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時不時就上火、生口瘡,但手腳又冰涼,8個辦法解決上熱下寒體質

時不時就上火、生口瘡,但手腳又冰涼,8個辦法解決上熱下寒體質

很多讀者反映,說自己經常長口腔潰瘍、口舌生瘡、咽干口燥、失眠、長痘痘等一系列上熱癥狀,但是又怕冷,腰部以下冷得跟冰塊一樣,吃東西要吃熱的東西,不能吃冷飲,大便也稀;女性還多伴有宮寒痛經,經色紫暗夾雜血塊。我到底應該怎麼做,吃熱的就上火,吃寒的就傷陽,其實這就是上熱下寒。人體正常的狀態是,陽氣在下部,火自下而上溫全身;陰液在上,陰液是從上而下灌溉全身;而上熱下寒的患者卻顛倒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其實上熱下寒多見於兩種,一種是寒熱錯雜,因為陽盛於上,陰盛於下所致,這時候我們應該分清寒幾分、熱幾分,採取平調寒熱之法;一種是戴陽證,因下元虛寒、陽氣上越所致,採取破陰回陽、宣通上下。早在《傷寒論》中,醫聖張仲景所載寒熱並用方劑就不在少數,接下來就重點說說下面的八個常用的方劑: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1、半夏瀉心湯:它是一個和解膽熱腸寒的方劑,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皆從其演變而來。症見嘔而發熱、心下痞滿,腸鳴下利,或大便不調之證。

2、柴胡桂枝幹薑湯:這個方子的基本病機是少陽經的鬱火上攻,同時陽氣不能達於下,從而出現的假寒證。主要症見口乾口苦、脅痛、心煩,大便不成形或腹瀉、食欲不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3、烏梅丸:很多人可能它只是簡單的治療蛔蟲病的一個處方,其實它可不簡單,是治厥陰病的主方,以寒熱錯雜之證為其特點。主要症見陣發性上腹部鑽頂樣疼痛,心中疼熱、吐蛔、手足厥冷,飢而不欲食。

4、附子瀉心湯:是治療心下熱痞,腎陽不足,表陽虛衰。主要症見心下痞,而畏寒汗出者。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5、麻黃升麻湯:這個方子的病機是表邪內郁,氣機不暢,上熱下寒,陰陽不和。主要症見手足四肢怕冷、咽部不適、咳膿血,寸口脈沉遲,下部脈不至。

6、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病機為寒邪阻格、上熱下寒。主要症見是食入口即吐,以及下利為甚的吐利交作之證。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7、黃連湯:是治療胃熱脾寒。症見心下痞滿,胸中有熱,腹痛欲嘔吐。

8、白通湯:主治少陰病陰盛戴陽證;症見手足厥冷,腹瀉,脈微,面潮紅者。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上熱下寒證是臨床常見證型之一,臨床上很多病人認為中藥反正吃不出大問題,自己給自己判斷證型,見寒治寒,見熱治熱,殊不知這是臨床大忌,往往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寒熱並調才是臨床治療寒熱錯雜症的關鍵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膽熱 的精彩文章: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一張好方
肝膽病十二治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