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思維力升級:突破思維局限,先要認清這一點

思維力升級:突破思維局限,先要認清這一點

曾經,我們的老祖宗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天圓地方的世界中。

因此,我們的古代典籍中,有著「四方來臣」、「四海之類皆兄弟」的說法。

既然是一個方的世界,那確實是有且只有四個邊,因此「四方」、「四海」就可以囊括全世界了。

但後來,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就變了,從方的變成了圓的。

再有,從中國有文字記錄以來,直到以刺激內需為經濟主要增長點之前,勤儉節約一直都是我們宣揚的美德。

我到現在都對小學課本上反覆出現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

這幾千年來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以勤儉為美德的世界裡。

連清朝的道光皇帝都迎合這種「時尚」,在龍袍上打補丁(雖然被太監們坑了錢,一個補丁要四兩銀子,但主觀出發點還是為了以示勤儉)。

可是,當經濟的主要推力轉為刺激內需之後,我們就生活在了以放縱自己的慾望為時尚的一個世界裡:炫耀奢侈品的網紅成了偶像,月負族的年輕人成了主流,勤儉節約則成了食古不化的土包子。

因此,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客觀不變的,而是一直在隨著各種假設的變化而變化。

認知到這個有什麼用呢?

有三個價值:

價值一:不死守常識減少固執

價值二:更好地運用各種理論

價值三:跳出思維定勢多創新

02價值一:不死守常識減少固執

在網上買東西,我媽會很抗拒。

買回來的東西,稍有不如意,她就會說「你看,我說網上的東西質量不好吧」。

因此,她寧可冒著暴雨去超市買魚買肉買菜,也不接受我們用京東到家、盒馬鮮生等APP訂購。

她這個固執背後的假設是:便宜無好貨,網上的東西便宜,所以不是好貨。

只要她「網上無好貨」的這個假設不發生改變,她就會一直固執下去,不會接受移動互聯網下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事實擺在她面前(你買的菜比她在超市買的更新鮮),她的觀點也不會改變。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所認為的一切「事實」都是建立在我們的假設基礎上的。

假設就是我們認知事物的一個個框架。當事實與框架不符時,人們就會歪曲事實,把它硬塞在框架中。

以說服我媽接受網上買魚為例。

如果我們在網上買回的魚是殺好的,我媽就會說「你們買的這種魚都是死了的,哪有我買的活的魚新鮮」。

於是,我為了說服她,在網上訂回來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而且個頭比她買的魚還大,她又會說「你買的魚都是人工飼養的,哪有我買的野生的好」。

其實不僅我媽這樣上了年紀的人會固執,任何人都會從有利於自己或約定俗成的框架詮釋事物。

比如,你對一些穿得很暴露的年輕女生是怎麼看待的呢?

在女權框架下,這是現代文明的彰顯,代表著開放、自由。

在理學框架下,同樣的「事實」卻是世風日下、不守婦道。

因此,所謂的「事實」,是隨著我們不同假設背後的框架而變的。

認知到這個本質之後,我們就可以變得沒那麼固執,以及能夠更好地說服固執的人。

① 自己變得沒那麼固執

當我們基於常識,習慣性地想否定他人的某個想法,或者不願接受新事物的時候,就可以先停下來問自己「我這個常識背後的假設是什麼?這個假設在當前情境下合理嗎?」

這麼做之後,我們就能將自己變得沒那麼固執。

② 更好地說服固執的人

當你想說服某個固執的人時,不要想著去給他擺事實講道理,因為你所認為的事實套入他的框架後,就會呈現為另一種「事實」。

唯有假設才能推翻假設。

你要做的是找出他固執背後的假設,然後用新假設代替他的舊假設,這樣說服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高一些。

03價值二:更好地運用各種理論

認知到一切都是假設的第二個價值是:能更好地運用各種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大力宣傳之下,加上科技推動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事實,讓我們普通人對科學產生了盲目的信任。

