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史學視角下的歷史心理學

史學視角下的歷史心理學

摘要:歷史心理學是當今史學界嶄露頭角、亦或可說是未受較多關注的一門新興學科。但歷史心理學理論的提出仍然在學界掀起激烈爭議,關於歷史心理學的學科歸屬、研究對象及方法手段、研究意義及現實應用方面的質疑和爭論一直存在。本文擬針對歷史心理學存在的一些理論質疑等從歷史學研究的角度提出筆者的一些見解,以期對歷史心理學建立較為全面清晰的理論定義。

關鍵詞:歷史心理學 學科歸屬 研究對象 研究意義 現實應用

一、關於歷史心理學的學術定義

什麼是歷史心理學?在歷史心理學產生之初,關於其學科歸屬便爭論不斷。最早注意到歷史上的心理問題的是法國學者,法國歷史心理學的創始人邁耶遜強調「對於我們來說,行動自然要以行動者為前提,而所謂行動者也就是人物;行動者的品質是人物的重要特徵,反之亦然。古代希臘思想正如古代印度思想一樣,對行動和行動者的關係不常作如是觀:它們注重的是行動本身,行動道德和形而上學依據,它們不傾向於把行動者個體化,把它們認為行動者內在於行動」。

但他並沒有注意闡發歷史心理學本身之理論。法國年鑒學派也僅僅是想歷史心理學看成歷史學和心理學的簡單結合。而美國學者則認為歷史心理學本質上是精神分析法和歷史分析法相結合以歷史上個人和群體生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邊緣學科。

1982年美國的《American History Review》曾對歷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和對象展開討論,結果不甚理想。蘇聯學者認為歷史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個人的心理習性,人的心理的社會制約性,人的心理發展對於某一社會中形成的訓練和教育系統的依賴性等問題的一門新學科。

在蘇聯學者看來人的心裡過程有其特殊的歷史特點,這些特點產生了每一個歷史時代獨特的生產環境和社會實踐,決定著社會關係的方式。在我國,歷史心理學這個名詞是被少數研究者作為心態史學提出來的。隨著學術思潮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學者對歷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做出了富有啟發性的探討。

心理學家鄭劍虹教授在其《再談歷史心理學》一文中提及歷史心理學是歷史學和心理學兩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互攝、互滲而形成的交叉學科,並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對心態史學、心理史學和歷史心理學做出對比對歷史心理學進行進一步說明。蔡雁南先生認為歷史心理學為心理學的三大支柱之一屬於心理學範疇,西方歷史心理學家持相同觀點較多,科林武德甚至曾說「它根本不是歷史學,而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科學」。

「歷史心理學是從心理學的視角對個體和群體的歷史資料進行研究,以驗證和構建心理學理論的一門學科」。鄭劍虹教授的這一觀點應當是多數側重於心理學研究學者對歷史心理學的定義。胡波在其《試論歷史心理學及其研究對象》一文中對歷史心理學做出了其所認為的定義,他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定義必須明確兩點,一是必須指出該學科的研究對象,其次是明確指出該學科的研究方法。

基於這兩點上對歷史心理學給出定義:歷史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的知識研究歷史個體或群體的心理活動對於創造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作用與影響的一門邊緣學科。胡波先生對歷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和目的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心理活動對於創造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作用與影響。筆者認為,歷史心理學本身是歷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心理學家所研究的歷史心理學以從歷史史料中提取出的反映歷史人物心理活動的特定內容(或可說研究歷史個體或群體的心理活動)為研究對象,運用現代心理學技術手段對其進行分析驗證構建心理學理論,為心理學理論的發展提供現實依據;而從史學角度出發,運用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手段對歷史個體或群體的心理活動(包含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歷史史料)進行分析,以期幫助歷史學家還原出更為科學、真實的歷史人物,以及與其聯繫密切的社會環境,還可以對歷史事件中存在的非客觀因素(歷史人物心理活動等)進行分析,以期還原歷史、解決歷史學發展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分別從心理學、歷史學視角出發對歷史心理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研究者角度雖然存在差異,但研究對象和內容是大致相同的。導致歷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定義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學學者和歷史學學者對研究目的的側重點不同。

筆者看來,無論研究目的側重點有何差異,歷史心理學無論是對於心理學的發展完善還是對於歷史學的研究而言其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其學科歸屬的爭議,不妨將歷史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從史學研究角度出發和以心理學研究角度出發,以其研究目的為準將其劃分出界限,不必爭論於歷史心理學的學科歸屬而以其研究服務對象為關注重點,注重其理論在當前學科裡面的實際運用。這一定義並非是對歷史心理學的結論性表述,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二、歷史學研究視角下的歷史心理學

關於歷史心理學,除學科歸屬的爭論外,還存在著對歷史心理學的種種質疑。史學研究者對歷史心理學的質疑點最尖銳的莫過於對於心理學如何合理應用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中去。歷史學研究中向來有以史為證的說法,對歷史個人和群體的心理研究揣測諱莫如深,擔心陷入唯心論,主觀臆測向來是歷史學研究大忌。

