明」;那就不是真覺了,是妄想所現出來的一個「覺」,並不是本來的覺。

L4正明生續(分二)

M1初之忽生 M2後之相續

M1分二

N1無明不覺生三細 N2境界為緣長六粗

(細惑)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覺非所明:這個性覺和本覺,並不是要你加上一個明字,它才是個「明覺」,它本來就是「明覺」。因明立所:你若是因為給它加上一個「明」,而立出來「所覺」。所既妄立:這個「所」,就是個「業相」,造業的相。這是三種細的微細惑之一,就是阿難問「希更審除微細惑」的那個「惑」。前邊「立所」的「所」,就是所造的業相,造業那個 karma的相。

那麼「所既妄立」,業相既然是你由「妄」而立出來的,生汝妄能:在這種情形之下,你就生出一種「妄能」來,這是生出妄想的一個發源。這個發源,就因為你在覺上加上一個「明」——根本不需要的,你硬要給它加上個「明」。因為你在覺上給加上個「明」,所以就有一種業相了。這個業相,是由你這種妄想立成的,也就生出來你這種妄能——不實在的功能。

在這一段文上,大意就是:我們人人本來都是佛來著,怎麼又做了眾生呢?眾生為什麼又沒有成佛呢?毛病在什麼地方呢?這個毛病就因為:我們人本來和佛是無二無別的,但是在佛性裡邊會化出來眾生。怎麼化出來的呢?佛有千百億萬化身,這個「化身」在什麼地方化出來的?在佛的光裡頭化出來的,也就是在佛的性裡邊化出來的。佛性是光明的,這是「本覺」,也就是「本覺明妙」。這個本覺,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裡邊,天然本具的一種覺性,也就是佛光;在這佛光裡邊,化出眾生了。

我舉出一個比喻來,這個比喻不太貼切,不過也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佛的化身,就好像我們影像(照相)似的。我們現在人影出一個像,和你這個人一樣的;但是這個像沒有知覺,是個死物。佛的影像呢?佛也可以化出影像,影像就化出來一個人,這個「性」是從佛那兒來的。但是化出的這個眾生,和佛那個「性」是一樣的,相貌也有相似的地方,就好像影像一樣。又好像鏡子里留影似的,我們在鏡子前面一過,就有個像;過去,就沒有了。佛化這個身,也就是這樣子。我們的「本覺」,就好像鏡子;在鏡子裡邊,忽然就生出一個像現前了——這就比方生出一念的無明。這一念的無明生出來了,然後就有眾生了。

現在說這個「明覺」。覺的本體,就是明的。在富樓那的意思說,在這個「覺」上邊,還要再給它加上一個「明」。就好像電燈,本來不需要開關,它就是光明的;若是你不安開關,它白天、晚間都是光明的。你若是安了開關,你開開又關上,這就添上一層手續。添上一層手續,這好像在覺上,加上一個「明」。本來富樓那的意思,認為這個電燈是因為開關而有了光明。在沒有開關的時候,沒有光明;要給它安上個開關,才有光明。那根本不需要的!根本「覺」的本體,就是個明的,不需要再怎麼樣子矯揉造作。要點也就在這個地方!

(細境)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在前面所講的「所既妄立,生汝妄能」,這個「所」,是一種業的相,業的樣子。你妄立出這種業相,「生汝妄能」,就有了一種「轉的相」。轉,就是轉動,由業相生出一種轉的相來。既然生出轉相來了,就是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在本來虛空裡邊,也無所謂「同」,也無所謂「不同」,在這裡頭熾然就成異了。熾然,就好像火那麼熱,好像火那麼光。

就在這個沒有同、沒有異的裡邊,熾然顯現出來,就兩樣了。兩樣什麼呢?就有了世界!在虛空裡頭生出世界來。異彼所異:怎麼叫「異彼」呢?「異」,就是不同;不同於那個「熾然成異」的樣子,又與「熾然成異」的境界不同了!異彼所異,這又變成在虛空裡頭生出世界。這個世界由「轉相」生出來的;生出轉相,又有個「現相」,就在虛空裡頭,現出一種世界。

前邊富樓那問,為什麼在這個清凈本然的如來藏裡邊,就忽然生出山河大地,所以現在佛就給解釋這個問題。最初是由「業相」,然後有「轉相」,接著就有了「現相」來了。因異立同:相對於異相的境界,而立了同相的虛空;世界和虛空不相同,但虛空的本體是沒有什麼同異的。

同異發明:在這個虛空和世界裡邊,就發明——虛空是沒有相的,有了世界,就現出相來了。現出這世界相,所以在這個同和不同的裡邊,就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在虛空和世界這兩種的關係裡邊又發明;因此,因為這種的關係,又立出來「無同無異」,就是「眾生」了。

