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唯樂無苦:如何解決人生與人類的根本問題

唯樂無苦:如何解決人生與人類的根本問題

苦樂的問題,是人生的根本問題,也是人類最根本的問題,甚至比生死的問題還要根本。

因為我們之所以關切生死的問題,是因為它存在著苦樂的問題;之所以解決生死的問題,也是要解決苦樂的問題。如果生死跟苦樂不相關,誰還關心生死呢?生就生,死就死。

前面說的空有、理事、迷悟、善惡罪福等等,對這些,可能有智慧的人會關心,很多人不關心,「聽得懂就聽,聽不懂就算了。為什麼要開悟?只要有錢就好了,好好過日子」。強調道德的人可能對於善惡罪福很關切,但大多數人其實對這些未必那麼關切。

但是講到苦樂的問題,就沒有一個人不關心的。苦樂的問題,比其他所有的問題,比如善惡罪福因果,甚至生死、迷悟等,更能打動我們的心,讓我們感覺更加切身、切骨、切心。因為這涉及我們的切身利益,與我們密切相關,不是在表皮,而是跟骨髓相關,所以誰都繞不開。人類活動的所有動機、所有動力、所有意願,可以講都是圍繞著苦樂展開的。

我們每個人,每天分分秒秒、心心念念,能離得開苦樂嗎?離不開,我們時時處處都在感觸苦樂。冷熱、好壞是苦樂,飯菜鹹淡是苦樂,坐車路不平、空調又不行是苦樂……每天都跟這些分不開,都在厭苦求樂,在願意離苦得樂這個過程當中。

我們所有的目的、行為動機,都是為了解決苦樂問題,甚至整個人類的發展史,都是一部為了離苦得樂的奮鬥史。科技為什麼要進步?覺得走路太辛苦,就發明了車:先是馬車;坐馬車也覺得辛苦,就發明了汽車;覺得汽車還不夠快,就有了動車、飛機……這好像解決了走路辛苦的問題,但又衍生出新的問題,比如現在汽車很多,尾氣污染環境的問題就來了,交通事故的苦惱就來了。人類雖然在努力地追求,想要解決苦樂的問題,但成就甚少,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成就。《無量壽經》說「從苦入苦,從冥入冥」,無論是個人的人生也好,還是整個人類也好,都是從苦惱走向更大的苦惱。所以,苦樂問題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

從個人到群體,這個世界只要有苦樂的存在,就不會太平。有苦惱的人存在,怎麼能太平呢?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所有人的苦樂問題,也就是拔苦與樂,讓所有人都得到究竟的安樂,這個世界才能太平。

按聖道門來講,要破迷開悟;按凈土門來說,就是離苦得樂、拔苦與樂,是要完成離苦得樂的任務,而這個任務的完成也是靠佛的慈悲。講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

總之,拔苦與樂是佛教的精神、佛教的根本目的,凈土法門就從這裡入手。

這也是《阿彌陀經》的開頭為什麼要珍視極樂國名的意涵所在。經文說得很簡單,「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眾苦」就代表一切的苦。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就凈土來講,雖然受人天樂,但是沒有人天苦。

我們娑婆世界,要想得人天之樂,就一定有人天之苦。娑婆世界哪裡有隻有樂沒有苦的?比如說一個家庭,有美滿的快樂,就一定有家破人亡的苦惱,不可能永遠美滿,父母、妻子、兒女想永遠不分開,這是不可能的。樂的背後就是苦,樂其實是以苦作為代價的。就像一個硬幣的正面和反面,就像白天和晚上,誰也離不開誰。所以,娑婆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苦樂參半的。

《往生論》就說:「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我們的願是什麼?不光是享受簡單的人天之樂,而且願意到凈土成佛。

所以這裡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究竟說起來,就是涅槃大樂,沒有兩種生死之苦,但受佛性涅槃之樂,是「常樂我凈」的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生病是阿彌陀佛在考驗我們嗎?
念佛與做事修福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