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培養孩子大智慧的途徑,其實只需要家長每天多付出幾分鐘

培養孩子大智慧的途徑,其實只需要家長每天多付出幾分鐘

偶在頭條看到一位朋友發文:耐力訓練是抗衰老的最好運動方式,心中不由為此一動:事實上,耐心訓練也是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徑呢。

很多朋友不覺得耐心有什麼優點,他們喜歡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處理問題。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夠應對所有的情境。而且我們在生活中發現,懂得事物規律的人更加淡定。


懂得事物發展規律的人更加淡定

我一直在寫關於情緒和狀態的循環,寫孩子的情緒流動與更新過程,比如這篇《》文章,在生活中,孩子的能量流動是能夠被看到,並且循環的。假如家長懂得去識別,並且依循這個規律照顧孩子,孩子的成長更加順利,他們做事情的主動性更好,潛能發揮的更加有力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長懂得了這個規律以後,自然就會降低了內在的焦慮,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學會耐心等待與陪伴。這份淡定,帶給孩子適宜寬度的成長空間。

假如我們能夠安在當下,知道我們未來退休以後一定會有人幫我們養老,我們的中年期可能過得更加從容一些。

能夠用辯證的方式面對問題心態更穩定

有人總結的結果: 北大哲學系85歲以上教授超20人。這說明什麼?有耐心做事,能夠用辯證的方式面對問題,懂得事物發展的規律是相通的,才是集心理健康之大成的狀態。

哲學(英語:Philosophy,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按照詞源有「愛智慧」的意思。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

這種客觀存在的關係,就是事物之間規律的呈現。

學哲學的人,習慣於用思辯的方式來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理性腦打開更加的容易。面對問題,無論是難題還是不難的題,他們都慢條斯理地推理、思辯,相信總有辦法能夠解決問題的。

應用理性腦的好習慣,帶來穩定有力的處世態度,心態,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這也是我們強調提升家長和孩子心智能力水平的原因。

耐心是孩子開始做事的必備能力

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我們學習能力訓練機構中,在讀小學一年級的幾個孩子在訓練專註力的過程中,我聽到有兩個孩子討論。女孩:「我們做這道題,一定要有耐心啊。」男孩:「是啊,如果沒有耐心,做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女孩:「對,我們老師就是這麼說的。」

一邊討論著,一邊打理作業紙、筆,很快,孩子們安靜下來努力做作業了。

有安靜的力量,哪怕只有幾分鐘,都是值得欣喜的,其價值在於耐心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其中生髮出火花。

現在這兩個孩子都上小學四年級,他們不僅學習成績較好,重要的是在已經在學校里分別擔任了各自班級的中隊幹部,家長反饋在家裡也是比較省心的孩子。

耐心是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基本動力

經常有家長對我說:「王老師,你總說讓我陪伴孩子、正向回應孩子的感受,但我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大的耐心啊。」

是啊,家長缺少耐心,孩子的狀態就是焦慮的,是急躁的,是不好管的,家長的焦慮就會更高。

去年做的一例兒童心理評估個案,比較典型。是一個縣級市的普通家庭。父母親都是初中文化(也許初中還沒有畢業),他們面對一個小學2年級還無法計算20以內加減法的小女兒,一味地責打、斥罵、侮辱。送去輔導班學了一個月,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見成效,就去找輔導班老師的麻煩。

然而在我指導後,家長發現:只要爸爸媽媽肯耐心一點點,多給到孩子幾分鐘的陪伴,這個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明顯成長一些。如此,家長嘗到甜頭,不斷成長,給到孩子的耐心和支持越來越多,孩子用了一年的時間,慢慢地學會了加法、減法、乘法。

老師的反饋,是這個孩子開蒙了,和小朋友的關係也明顯變好。

《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如何做到「知止」?

得到大智慧,需要知道什麼時候就要適可而止。多多培養自己的耐心,提升情商能力,對於心智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助益的。

有更大的耐心看事情,就一定能夠獲得心理健康,獲得大智慧,培養出更加聰明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養育孩子,不懂心理學怎麼行-家長如何防止孩子出現自卑情結
兒童心理學:通過孩子喜歡的顏色,了解的孩子心理,準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