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一哭就妥協?沒有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孩子一哭就妥協?沒有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昨晚,我一歲7個月的兒子哭得撕心裂肺,而且足足哭了半個多小時。

原因僅僅是,到了睡覺時間他突然指著手機要看動畫片,而我堅決不給。

當時,我抱著他,試圖學貓叫狗叫、看窗外的星星轉移注意力,可是完全不管用。

我耐心哄著他:「好晚了,要睡覺覺了,明天再看,好不好?」可他就是拚命地掙脫我的懷抱,到處找手機。

他奶奶不忍心看著孩子如此傷心難過,特別想拿手機滿足他,被我制止。

最終孩子哭累了,睡著了。

看著他滿是淚痕的小臉,我既心疼又無奈。隨著他的長大,小傢伙越來越喜歡用哭鬧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我不禁想:

孩子為什麼會「不達目的」不罷休?

我到底應不應該妥協?

1

「小天使」變「惡魔」

經常聽到寶媽們吐槽,自家那個曾經乖巧溫順的小天使,如今已變成了磨人的「小惡魔」。

到了飯點了,偏要吃零食;

該睡覺了,還吵著要玩;

看到手機,就鬧著要看動畫片;

……

你要是不滿足他,就大哭大鬧,甚至各種「撒潑打滾」。

真是讓人傷透腦筋!

其實這是孩子長大了的標誌。

兒童心理專家孫瑞雪曾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闡述道:

嬰兒長到2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所以就表現得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

0-6歲的兒童,幾乎將他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構中。如果沒有這樣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嬰兒就永遠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成人後就真的以「自我為中心」了。

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他們希望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主。

但他們並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只能用一些特定的行為與語言,來捍衛內心的想法和意願,來證明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過程,預示著孩子心智在不斷發展。粗暴地阻止孩子對自我的表達,只會讓孩子喪失自我,容易屈從別人。

所以,我們不妨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宣言」,同時,也要抓住這個關鍵期,教會孩子必要的規則,讓孩子學會適當約束自己的行為。

否則,孩子的「獨立」就會變成任性與為所欲為。

2

一味妥協

「小惡魔」變「熊孩子」

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多父母不忍心看到孩子傷心難過,於是就忘了規矩與原則,盲目妥協,就像《媽媽是超人》中的馬雅舒。

女兒不想吃飯要吃冰淇淋,一哭,就給;不肯睡覺,對媽媽又踢又打,一哭,就抱;不想上幼兒園,一哭,差點抱回去。

聰明的孩子,從此知道自己擁有了一招制勝的「法寶」,只要不停地哭,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馬雅舒的一再妥協,讓女兒米婭缺乏獨立自主能力,出現各種任性行為,甚至面臨被幼兒園退學的風險。

當孩子習慣了通過「無理取鬧」、」撒潑打滾」去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他便學不會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凡事只考慮自己的需求。

而一旦你將來不得不拒絕他,他便難以忍受內心的挫敗感,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失控行為。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12歲男孩因為家長不給他買玩具,就當街毆打家長、怒吼、拽頭髮、掐脖子,看得人心寒。

正是父母一味地妥協與縱容,使孩子變成了為所欲為的「熊孩子」。

恰如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所說:

「孩子3歲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

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

但當他20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所以,父母在孩子3歲前,一定要學會拒絕孩子,堅定地對孩子說「不」,決不能輕易妥協。

3

有規則的愛

才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許多父母都明白規矩的重要性,所以絕不會一味妥協;但是他們卻很難做到愛與規矩並存。

當孩子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哭鬧時,他們很可能會選擇粗暴地制止孩子。

朝他發火大吼:「不許哭」;

假裝離開:「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冷處理,對孩子不予理睬,「讓她哭吧,不要理她。」

……

這樣的做法無法讓孩子發自內心地認同規則,還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規矩和愛》一書的作者曾說:在做規矩的過程中能把愛體現出來,不僅需要有極大的愛心,還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父母要在堅守原則的同時,讓孩子感受到愛與尊重。

