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黃磊女兒染髮惹爭議:愛美無罪,培養孩子審美,別錯過審美敏感期

黃磊女兒染髮惹爭議:愛美無罪,培養孩子審美,別錯過審美敏感期

前不久黃磊老婆孫莉的一條微博,把女兒多多送上來了熱搜。13歲的多多把頭髮染成了亮麗的粉紫色,孫莉微博只有6個字-"姐姐的新髮型",配上多多的三張圖片,評論區就炸開了鍋。有羨慕多多的神仙顏值的,有羨慕多多家平等的家庭教育的,極少數人在說這麼小的孩子就染頭髮,不像學生。

?這也不是多多第一次因為愛美上熱搜了,4年前,多媽孫莉在微博上曬出,9歲的多多終於鼓起勇氣打了耳洞,在多媽看來是為多多的勇氣點贊,網友卻不這麼看。有支持的,有質疑的,還有羨慕的。

不止女孩子愛美,男孩也會。兒子每次去理髮,都會跟髮型師討論,理什麼樣的髮型,弄個什麼圖案,還經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在頭髮側面刻個恐龍,弄道閃電什麼的。早晨穿什麼衣服,也要自己選擇,自己搭配。很多時候,真的是慘不忍睹,比如,黃色的T恤,紅色的短褲,配雙綠色的鞋子,看著真是辣眼睛。

回到孩子愛美的問題上來,孩子愛美,到底有沒有錯呢?為什麼人們會對多多的染色,打耳釘有這麼大的爭議呢?


1. 爭議的焦點

孩子愛美,有錯嗎?美,又不是洪水猛獸,美是能讓人心情愉悅的,喜歡美好的事物,怎麼會有錯。錯的,恰恰是大人的思維。為了讓自己反對孩子愛美多一些籌碼,大人們還給美加了個前綴,叫「臭美」。

  • 愛美是不是愛慕虛榮?

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太過注重外表,是愛慕虛榮,擔心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臭美」上,影響學習。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麼小就這麼臭美,長大了還了得。」

愛美,不等於愛慕虛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穿著打扮大方得體,看到的人心神愉悅,又怎麼會跟愛慕虛榮扯上關係呢?

  • 愛美是不是攀比?

家長群里有家長說,孩子看見同學買了新的艾莎裙子,回家也吵著要,該不該答應孩子?不答應孩子,怕孩子會自卑,答應孩子,又怕助長孩子的攀比之風。拜託,一件裙子而已,怎麼會扯到自卑和攀比上呢?

攀比是孩子愛美造成的嗎?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孩子是否攀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引導。

曾經有個姐姐抱怨,自己家4歲的孩子,已經認得很多名牌的商標了,只穿耐克的鞋子,一雙鞋子五六百,只能穿一季,太浪費錢了。乍一聽,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問題的根源,恰恰是在她自己身上。因為她說話有個特點,就是把各種衣服鞋子的牌子都掛在嘴上。比如,我今天給孩子買了兩雙耐克的鞋子,周末逛街買了件巴博瑞的風衣,看我這塊手錶好看不,卡地亞的……

愛美是人的天性,攀比卻是後天養成的。兩者並不能劃等號,愛美不是攀比,攀比也不是愛美。

我們是審美教育缺失的一代人,小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要穿得花里胡哨的,要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長大後,對服裝搭配一竅不通,只能用「不修邊幅」來演掩飾自信心的缺乏。很多人都喜歡看美妝博主,看小紅書,通過看別人如何搭配衣服,看別人如何使用化妝品,來提高自己的審美。

當我們成了媽媽,應該用開放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愛美之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審美,讓孩子能夠對美,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讓他更自信的面對這個世界。培養孩子的審美,就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審美敏感期。


2. 什麼是審美敏感期

敏感期這個概念,最早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研究動物成長時提出來的,後來,義大利教育學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把這個概念運到到了兒童教育上。簡單來說,敏感期,是孩子在某些階段,由於內在發展的需要,而對外界的刺激感到敏感,從而努力從環境中吸收、學習,以滿足成長的需要。在這個期間,孩子可以輕鬆的獲得某種能力。

留美早教育兒專家李芷怡,結合在蒙台梭利幼兒園多年的教師指導生涯,及留學研修的經歷,把敏感期進一步細化,寫了《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26個敏感期的表現,及家長的應對策略。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審美敏感期。

審美敏感期,通常從孩子3歲的時候開始。他們開始挑剔周圍的事物,不管吃的喝的用的,都必須完美無缺,對自己的衣著打扮很上心,開始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審美敏感期,孩子的關注點基本是呈螺旋式上,先是關注自己吃的和用的,在意他們的完整性,然後過渡到對自己形象的在意,對周圍環境的在意,對人格素養的在意。

