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專家:從這3方面入手,在家早教,有利於嬰幼兒身心智力發展

心理專家:從這3方面入手,在家早教,有利於嬰幼兒身心智力發展

潘長江為啥不認識蔡徐坤?這個60 歲的老人,被網友抹黑噴噴噴,老人無辜的說:「不能因為不認識就來黑我吧,我違法了嗎?」

抹黑潘長江的網友,大概是早期教育沒做好,因為他們的社會適應發展不足。

你大概要反對我說:「不可以這樣攻擊別人。」但我真不是攻擊,我是在描述一種現實社會的現象。不信?那你就往下看。

在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看,寶媽們追捧的早期教育、全腦教育,都是可以在家庭中開展起來的。並不需要太多的教具,關鍵是家長懂得操作,肯用心思。

現在市場上過盛的兒童玩具,其實並非全部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好處。相反,材質越簡單的玩具,才是有益於孩子身心成長的。比如:水、沙、土、面等。

我們從心理、教育和社會適應的角度看看早教的問題。

從心理方面看,孩子的早期教育,需要以下四個方面的帶養。

1安全感

孩子們的安全感,在一歲之前建立起來,3歲之前逐漸豐足落實,孩子對於家庭和環境的安全感更強,他們的心理成長更健康。

在這個階段與媽媽建立起正向的依戀關係,對於孩子安全感有非常積極的助益。

2自主性

當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好了,他們的自主性就會發展的更好。

大家都知道,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說「不」,他們喜歡反對大人的安排與替代,希望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並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這就是孩子自主性體現的典型做法,家長要做的,是保護這個自主性的發展,讓孩子得以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3規則意識

孩子1歲多會說話、會走路,2歲多開始在爸爸的陪伴下外出遊戲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教給孩子學習更多規則,在家裡要慢慢養成好好吃飯、按時洗漱睡覺、收拾自己玩具、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拿東西、擦桌子等。

在外面要懂得遵守環境規則。

4自我保護

就在這個時期,孩子們需要有自我保護意識。

媽媽們會疑惑:「那麼小,才一兩歲,不可能聽懂大人的話吧?」

事實上,孩子們一歲就可以聽懂關於「生命」的話題了。引導孩子通過體驗來發現有些東西不能碰,有些地方不安全,非吃食不可以放入口中,他們會記住的。

早教機構的早期教育集中在教這幾個方面:

1認知

孩子們對於事物的認知,從視、聽、嗅、味、觸等感官來實現,有一種教育叫做「五感教育」,指的就是孩子的認知天性。

生活中,帶孩子認識事物,認知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特點、功用,認識音樂、不同聲音,認識不同的氣味和味道,認識不同物品摸上去的感覺也就是觸覺發展,對於孩子內感官的存儲更加豐富有幫助,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

2語言

孩子們的語言發展,關係著他們以後的表達、人際交往、思維能力等,因此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直接的影響。

發展語言能力,需要家長耐心陪伴孩子聊天、討論、親子共讀等。放下手機,正向回應孩子。對孩子表達的需要不忽略,充分關注並且討論可行性。

既能夠提升孩子的情商,又能夠獲得良好的語言能力,對於孩子內在言語的成長有促進作用。

3思維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孩子學習能力的基礎,低年級不明顯,小學高年級就看出來,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學習輕鬆省力,還成績好。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第一階段,1.5-2歲是感知運算階段,2-6、7歲是前運算階段。

孩子們的思維方式,表現為感知運動和自我中心的特點。

保護孩子特有的思維方式,是支持他們思維能力順利發展的好辦法。

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給孩子體驗的機會,促使他們主動學習,而不是聽家長講道理。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不是聽道理,而是自我中心的體驗起作用。

4運動

孩子的身體運動,關注本體覺和平衡覺的發展,對於孩子感覺統合能力有影響。

家長不要忽略孩子的運動,認為在外面跑啊翻滾啊折騰的太臟,就阻止孩子的自由玩耍。

孩子們的運動方式,是大腦在支配的,也是因為孩子的神經發育需要這樣的運動,大腦才會安排這樣的動作。

自由玩耍的久了,孩子身體的需要就少了,對於身體運動的控制能力就更強,孩子以後上學才能「坐的住」。

5精細動作

孩子的精細動作關乎他們的小肌肉運動能力,神經的精細化分工,比如寫字。所以,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做手工以及塗塗畫畫,都是從小開始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還包括社會適應方面:

1人際交往

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能力,一個是知道自己,再就是知道別人,還有就是情緒感受和管理這三個方面。

家長陪伴孩子,鼓勵孩子介紹自己,認知自己,分清楚自己和別人的界限,這個很重要,是社會適應的前提。

知道別人,別人的所屬事物,發覺別人的邊界,就是孩子感知人際關係的起步。

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發生衝突,如何做能夠擺平事情,需要孩子面對問題,具備澄清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感知別人的情緒的能力。孩子的情商就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

假如你和一個人從沒有過交集,那麼當別人問起來,那個人說不認識你,你會知道,這是因為你們從沒有過交集。說明這個幼兒階段的早期教育是成功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黑潘長江老師的網友,幼兒園階段的早期教育不完整的原因。

2環境認知與社會規則

就算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出門在外與在家裡的言行都不能相同。因為我們要顧及社會規則,也就是說,讓孩子認識到,哪些事情只能在家裡做,哪些話不能對別人講。

對社會規則的認識,還包括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行為。引導孩子關注不同場所需要遵守什麼要求,是社會適應的最高級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中心思維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 時代的思維模式之一:自我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