尊重孩子的需求,接納孩子的情緒

有一次和朋友在外面吃飯。

面對豐盛的食物,朋友的孩子東東卻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買的樂高玩具給他玩。

被拒絕後,他便開始大哭大鬧:「我就不吃,我要玩!我就要玩!」

眼看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朋友卻只是溫柔地對孩子說:

「寶貝,我知道你現在很想玩樂高,迫不及待想把它拼成你喜歡的造型。」

「被媽媽拒絕了,你覺得很傷心。」

「但是我們還是要等到吃完飯才能玩,這是規則,必須遵守。」

慢慢地,孩子停止了哭泣,開始吃飯。

這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值得學習。

孩子哭鬧時,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表達共情,尊重孩子的需求,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知道你很想……」

「你現在很傷心,很生氣,……」

「但是,我們必須遵守規則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的作者曾經說過:對孩子受傷的情感來說,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箱。

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與理解,他們能很快平復情緒,並接受父母的要求,遵守規則。

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宣洩情緒

有時,當我們表達了對孩子的共情與接納後,孩子依然會控制不住內心的悲傷,繼續哭鬧。此時,父母一定不能失去耐心,情緒失控,責罵孩子。

孩子需要時間完整地體驗受傷的情緒,以獲得自我療愈。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粗暴地阻止孩子負面情緒的宣洩,不利於孩子情商的發展。父母要以足夠的愛與耐心,陪伴孩子完全地釋放情緒。

著名的好萊塢明星賈斯汀· 巴爾多尼對待女兒哭鬧的方式曾贏得無數掌聲。

他的女兒在公共場所失控狂哭尖叫!他和孩子的爺爺卻只是平靜地觀看著,不為所動。

他們不因孩子眾目睽睽下哭鬧而羞愧憤怒,卻充滿憐惜地陪伴著孩子,給她足夠的時間宣洩自己的情緒。

賈斯汀說:她擁有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為她付出所有,但是,她得自己面對自己的情緒。

小時候,我爸總會讓我自己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從不對我大發雷霆:「不要哭了!你真是太丟人了!這樣的情緒教養態度對我的情緒人格發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所以,我也要給我那哭鬧的女兒同樣的寬容,讓她知道可以表達情緒,只是她得學會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當孩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挫敗感,告訴孩子:你想哭就哭一會吧,沒關係,我會陪著你的。

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

父母不可以認為孩子年齡小,什麼都不懂,就簡單粗暴地把規則直接告訴孩子,讓孩子遵守。

其實,孩子才是規則培養活動的主體,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那規則便成了父母的強迫命令。

如果我們讓孩子成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多以尊重的態度和孩子商量,我們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

《21招,讓孩子獨立》一書的作者葉壯曾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

我把「在商場碰到了想買的玩具」作為議題,與孩子共同商討。

最後作出決定:如果看到想買的玩具,我們就把玩具拍照,回家後還想買,就在網上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所以孩子每次看到心儀的玩具,從不抱緊大哭,而是讓我們趕快拍照。回家後我們當著他的面下單。

一開始,我們擔心孩子會「貪得無厭」,但後來,我發現這種「我想要我爸就會給我買」的堅定感,反而讓孩子不那麼貪戀玩具。

所以,父母不妨與孩子共同商量制定規則。比如,同孩子商量,幾點睡覺,看多長時間動畫片,飯點能不能吃零食……

制定規則時既要考慮孩子的想法,又要考慮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

當孩子參與了規則的制定,感受到了父母對他的尊重與支持,他們才會有主人翁的意識,主動遵守自己的諾言。

最後和大家分享,美國學校給父母的備忘錄: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的無理要求只是在試探你。

★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這樣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時候,我得依靠你來判斷對錯。

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有規則的理性的愛;同時,教給孩子規矩時,也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與尊重。

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在堅守原則的同時,要學會共情與接納孩子的需求與感受,並給孩子足夠地時間與寬容去釋放情緒。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收穫一個懂規則、高情商的孩子。

更多熱文

男孩街頭被罰赤身蹲馬步:

懲罰孩子,怎麼做才算理性?

偽挫折等於虐孩子:現在的父母

是怎樣在愛的包裹下,傷害孩子的?

熱門微課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三歲看老,性格培養須趁早,這種方式讓孩子停止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