審美敏感期的孩子,表現可謂是五花八門。

吃的東西,必須是完整的,一點都不能少。我姐家孩子3歲的時候,我媽蒸了很多包子,她吃飽了,還要帶一些回家給她媽。她就開始拿著飯盒在籠屜上挑,破了口的,蹭了皮的都不要,只要完整無缺的。嘴裡還念念有詞,「這個破了,這個漏了,這個塌了,我可不要這樣的。」一家人看著她仔細挑選的樣子,樂得前仰後合。

玩具, 一點都不能缺。我家孩子買的樂高坦克,拼完之後玩得不亦樂乎,特別開心。但有個樂高小人的帽子不知道掉到哪裡去了,他就特別的不開心,甚至還哭著說,「我的樂高小人帽子丟了,他不完整了」。直到我答應他,幫他淘一個一模一樣的樂高小人,他才不再糾結丟掉的帽子。

孩子在審美敏感期對「完整」、「完美」的在意,很容易引來家長的誤解。就像我那個挑好包子帶走的外甥女,讓我媽認為她「自私」,把好的都帶走了;為樂高小人的帽子糾結的兒子,差點讓我以為他是矯情,找事。


3.如何度過審美敏感期

孩子在審美敏感期的表現各有不同,需要我們仔細的觀察,還是是否到了審美敏感期。敏感期是孩子獲取知識和成長的關鍵階段,怎樣讓孩子輕鬆地度過審美敏感期,讓孩子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審美呢?

  • 尊重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孩子就能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具體到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孩子需要完整的食物,那就給孩子提供完整的食物,孩子想自己選衣服,那就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尊重孩子的需求,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做判斷,而不是從自身的角度。

就像孩子丟失了樂高小人的帽子,他就覺得樂高小人不完整了,的確,缺一個帽子,是不影響整體的功能,它卻影響了孩子的心情。如果在孩子心情沮喪的時候,我們再給他講一通道理,要勤儉節約,不能自私,孩子只怕會對美產生陰影,對自己產生懷疑,我的感受不重要,節約才重要,大家開心才重要。

  • 發現各種各樣的美

美,不單單是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食物,生活中,大自然里,有很多美麗的存在。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領略不同的風景,發現不一樣的美,會讓孩子對美有更立體的印象。

孩子眼裡的世界,和我們是不同的,外出旅行的時候更明顯。我們熱衷於去景點打卡,走在人擠人的棧道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孩子喜歡在「不是景點」的地方仔細觀察,路邊的小野花,小昆蟲,甚至小石塊,他都能看好久,這些都是孩子眼中的美。

這時候,不妨跟隨孩子的腳步,看看孩子眼裡的美麗世界,節奏慢一些,能發現更多的美。

  • 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真正的美,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奢侈品美,普通品牌同樣也美,美是不分品牌的。家長自己要有正確的審美觀,才能引導孩子。

美還可以自己動手創造,可以自己做手工,給布娃娃做一套漂亮的衣服,在做衣服的過程中 ,既是親子互動,增進情感的過程,又是引導孩子進行色彩搭配,布料選擇,逐漸形成孩子的審美。可以引導孩子畫畫,把他眼中的美畫在紙上,畫面的布局,顏色的選擇,都是審美形成的過程。

我們教育孩子說,攀比不好,愛慕虛榮不好,但我們自己卻常常因為隔壁老王新買的大房子發牢騷,因為辦公室小李新買的路易斯威登羨慕嫉妒恨,這樣口是心非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身教的作用遠遠大於言傳。

李芷怡在《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中指出,審美敏感期,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特的個人氣質,提高個人素養。在我看來,審美敏感期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從小被尊重,從小就有自己審美觀的孩子,也必將是擁有強大自信心的孩子。他們不但相信自己,他們也相信父母是他們最後的堡壘。就算全世界都非議我,那又怎樣,我還有父母的愛和支持。

黃多多被很多人成為「人生贏家」,不只因為她家境優越,更多的是因為她有尊重她的父母。她想打耳洞,媽媽鼓勵她,她想染頭髮,媽媽支持她,這種愛和尊重,是很多家庭中格外欠缺的。曾經,染頭髮,打耳洞,紋身,都被視為叛逆的標誌,家長不允許,我就偏要這樣做。孩子的叛逆,極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有了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又怎麼會叛逆呢?想必這種自信心和底氣,才是真正讓我們羨慕黃多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感期 的精彩文章:

3歲孩子說「我要打死媽媽」,機智媽媽這樣引導詛咒敏感期的孩子
我是小兔班尼:孩子犯錯,家長該如何讓其順利度過「自信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