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說科胡特自體心理學是弗洛伊德經典精分理論的傳承和發展

為什麼說科胡特自體心理學是弗洛伊德經典精分理論的傳承和發展

早期的科胡特是對於經典精神分析的傳承,他所研究的最開始的自體心理學被稱為狹義自體心理學,主要還是站在力比多的角度去做研究,當時他研究的主體是自我,還不是自體的部分,當時還沒有把自體獨立出來去作為人格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時還認為人格的主要組成是自我功能,所以最開始科胡特對經典的弗洛伊德理論做了兩個修正,他增加了兩個力比多的範式,一個是客體力比多,一個是自戀力比多,

這兩個範式是用來幫助後人更好地去理解弗洛伊德說的一句話:自戀的人把力比多外投給了一個客體,而客體沒有接受,力比多便又回射到了自體身上來。

客體力比多,向外投注的方式把力比多給到外界的客體,你想要和客體尋求一個關係,這有些類似於客體關係理論中的幻想期待,你會期待和外界的客體發生一個什麼樣的關係,但是這個投註失敗了,你對外界的客體不回應,你不接受你客體力比多的回應,感受到了很多的憤怒,委屈,你會覺得應該把自己的關注放在自身,而不是放在外界的客體身上,這就是早期狹義客體心理學的內容。

當時認為自體是自我功能的一個部分,它不是獨立的一個部分,它的功能主要是為了維持自戀,保證自己的自體感不會再外界的打擊中被徹底的毀滅。狹義客體心理學更多的是維護,維持,還是站在力比多如何工作的角度去詮釋,

到後期科胡特的理論不斷的發展,科胡特把自體的人格結構分為人格的三極:雄心,才識,理想,簡稱三極自體,對照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結構論,本我是力比多如何工作的,科胡特認為自體包含了整個人的經驗,情感,認知,在時空維度上的整合。

同學們,這個知識點,你學會了嗎

關注遠贏教育,一起學習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論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分手心理學:分手三角理論
心理學分支越來越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