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遺產、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

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遺產、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

山西祈州的五台山, 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與陝西華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廬山、西藏珠穆朗瑪峰、吉林長白山、山東泰山、福建武夷山、台灣玉山、中華十大名山,與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祈州市的五台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由一系列的大山和群峰組成,一組成五台山的五座山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山。東台望月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從高空俯視,五台山猶如一朵蓮花,花瓣就是五台山的五個美麗台頂,花瓣就是中間的大白塔。五台山的最高處海拔有3061.1米,是華北的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因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時期天氣涼爽,而又被稱為「清涼山」,在炎炎夏日,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避暑勝地!

此外,五台山,它還是國家5A級風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遺產。

五台山山清水秀,奇峰靈崖處處都是,著名者數不勝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寫字崖,聽說在這上面,用水灑濕以後,用手帕仔細擦拭,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筆跡,水干後字跡消失,若去除表層石層,下層依舊仍然可以擦出字來,而且是層層有字、字字不同。

五台山因地質古老、地貌奇特處於華北大路腹地,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又有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所以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遺迹……這些完整地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的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好紀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也因此,五台山被譽為「中國地質博物館」。

在這裡,五台山以佛教名山聞名中外,傳說這裡是文殊菩薩講經說法的道場,是神仙方士居住的地方,而這種地方又被稱為「紫府」,所以曾經五台山因此被稱為「紫府山」。

有歷史記載: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涼傳》卷上,引《仙經》云:五台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其《傳》卷上又說:晉永嘉三年,雁門郡後人縣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 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岩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

佛教傳入五台山,時間上,史學家們無從考據具體年份,普遍說法是是始於

東漢時期。於漢明帝時期,五台山落成了第一座寺廟——大孚靈鷲寺。該寺廟原來命名,在寺廟落成之際,以其山形命名「靈鷲寺」,而漢明帝為了表示信佛,就加上了「大孚」二字。即弘信。從此,這裡也便成了中國佛教的中心,同時,這裡的第一座寺廟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座寺廟。

五台山佛教發展從產生至今,經歷多個發展高潮,南北朝時期一個,唐朝時期也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孝文帝對五台山的寺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這就使得佛教的傳播有了一個更好的場地宣傳。在唐隋時期,不僅廟宇有了擴建,僧侶數量也在擴大,由原來的不足百人到唐時的三千餘人。唐朝時期,歷代皇帝對佛教十分尊重 ,佛教在當時也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當時國家有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文殊菩薩聖像。由於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台山為佛教聖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澄觀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縱觀歷代五台僧侶數量在唐時期最多,那個時代,寺廟林立,僧侶如雲。

僧侶數量之大是唐代五台山形成佛教聖地的一個標誌,還一個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有關,那時的經濟繁榮,萬國來朝,也因此,無數外國佛教徒對五台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使得五台山佛教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太虛幻境與佛教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