這個「異彼所異」的時候,就有了世界,和虛空不同了。在這個虛空、世界,又有眾生生出來了,眾生就是「無同無異」。怎麼叫「無同」呢?因為每一個眾生的形像都不同的;所有的眾生,沒有一個一定說樣子是同樣的,這叫「無同」。而眾生的知覺心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這叫「無異」,沒有兩樣。

那麼和前面那段文,這是做人最初的這種由無明、妄明,發生出來的業相、轉相、現相(三細)。最初有這種業相,然後就發生一種轉相、現相。前文「生汝妄能」就是一種「轉相」,「因明立所」這個「所」就是一個「業相」;現在講這一段文,就是「現相」。這是「一念不覺生三細」,在這一念不覺的裡邊,生出三種的細惑了。這是最初這個微細微細的、不容易覺察到的三種「細」相。

N2境界為緣長六粗

(粗惑)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前文提到最初的三細,「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一段文就是說的六種粗相里的五種粗相。

這六種粗相是:

(一)智相:它是屬於一種「俱生法執」,有法的執著,它就分別。為什麼叫「智相」呢?就因為這個智,不是究竟的智,而是智的一個相,它有一種分別的能力,這種能力屬於俱生法執。怎麼叫俱生法執呢?這是與生俱來的,就好像那個「性」似的,所以這叫「俱生法執」。

(二)相續相:屬於「分別法執」。

(三)執取相:屬於「俱生我執」,「我」的執著。剛剛是「法執」,這是「我執」。

(四)計名字相:這個是屬於「分別我執」。

(五)起業相:由前邊「計名字相」的分別我執,就又生出來一種「起業相」,造種種的業。

(六)業系苦相:因為第五是起業了,第六這個「業」就把你捆住了,好像用繩子把你綁上。綁上,就應該受苦了;所以第六種,就是「業系苦相」。

以上這些相,是屬於六種的粗相。頭一次聽,我相信都不會太懂的;研究時間久了,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了。現在你先由耳朵過一過,八識田裡有一個印象,有一個認識。你佛法研究時間久了,一定會豁然貫通,明白這個的!

如是擾亂:好像前邊所說的「無同異中」,和虛空世界「熾然成異」,這麼混合起來,混亂了,好像沒有什麼秩序似的。那麼「如是擾亂」就相待生勞:這麼在裡邊互相有同、異發明,久而久之,就生出一種「勞」來,這就是方才說的「智相」,生出頭一個粗相來了。勞久發塵:在這個勞久了,就生出一種相續的相。「勞久」,就是相續相。「塵」,也是一種塵勞。塵勞,就是「執取相」。「發塵」,就生出那種相。自相渾濁:自己和自己就都互相這麼渾濁,搞不清楚了。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由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這種種的關係,就引起來一種塵勞煩惱。「塵勞」,怎麼叫塵呢?就是不潔凈、不清凈了。前邊那兒不「自相渾濁」嗎?由此就引起來塵勞煩惱,就是起業相。塵勞,也就是煩惱;煩惱,也就是塵勞。所謂「勞」,有八萬四千塵勞,也就是八萬四千種煩惱。因為上邊「生勞」,「勞久」又「發塵」這種種的關係,就生出煩惱來了。煩惱一生出來,這就成了山河大地,什麼都現出來了!

(粗境)

【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一段文,就是第六的「業系苦相」。

前邊這個「如是擾亂」,這就是一個境界相。像前邊所說這種種的擾亂的情形:就是有同有異,有無同無異。這種種的境界擾亂,就生出「六粗」來,所以起為世界:「起」,就是生起來,也就是動。靜成虛空:虛空是靜的,生出這山河大地;它就是靜極生動,在靜裡頭生出動。生起來,這就成了一個世界,有山河大地,一切一切的房廊、屋舍這依報。「靜」,就是寂靜;寂靜,就是虛空。虛空為同:虛空是同,世界就是不同了。虛空和什麼同呢?虛空和什麼都同的,它沒有什麼分別。因為虛空沒有什麼分別,這叫個「同」。世界為異:世界怎麼叫「異」了呢?這個世界,因為和虛空不同,它有了色質、有了色法、有了形色、有了相、有山河大地。生出山河大地,這成了世界了!等等這後邊還有詳細的解釋。

彼無同異:這個「彼」,在虛空裡頭本來也沒有所謂「同」,也沒有所謂「異」。真有為法:現在生出世界、眾生來了!由虛空裡頭,由業相、轉相和現相,就生出智相、相續的相、執取相、計名字相、業起相,加上這一段文的「業系苦相」。生出六種的粗相,種種的相就生出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最真實的修行法,有這三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