任何理論,只要加上一句「經過科學研究證明」,在普通人心中就成為真理了。

實際上,任何一個科學理論的本質都只是一個假設而已。

它是科學家對世界的真實運作規律在特定時空環境下的近似描述。

比如,人類最早的時候,憑著眼睛的觀察,得出了太陽和月亮圍繞著地球運動的理論,我們古代的聖人們甚至還基於這個基本假設,提出了陰陽之說,解釋了很多自然現象。

但當望遠鏡發明後,人類在新的觀察下得出了「日心說」的新理論,即地球和宇宙中的其它一切星體都圍繞著太陽運動,從而解釋了更多的自然現象。

隨著人類觀察手段的進一步提升(如射電觀察),我們才發現原來整個太陽系都只是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的一個偏遠的小不點恆星系而已,以250千米/秒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約2.5億年旋轉一周。

在現在這個理論下,絕大多數能被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都可以得到解釋了,但只要人類的觀察手段再提升一步,估計這個理論就要繼續修正了。

天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給科學下過一個經典的定義:「科學皆為近似」。

一個理論,哪怕被一億次實驗證明過了,也不能被證明是真理,因為在第一億零一次的實驗中它就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

科學與偽科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科學可被證偽。

所以科學理論只能與真理不斷靠近,卻永遠不可能是真理。

既然任何理論都只是特定時空下對真實世界的一個近似模擬,那麼我們在運用任何科學理論的時候,就一定要弄清楚這個理論的適用前提和範圍。

認知到這個本質之後,我們就能更好地運用各種框架和理論。

比如,利用高壓監督來提高個人執行力的這個理論,就要弄清楚高壓監督的適用人群。

它對神經質水平低、抗壓力強的人是很有效果的,但對於神經質水平高、抗壓力低的人而言只會更糟糕,因為他們在高壓監督下更可能的表現是徹底崩潰。

所以,我們雖然提倡不要將寶貴的精力和時間浪費在「重造輪子」上,而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多多運用他人已總結出來的框架,但也要知道框架背後的假設,明確框架使用的前提和範圍。

04
價值三:跳出思維定勢多創新

認知到一切都是假設的第三個價值是:能跳出思維定勢多創新。

我在《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這本書里,有舉一個例子:

現在的跳高世界紀錄是2.45米,由古巴運動員索托馬約於1993年7月27日在薩拉曼薩卡創造。

在除跳高設施外,不允許使用任何其它設備的情況下,如果要求你跳過3米高的橫杆,你有多少種辦法可以做到呢?

在我們正常的思維內,想到的方法可能是順著兩側的任何一個立柱爬上去,再跳過橫杆,或者將橫杆拿下來,再跨過去。

可能你還會想到更多的方法。

這些方法,雖然比正常的跳高有趣一些,但還都是被局限在已有的框架內:你處在地球上某處1G重力的平地上。

環境是我們絕大多數理論所默認的假設之一。

比如,我們說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自稱是南方人或北方人,都默認帶入了自己所處環境的假設。

因此,只要將這個環境假設給顯性化出來,然後針對假設做改變,我們就會有更多的創新想法了。

繼續以跳高為例。

我們如果將跳高的地點換到月球上或地球上某個重力只有0.5G的地方,跳過3米高的橫杆就是輕輕鬆鬆的事了。

或者,我們在山地或丘陵地帶,站在一個3米高的石塊上,這樣跳過3米的橫杆也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只要我們將每個理論背後的假設給顯性化出來,再針對假設做調整,就可以跳出框架的限制,做出曾經意想不到的各種創新。

05小結

我們所看到的事實也好,我們所認為的客觀也罷,都是經過我們的假設扭曲之後的。

比如,你是不是認為時間是客觀存在的?

牛頓力學就是基於時間是絕對的這個假設建立的,我的時間,你的時間,所有其他人的時間,全宇宙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推翻了牛頓世界的這個假設,相對論是基於時間是相對的這個假設建立的,粗淺的理解是「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時間」。

而霍金則提出了「虛時間」的假設,這個假設基礎上的宇宙(也就是霍金計算出來的我們現在的宇宙空間),甚至沒有把時間當做實際存在的東西看待。

連時間都是假設的,這個世上還有什麼不可能是假設的呢?

因此,現有的任何一切我們認識到的事物、現象、理論,我們都可以去找出它們背後的假設,並根據需要加以質疑、調整和替換。

只要你這麼做了,你的開放性、你對理論的運用水平、你的創新能力都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定勢理論 的精彩文章:

譯自1937年版《人性的弱點》,拼團價9元 || Chin@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