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總說來日方長,卻忘了生命無常!

我們總說來日方長,卻忘了生命無常!

無常

導語

11 月 27 日凌晨,高以翔在錄製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我吧》時暈倒,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去世。

我們總說來日方長,

卻忘了生命無常!

作者丨續祥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第一次知道高以翔是在《101》次求婚,看完電影后一天聽到「高富帥」這三個字,腦海里就自動會想起來他的面龐。

和他合作過的工作人員都說他親和禮貌;

和他搭戲的明星藝人都誇他紳士溫柔;

他身高1米95,擁有專業運動員般的體格……

這樣一個健康、積極、溫暖的好人,一個擁有無數美好代名詞的人,別人很難接受他的噩耗,尤其是因為一些本可避免的意外。

但這不正是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無常」嗎?

01

作為佛教徒,有一節必修課,就是「無常觀」。

小時候讀《地藏經》,經中說:「無常大鬼,不期而到。」

我問師父這句話啥意思,他說:「意思就是你下一秒就有可能見閻王。」我聽完後冷汗直流,屏住呼吸口好幾秒,發現自己還活的好好的,終於長舒一口氣,覺得師父嚇唬我,人哪會那麼容易死啊。

長大了,我才逐漸明白,師父沒有嚇唬我,生命真的很無常。

在《四十二章經》中,佛陀曾問弟子:「生命有多長?」

有人說是「幾天」,有人說「在飯食間」。

佛陀都搖頭說不對。

後來有人說:「生命在呼吸之間。」

佛陀才予以首肯,點頭稱是。

大家都知道佛陀這句「人命在呼吸間」的教言,但又有幾個人當真呢?

我們總是拿無常二字來疏解他人離去的痛苦,但又有誰真的相信自己的生命是無常的,是命懸在呼吸之間的?

所以啊,我們才總說來日方長,卻忘了生命無常。

但我們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總覺得自己可以抵禦無常,所有抵抗的結果最後都是以悲哀收場。

02

佛在涅槃經中說過這麼一段警策文:「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人命無常,過於山水。」

無常其實是肉眼可見的。

在楞嚴經中,佛對波斯匿王如是說:「汝年少時,皮膚潤澤,今則白髮面皺,是即變遷無常。」

波斯匿王略帶悲哀地回答道:「如是類推,豈惟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沉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名無常。」

念念之間不得停住,就是無常,就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死亡。

念念之間不能停住,若能覺悟,就是剎那剎那正在生髮的覺悟。

佛在《雜阿含經》中說告訴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所以修無常觀雖然改變不了死亡的事實和期限,卻可以讓人通過對死亡的清醒認識,尋找到悅納死亡的力量和轉化死亡的可能,從中獲得出離和解脫。

03

充分認識無常之後,你不會再逃避,因為那是無用的;你也不會再害怕,因為你明白無常有好有壞,死是無常,生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常?

無常產生了別離,這固然可悲,但無常也帶來了相遇啊,不然未見永遠是未見,陌路永遠是陌路,連體會別離的可能都沒有,豈不是更可悲嗎?

反之如果不能修習無常觀,企圖在這無常之中尋覓確定性以獲得控制感,無異在地震來臨,以為扶住即將倒塌的柱子就能安全一樣徒勞。

從這個角度來說,無常觀其實是一把每個學佛人都值得擁有的「心匙」。

——「匙」是湯匙的匙,它能讓我們在一鍋爛湯裡面,把喜歡吃的東西盛起來,放入口中。

無常觀就好比湯匙,它在幫助我們擷取生命中最精華的部分的同時,也可以為我們撇去生命中的雜質,對死亡的充分認識會讓生命之花更好的綻放。

——人必須清醒的認識死,才能從容地對待生,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佛教徒可以把這句話反過來讀——「未知死,焉知生?

根據我的觀察,沒思考過死亡的人在"人生意義"、「自覺性」等標尺上與思考過的人相比,差距往往是天壤之別。

在世俗意義上來說,在這些標尺上表現好的人生會更加的飽滿和幸福,而從修道者的視角來看,這種人也更加的堪為法器。

更何況對於信奉因果輪迴的我們而言,死不是終點,它只是標示生命距離的里程碑。

印光大師曾在在房間里掛一幅死字天天看,有人說他行為藝術,這實在是大謬不然,在房間掛死字和你在房間里貼周計劃天天看本質沒有不同,都是基於自我懷疑上的自我提醒 。

——這也是修無常觀的意義所在。

它不是「行為藝術」,而是「最大化實現生命價值的藝術」。

用人話來說;這是一種「以終為始」的高效能思維方式,而你值得擁有。

生命無常,願逝者往生極樂,願生者不留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中佛協第九屆理事會居士事務委員會會議在峨眉山大佛禪院召開
你還活在別人的點贊中嗎?直心才是真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