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怎樣教育太任性的孩子——對症下藥,讓任性失效

怎樣教育太任性的孩子——對症下藥,讓任性失效

不少父母找我們諮詢:「我的孩子太任性,應該怎樣教育他?」有的家長甚至說:「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擰種,真沒辦法。」就絕大多數孩子來說,任性不會是天生的毛病。那麼,孩子任性是怎樣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其一,模仿別人的結果。

在家庭里或親友當中有人任性,孩子曾不止一次親眼看到任性的表現,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錯的結果。於是孩子就會模仿,學著表現任性。比如,許多親友一起慶祝節日或外出旅遊,其中有一個孩子在大人面前有任性的行為,而孩子的家長不但沒有教育他,反而遷就他,滿足他的某種要求。這對其他孩子起了一個反面教員的作用。有的是非不明的孩子,遇到適合的機會,就會模仿他的樣子。

有的成年人也任性,孩子同樣會模仿。爸爸、媽媽,任何一方有明顯的任性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孩子。

其二,家長遷就的結果。

有些孩子任性,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遷就他,幾次下來,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為定勢。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現象很嚴重,只吃自己喜歡的,別的一概不吃,家長怎麼說也不行。這種任性的表現,就是以往遷就的結果。

其三,家長對孩子過度嚴厲或不尊重孩子的結果。

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孩子難以達到,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任性。還有的家長不尊重孩子,動不動就貶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隨意責備,孩子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產生任性對抗行為。

孩子長大了太任性,一點好處沒有。在家裡,不聽父母長輩的話,我想怎樣就怎樣;在學校太任性,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身心不可能健康發展。怎樣使孩子由任性變得不任性呢?

分析孩子任性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

前述三種原因,第一種如果是父母以外的人的影響,重點在分清是非,讓孩子對任性產生一種討厭的心理,不去模仿。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有任性行為,則應認真反思,坦誠地與孩子交流,承認自己的行為不對,教育孩子不要學。而且請孩子監督自己,幫助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家長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矯正自己的遷就行為。一方面教育孩子認識任性的害處,有實例說明任性會使人做錯事,會碰壁,在集體中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最終影響進步。另一方面,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責任,無原則的遷就是不對的,孩子任性,自己應負主要責任。在此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克服任性,來個約法三章。比如,父母給孩子提出某種要求,先講清道理,為什麼這樣要求;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見,有自己的主張,也必須說明理由。如果雙方有矛盾,就充分討論,還可以請其他長輩、老師發表看法。

如果是第三種原因,家長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同時,堅決改變過於苛求和傷害孩子的行為,要寬嚴適度,保護孩子的自尊。創造民主氣氛,多給孩子講話的機會。

其實,任性就是不講理。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突出了講解的過程,任性就會改變。切記不可以任性對任性。

讓孩子在群體生活中改變任性的毛病。

群體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個人的意願與大多數人意願不符,就會被否定。

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群體性活動。節假日安排出時間約幾個小朋友一起進行遊樂活動。事先給孩子講清要求,如果自己的意見被否定了,要服從多數,不固執,不鬧情緒。學校班集體的活動,更要積极參加,應主動向班幹部、班主任老師要任務,認真完成。家長主動與老師聯繫,給孩子安排點負責任的工作。孩子在與別人的溝通中,會體會到任性無用武之地。

幫孩子選擇一兩個通情達理、不任性的孩子做朋友。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同齡夥伴之間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有一兩個通情達理、不任性的朋友經常在一起學習、玩耍、討論問題,對克服任性毛病大有好處。允許孩子到小朋友家裡去,讓他感受小朋友是如何聽從父母的教導的。還可以讓孩子請小朋友監督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綜上所述,矯正孩子任性,需要家長認認真真下一番功夫,而且首先要矯正自己。如果只是一般地批評,沒有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恐怕不會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吧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因為房子問題,我和老公產生矛盾,怎麼辦?
親密關係中,你是否害怕自己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