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老人在家總說方言,會拖累孩子語言發展?專家最新研究報告出來了

老人在家總說方言,會拖累孩子語言發展?專家最新研究報告出來了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現代年輕人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全職寶媽越來越少,大部分在休完產假過後,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那麼家裡的小孩就只能由祖輩來進行照顧。

據調查統計:我國小於兩歲半的兒童有60%~70%都是由祖輩在照顧,3歲以後的也有40%。而家裡的老人大多只會講方言,在跟娃交流的過程中,自然也是用這種方式,這讓不少父母感到擔憂,就怕孩子說話會被帶偏。

老人帶娃說方言,真的會影響孩子說話?

有些專家認為,孩子同時接觸幾種語言,容易使他們造成語言混淆,不利於他們的語言發育。近年來,專家研究表明,多語言環境不僅不會影響語言發育,反而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寶寶在7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分辨兩種語法結構完全不相同的語言,且還可以進行學習。就拿普通話和方言來說,他們完全能夠明白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這兩種話的發音和語法(即方式、語序、語調等),同時學習的話,他們的記憶能力及靈活性比只單單學習一種的強很多,有助於他們的大腦發育。

在《爸爸去哪兒》中劉燁的兒子諾一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可以在普通話、英語、法語之間進行自由切換,有的時候還能冒出一兩句東北話。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異議:認為9個月至1歲半正是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時期,如果家裡人多口雜,方言太多,可能確實會導致孩子出現語言方面的障礙。

語言最終受什麼影響?

雖然自出生開始後,孩子就都具備學習和掌握語言的能力,但最終取決於他所接觸到的生活環境,例如「狼孩」,他也是具備人類的語言發育方面的能力,但由於在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一直在狼群里,沒有接觸到人類的語言環境,致使長大後重歸人類社會環境後,無論怎麼教他說話,始終都沒有學會說。

教育部、國家語委明確表明,到2020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普通話的發展是一種社會趨勢,因各地區方言種類過多,不利於相互之間的交流,在跟同學、朋友進行溝通時會出現一些障礙,甚至有可能遭受嘲笑。

但如果一味學習普通話,丟棄了方言,也是全名族的損失。

學會方言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保持漢語多樣化是維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方言的傳承,也尤為重要,從大的方向來講,這是地方民族特有的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方言,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它在默默地塑造著我們的表達能力,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描述一件事時,用方言辭彙或說法既準確又形象,給人繪聲繪色、活靈活現之感。而如果不使用特定方言,則只能傳達事件的基本信息,描述起來顯得乾巴巴的,缺乏靈動和表現力。

往小的方向來說,方言是人們的根源所在,若忘卻了自己地區所特有的方言,時間一久,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自己來自那個地區了,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孩子學好方言和普通話都是同等重要之事,希望父母能夠做好引導工作。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語言發育?

1、保證每天普通話的輸入量

對於孩子來說,普通話和方言同時進行接收和學習時,他們無法進行平衡,會在特定年齡內,選擇一種語言作為優勢語言,學習得很快,且會逐步向另外的語言進行滲透。

若家長在這個階段,不能保證每天普通話的輸入量,那方言就很可能變成那個年齡階段的優勢語言,影響到普通話的學習,甚至是替換普通話。因此,家長在忙,也要和孩子多交流,來保證普通話的輸入量。

2、豐富孩子學習語言的種類

孩子在3~6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兒童節目、動畫片等適量讓他們感受普通話的熏陶,還可以在睡前給他們講講故事。另外,可以讓他們自己多開口說普通話,如唱兒歌、講故事等,用琅琅上口的語句來進行引導。(wc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日本「三大教育」刷新三觀,前兩種殘忍後一種變態,一般人難接受
女人身體出現這些信號,恭喜你,成功當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