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兒童的道德判斷:「媽媽,老師說這樣沒錯」

兒童的道德判斷:「媽媽,老師說這樣沒錯」

聽話的孩子誰都喜歡,誰都想要自己孩子是個聽話的乖寶寶,但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到上學階段。

最近很多家長在都在反映,本以為孩子上學之後就會輕鬆很多,但沒想到實際上更加心累。因為孩子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每次一指出孩子的錯誤或者是要教孩子一些規矩的時候,還是都會以「老師沒說過」為由,要不然就是「媽媽,老師說這樣沒錯」。

很多父母都因此感到惆悵,孩子聽老師的話是沒有錯的,但父母又不會害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他們不去聽父母的想法呢?老師的身上究竟有怎樣的魔力,使得孩子會對其言聽計從?

孩子為什麼更願意聽老師的話?

  • 老師會立下明確的規定

在校園內,老師會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知道在校園內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而且每個學生都必須要遵守這些規定,這些規定會更好的約束孩子的一言一行。

而在家中,家長只懂得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無條件的滿足。明明家長應該在家中樹立自己的權威,可是孩子在家中卻成了父母的「頂頭上司」。

雖然有些家長在家中也立下了規定,但是卻不按照規定執行,見到孩子哭鬧就會心疼,於是就將規定都拋之腦後。

  • 老師有明確的賞罰規定

既然校園內有明確的規定,那麼就意味了有獎和罰。老師會在班級中對孩子說明,孩子的哪些舉動會得到獎賞,哪些行為是不好的,會得到什麼樣的懲罰。只有老師及時的對孩子進行獎罰,老師在孩子心中才會更加的有威信。

之所以孩子在家中不聽父母的話,是因為家長在家中沒有做到賞罰分明。大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加聽話,就會輕易的許諾孩子,但是最後又不兌現承諾。家長這樣的行為只會給孩子更多的失望,有怎麼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呢?

  • 老師懂得給孩子樹立榜樣

很多老師都知道,既然要要求孩子,那麼自己作為老師首先就要先做到,為孩子樹立榜樣。譬如老師要求孩子說話禮貌的時候,首先就會以身作則,對任何人都用敬語,對孩子的時候更是會輕聲細語的講話。

而孩子之所以不聽父母的話,是因為父母從來不懂得言傳身教。譬如家長在要求孩子認真吃飯的時候,自己卻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這不僅讓孩子覺得父母太過虛偽,還會覺得父母很專利,只對自己要求嚴格。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選擇聽老師的話,也是因為他們分不清對與錯。在遇到老師之後,就會覺得老師說的話更有權威,所遇不管別人如何和他們講道理,他們都只認準最後的答案,老師說什麼都是對的,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兒童的道德判斷」。

什麼是「兒童的道德判斷」?

「兒童的道德判斷」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前道德判斷階段、他律道德判斷階段和自律道德階段。兒童在不同階段對不同的行為結果和行為意圖的關注點不一樣。

  • 「前道德」判斷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處於0—2歲,對於事情的起因只有大概的了解,他們的行為都被最後的結果支配著。

他們在這個時候從不來不會用到的來判斷事物,也就是不懂得對和錯。譬如孩子餓了,他們知道只有奶瓶可以讓自己吃飽,所以他們就會選擇拿起奶瓶來餵飽自己。他們從來不會管這個奶瓶自己能不能用,只要吃飽就可以。

「他律道德」判斷階段

所謂的「他律」,就是用別人的規矩來限制自己。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處於3—6歲,在生活中更加看重規矩,並且會用規矩來束縛自己的行動,但是前提是這個規定一定要有權威,可以把他們征服。

在他們眼中剛開始有權威的就是自己的親人,但是到了學校,他們就會認為老師才是最有權威的那一。孩子無法考慮更多的因素,所以只能那行為結果和規矩進行比較,符合規則就是對的,不符合那就是錯誤的。

「自律道德」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都是6歲之後,這個時候他們開始逐漸的拋棄一成不變的規則,不去用規則的標準看待事物的對錯,他們開始試著理解結果背後的動機,也就是這個事物最初的意圖。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他們的行為是屬於正常的,沒有誰可以一下子就知道事情的對錯,都是通過最初的判斷,和之後的認知才形成自己最後的思想。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如果見到孩子只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而且過於固執無法聽別人講道理,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懂得分辨是非呢?

  • 和孩子有足夠的親密感

足夠的親密感可以讓孩子更加信任自己的父母,而在遇到問題或者碰到事情的時候,他們也會重視父母的意見和話語中表達的意思,並將這些和自己心中的規則來進行比對,在比對中成長。

足夠的親密度也同時代表著,孩子敢於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於孩子和父母的思想碰撞是非常有利的。而那些從小對父母有畏懼感的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堅持自己內心中的規則,在未來註定會成為不懂得變通的人。

  •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學會從多個方面去思考問題,不在僅限於自己的個人觀點和只在乎結果是否符合自己內心的規則時,父母應該學會給予孩子肯定。可以使用獎賞和表揚的方式去鼓勵孩子,也可以主動和孩子進行探討。

大人們都知道,生活中的真理並非只有一個。家長應該在孩子思考的時候肯定他們的想法,並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應該讓孩子懂得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 禁止對孩子使用命令的語氣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目的的時候,就會用命令的方式和恐嚇的方式,逼迫孩子去完成。

譬如經常對孩子說「我說的就是正確的,你一定要按照我說的去完成」、「你不跟我報備就別想著出去玩,聽明白沒有」這一類的話,家長如果經常這麼做的話,根本就不能使孩子改變什麼,還會導致孩子出現陽奉陰違的性格。

家長在讓孩子接受自己道德標準的時候,應該要溫柔的和孩子進行溝通,並對孩子說出一個可以使他們信服的理由。譬如這個做對自己或者可以給別人帶來什麼好處,讓孩子自願的去接受它。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麻煩事,只是有些父母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法教育。其實這很簡單,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同時,給予他們最優秀的價值傳導。

我們必須要成為孩子人生中的風向標,這便可以保證孩子不會被帶偏。當然,最好我們要與老師合力去做,讓孩子不僅能夠在老師那裡收益,也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不會害他們的。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和老師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誰也不能夠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律道德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學用」自律,開啟全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