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泛若不系之舟

泛若不系之舟

這是一篇讀書筆記。《泛若不系之舟》,作者傅真。

最早知道傅真此人,是在用 Rss 訂閱獨立博客時。

傅真博客名叫「最好金龜換酒」。講真的,這個年代還在堅持更新博客的人,都值得敬佩。這些人不是在為流量寫作,只是純粹的喜歡一件事情。

坐在井底,拿著書,讀他人旅行經歷,借書本體驗生活的其他可能。不失為一件低投入高回報的事情。

儘管書本體驗,與親身經歷,隔著距離。但透過書頁,間接感受傅真旅行中的各種情緒,有啟發、有共鳴、有期待與嚮往。

《泛若不系之舟》記錄傅真和他丈夫銘基在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西藏、雲南的旅行經歷。

其中有很多傅真的個人感受,這些部分最精彩。

寫到西藏,談及信仰。她說,我不信宗教,雖然這並不代表我沒有信仰,但有時也的確會感到某種空虛與孤獨——由於缺少歷史、傳統、儀典、同道以及對於「神聖者」的敬畏,這樣的信仰終究與真正的宗教信仰不同,太容易流於空幻,或是變成自我沉醉,使得我們只關心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感受。

傅真說,學會謙卑,尊重每一個現象,不事先佔領優越於對方的立場,避免非黑即白的思考。

因為這本書寫得很坦誠,所以在讀的過程中,會對作者身上的某一部分特質,形成一種清晰認識。

顯然傅真是個能夠共情的人。

共情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場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而是站在他人的立場用他人的方式思考。如此才能真正明白他人所思所想。

傅真在泰國參加了十日內觀冥想課程。

她寫道:「我看過不少佛學書籍,也的確欣賞佛教的哲學智慧,然而看書得到的收穫只不過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智慧,一切都只在概念和理論層面,即使經過了自己思考予以知性判斷,也仍然不是自己的洞見,很難真正改變內心的本質。」

深有共鳴。

她說,內觀課程將「無常」的道理用實踐方式深植在她心中。

書里提到,他們拜訪大理蒼山深處的無為寺,真正的佛門清凈地。心嚮往之。

我和寺廟有種奇妙的緣分。平湖的報本禪寺,裡面的師兄們都很可愛。今年在我脆弱時,他們給我極大幫助。還有蘇州的西園寺,有時間一定要去。

傅真在後記中寫道:這本書不止一次提到「平衡」二字,而此刻的我意識到最重要的平衡在於命運與自由意志之間——確知自己擁有的能力和機會,並行使自由意志使之得到最好的發揮。

每個人都在給自己尋找各種理由。傅真為她的新生活找到了理由。

我和年輕時的傅真差不多同類人。她勇敢探索自己的人生之旅,實踐出各種感悟。我卻以一種懦弱逃避的方式,躲在井底,消費主義、大眾文娛從天上砸下來,擋住井口,連僅剩的一小片天空也快看不見了。好在有傅真這樣的人,寫出這樣的書,使得井底之人,間接地一窺天地廣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元模型工具箱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