彭衛先生在其《歷史心理學如何成為可能》——從史學本質角度的思索中曾提出,存在和可感知的(理論)層面,與非存在和「已逝」的(歷史)層面如何契合?從而引發了對歷史學本質的哲學思考。歷史本身是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歷史作為已消失歲月的時空總和及其在主體意識中的映像重構是普遍默認的。從唯物史觀上來講,歷史本身是已經消失的客觀存在的事物,而歷史上個體的或群里的心理活動是則相對而言是不可知的,我們無法準確的考究得知任何個體和群體的心理,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和歷史主體的心理研究彷彿是不可融合的。

但歷史是由人所創造的,研究歷史事件的過程不可避免的要研究與其相關的歷史群體。歷史心理學最早有影響的法國史學家呂西安·費弗爾在1938年就指出,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生活、文化背景、經濟技術的差異,不同時代人們的心理狀態不同。揭示了歷史心理學中反映的不同時期社會背景和人類心理之間的聯繫。心理對人創造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作用與影響,實際上就是心理怎樣影響人的行為,行為又怎樣影響歷史的問題。

胡波先生曾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全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地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人們按照自己預定的目的去能動的改造自然和社會、以及人本身,歷史就是在這種有目的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歷史個體、群體的心理活動也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歷史發展的偶然力量。

由於歷史主體個體和群體是具有激情、意志、願望和思想意識的,不管他們的歷史創造活動和認識過程怎樣受制於外在的事物和環境條件,但他們的行動和認識活動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個性烙印。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帶上了偶然性和隨機性。它不僅賦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以神秘色彩,也給人們的歷史認識活動帶來了困難,歷史之所以讓人心曠神怡、之所以讓人迷惑並在關於歷史的本質、歷史的動力和規律上爭論不休,都是因為歷史是人的歷史,是具有激情、意志、願望和思想意識的人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發展史。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雖然是歷史的主幹,但它並不是歷史的全部。如是簡單的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角度來解釋歷史心理學,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和變化。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起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也反對把這種能動作用加以誇大的歷史唯心主義。社會意識在自身發展中具有歷史繼承性,一是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來的精神文化成果。

社會意識就是在這兩個來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既要認識到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要從社會實際出發。又要認識到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主要通過歷史的主體——人的思想心理來體現反映。人在創造歷史中,既成事實是客觀的社會存在,必然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反映。

而在以人類心理作為研究對象時,能夠儘可能的貼近最真實的歷史。歷史心理學之於歷史研究的主要作用,並非要將唯心的心理因素和客觀的歷史事實強行結合主觀臆測,而是儘可能的結合歷史背景等因素對歷史主體的影響,通過分析歷史主體的心理,科學合理的對已存在的歷史事件和歷史問題給出解答。儘可能的貼近還原最真實的歷史、儘可能的還原歷史的真相。這是歷史心理學之於歷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物質(廣義上的物質)和意識存在自人類社會發展以來一直是客觀存在的。將心理學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去,確實容易陷入歷史唯心主義的主觀臆測雷區,但如是有科學性的對社會個體或群體心理結合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研究,可以解決很多依靠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因素無法給出合理解釋的歷史問題。雖然心理因素並非是歷史發展的直接推動力,但我們應該承認心理因素的歷史作用,以史學角度出發歷史心理學研究的價值就在於合理考慮心理因素的歷史作用並儘可能的貼近最真實的歷史。

三、歷史心理學的意義

1、歷史心理學的產生有利於指導人們從事正確的心理史和心態史研究,歷史心理學本身就是歷史理論的一部分

2、歷史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不僅拓寬了史學的研究領域,也使某些專門的意識形態史的研究走向深入。宗教、哲學、文學等都與人的心理有關。一切思想體系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時代的心理。理解特定歷史時期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等,除了考察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群體心理之外,還必須對當時代表性的藝術家哲學家等歷史人物的個人性格、成長經歷、家庭、情感等與歷史人物息息相關的生活背景,將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緊密結合起來,精準的把握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發生的心理活動以及所扮演角色,從而還原出更真實的、準確的歷史。歷史心理學的發展無疑給這些專門史增添了活力。

3、歷史心理學的發展給史學本身增添趣味吸引力,也使我們比一般解釋更多的接近真正的歷史。歷史的魅力除了對既成客觀事實的歷史事件研究還原之外,還在於其可以提供給我們無限的現象空間。歷史本身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站在以史為鑒的角度,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我們總會對當時的情況作出最大程度的還原,追求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設想出自己的歷史,從某些意義上講,這是歷史最大的魅力。

在綜合背景下,造成既定歷史事件的人物心理變化對歷史事件的影響也是歷史心理學帶給我們的新亮點,在面對具體歷史事件時,比如淝水之戰前秦近90萬軍隊尚未和東晉軍交戰便潰不成軍,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恐怕就不能簡單的認為政治、經濟、文化簡單的幾方面原因造成的。還有義和團運動時期人們表現出的強烈的排外情緒,以及「撬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等舉動,政治經濟文化的原因固然重要,心理和感情上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但歷史心理學畢竟是一門新興學科,尚在不斷發展完善,不可避免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心理學上的研究方法多以實證法、觀察法、調查法為主,而歷史心理學的研究難以採用這種方法,它面對的都是歷史時期的人和事,不可能做到實驗觀察,只能間接得到答案,這樣就覺有相對片面和主觀性,容易脫離歷史實際;其次歷史心理學所依靠的材料有限,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儘管如此,歷史心理學還是在當前歷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擬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教育心理學重點易錯題
蓋樓心理學:到底最後誰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