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不滿30歲的鹿晗應該沒有預料到:他會提前嘗到「中年危機」的滋味

不滿30歲的鹿晗應該沒有預料到:他會提前嘗到「中年危機」的滋味

今年的金雞獎,相較於往年似乎多了許多話題:楊冪紅裝嫵媚,熱巴遺失耳環,倪妮因「我沒有作品」拒絕受訪,王源可愛擺手不敢拿影帝影后獎盃等等,話題層出不窮。

然而不難發現,在所有佔據熱搜的話題中,唯獨少了一個人,那就是鹿晗。

在如今這個「流量」當道的時代,鹿晗作為第一代的流量擔當,曾經無時無刻不處在話題中心,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如今鹿晗似乎「低調」了許多,有關於他的新聞、話題、討論,彷彿一夜之間消散不少。即便是在金雞獎上,鹿晗身上熱度最高的相關話題,無外乎是「與王大陸、魏大勛在後台吃麵包」。

此情此景,令人唏噓,感嘆曾經風光無限的小鹿,何時開始要和別人共享熱度了。

談及「流量時代」的開啟,1990年出生的鹿晗,稱得上是「開山鼻祖」。也正是因為鹿晗,才讓許多人開始接觸、認識到什麼是「流量」的意義。

有著曾經在EXO時期積累的粉絲基礎,從SM解約歸國後的鹿晗,不僅沒有遇到所謂的「斷檔期」,反而比預想的要更快適應了國內娛樂模式。

投身在善於打造藝人人設的楊天真旗下,加之強有力的粉絲力量的推波助瀾,鹿晗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大頭條熱搜、佔據娛樂版面。

當紅程度,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王菲受訪時,那句深入人心的調侃:「我現在最大的煩惱,就是太紅了!」

加盟大熱綜藝《奔跑吧·兄弟》,「傻狍子」形象深入人心;

首張EP《Reloaded》開售十分鐘,銷量突破五位數;

出演大IP改編的《盜墓筆記》,一舉拿下當年暑期檔票房冠軍。

鹿晗可謂一時風頭無兩、無人能及。

鹿晗兩個字,所代表的商業價值、媒體影響力以及其背後流量,更是無法估量。

代言、唱片、綜藝、電影……金錢與榮譽接踵而至,像紛繁的雪花一樣砸向鹿晗。

彼時的鹿晗更像是一個孩子,自己還未明白娛樂圈的生存之道,就被經紀公司一掌推進了演藝圈的浪潮。後退不成,只能迎難而上。

急於趁熱打鐵,想著一心一意鞏固流量王位,唯恐放慢一步,就丟失了粉絲的簇擁。

然而事實證明,粉絲的愛不是永恆的。

當他們自以為被「背叛」時,隨之而來的棄你而去,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知是出於對粉絲忠誠度的信任,還是對自己頂級流量身份的篤定。走紅後的鹿晗沒有乘勝追擊,反而變成了「戀愛腦」。

在職業巔峰,義無反顧的公開了與關曉彤的戀愛關係。

也許鹿晗還沒有明白:明星的戀愛,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兩個人的事情。

在微博熱搜癱瘓的背後,是鹿晗粉絲一夜之間暴跌的事實。粉絲不時唱衰戀情,「支持鹿晗關曉彤分手」的論調,此起彼伏、塵囂甚上。

不得不說,鹿晗任性的高調認愛動作,不僅沒有為自己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也沒有得到更多粉絲祝福。

相反,這讓鹿晗更早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說戀愛沒有成為鹿晗職業道路上的有力助攻,那麼對於演藝作品上的選擇,則更讓人看得「霧裡看花」。

始終不清楚鹿晗本人及其團隊,究竟是抱著怎樣的心態,為他接下了一部部口碑暴跌的作品。

從《擇天記》到《甜蜜暴擊》,豆瓣評分平均5分以下,慘不忍睹;2019年的《上海堡壘》更是徹底將鹿晗推向了風口浪尖。

甚至有人調侃道:「吳京的《流浪地球》為中國的科幻電影打開了一扇窗,而鹿晗的《上海堡壘》則成功的又將它關上了。」

作品選擇上的失利,也讓大家開始質疑,鹿晗是否真的有資格擔得起粉絲們給予的流量。而鹿晗本身,是否也只是在「啃老本」,消耗著自己的流量人設。

與此同時,鹿晗的商業價值與影響力,也隨著戀情的公開、作品的撲街,急轉直下。

商業版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後輩們趕超、蠶食。還不到30歲的鹿晗,提前體會了「中年危機」的滋味。

鹿晗就像是一朵長期處於溫室中的花朵,一旦被置於寒風之中,怎麼經得起狂風的洗禮?

或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錯覺,讓「鹿晗們」誤以為只要努力一點點,就能保持住現在的地位。

依靠著流量,就能安然無恙。

然而娛樂圈是現實而殘酷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的事實屢見不鮮。

鹿晗的現狀並非偶然,「流量」是一個虛幻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當榮譽、崇拜、金錢蜂擁而至的時候,「流量」的感召力、影響力表現的淋漓極致。而當鮮花掌聲消退時,流量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流量更像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高人氣的證明,又是引起口舌爭端的誘因。

曾經只要有流量明星的加入,無論劇集品質如何、劇本是否過硬、演技能否經得住考驗都是無關緊要的,「流量」二字足以成為「頂樑柱」。

然而到了今天,流量似是到了一個拐點。人們不再熱衷於追捧流量明星們,而藝人也在有意的拋棄身上有關流量的名號,避之不及。

彷彿一夜之間,曾經貼著「流量明星」標籤的明星們,紛紛急於撕掉標識,迫不及待的尋求轉型?

因為市場變得更加現實,競爭愈加激烈,觀眾的眼睛也更加明朗。

就像是遇到一件非常喜歡卻不適合自己的的衣服。第一眼會被它的精緻、美麗所吸引,或許為了與眾不同、奪人眼球,儘管知道不是自己的size,也會衝動買下。

可是久而久之,就會發覺不適合自己的,終究要被束之高閣。

流量明星就像是這件衣服,憑藉著自帶流量和粉絲基礎,短時間內迅速獲得高人氣、賺快錢。

可是經過時間的沉澱,觀眾逐漸新鮮感消失,失望感倍增。最後流量明星們的結局,無非就是被放到市場的「冷板凳」上,逐漸被大眾遺忘。

在「失流」已成定局的今天,無論是漸漸走下流量神壇的鹿晗,還是慢慢崛起的後起之秀們。想要不被觀眾和市場所淘汰,明星們必須知道,如何利用「流量」,而非被它「綁架」,成為被流量支配的傀儡。

人人都在喊「轉型」,究竟如何轉型才是成功的?又是如何讓人們所驚艷並接受的呢?

當人們開始忘記偶像、忽略流量的身份時,開始專註於明星轉換身份後的新角色,能夠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這個明星的時候。

至少證明偶像明星在重新定位和自我剖析上是正確的,在想要努力擺脫流量標籤的行為上是堅定而執著的,轉型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或許就像某位媒體人在《少年的你》首映禮上,評價易烊千璽在電影中的表現所提到的:「千璽你不是一個偶像,是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年危機 的精彩文章:

被「中年危機」拖垮的中國年輕人
中年男人出軌那點事,被王朔說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