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暴風死了,但它的前輩們憑什麼還能活得好好的?

暴風死了,但它的前輩們憑什麼還能活得好好的?

人去樓空、業務停頓、外債爆發、會計跑路……隨著暴風影音的經營危機在短短數天內快速爆發和擴大,這家有著超過十年歷史的老牌國產軟體品牌似乎也終於要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

很顯然,對於暴風近在眼前的「突然死亡」,最揪心的當屬它的投資者們。但除此之外,那些因為暴風服務不能使用而感到煩惱的軟體用戶、那些擔心將來產品得不到售後維修支持的暴風電視消費者們,同樣也成為了暴風停擺的受害者。

暴風到底是怎麼出問題的?對於這一點,說實在的直到目前為止依然有著太多太多不明不白的地方。不過,依託於互聯網上可以查到的資料,我們三易生活還是嘗試整理出了暴風自創始以來公開可見的部分商業軌跡:

2002年-2006年,程序員周勝軍與其妹妹以及朋友共同編寫出暴風影音,最初只是為了幫妹妹完成學校作業。後周勝軍將暴風影音進一步完善成為公開發布的共享免費軟體。

2007年1月,暴風影音被酷熱科技收購,轉型商業運營,同年上線文字鏈廣告。

2008年-2011年,暴風影音先後加入在線視頻播放功能、上線遊戲平台。

2009年2月,暴風被網友舉報大量不當使用開源解碼器FFmpeg的功能代碼,隨後FFmpeg作出回應,將暴風影音列入其官網「恥辱名單」長期公示。

2011年4月,暴風宣布整治軟體內低俗廣告,CEO坦言去掉這些廣告會導致一年損失三千萬。

2011年10月,暴風影音5發布,增加可優化視頻對比度、色彩鮮艷程度的「左眼鍵」功能,但初期只能用於清晰度較低的在線視頻,無法處理本地以及高清格式。

2014年,暴風推出首款VR設備「暴風魔鏡」,一年之後公司正式上市,但隨即遭遇多次停牌。

2018年,暴風集團董事長兼CEO馮鑫提出2018年「All for TV」的集團戰略,暴風官網以及主打產品開始轉向智能電視。

2019年11月,暴風因拖欠機房費用導致服務癱瘓,所有在線內容以及電視視頻服務失效,公司被曝光已經全線停擺。

看完這份年表,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當然,我們今天並不是來給大家講狗血故事的。畢竟,要論「精彩」,暴風如今的遭遇怎麼看都比不上還在美國畫餅的賈會計。但和樂視不同的是,暴風並不只是一家「生態公司」,它最出名的產品顯然也不是電視、VR盒子或者互聯網視頻服務。說得更直白一點,暴風的故事,更多地會讓我們去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

軟體公司要想賺錢,真的一定有必要去「跨界」嗎?除了做硬體、做遊戲,難道老老實實賣軟體就不能掙錢、不能生存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就在播放器行業,就在暴風影音誕生之前就已經有了那麼兩位「前輩」廠商,他們二十年如一日地只做軟體,單純地只靠賣授權過活,如今卻依然安好。

這兩家企業,一家叫做corel,另一家叫做迅聯科技(CyberLink)。可能光看到這兩個名字,大部分網友都還沒什麼印象。但是要列出他們出品的軟體,估計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了。比如說,corel旗下的知名產品就包括播放器WinDVD、壓縮軟體WinZip、視頻編輯軟體繪聲繪影以及繪圖軟體CorelDRAW;而另一邊迅聯科技的知名軟體則有播放器PowerDVD、光碟燒錄軟體威力酷燒、視頻剪切軟體威力導演、攝像頭管理軟體YouCam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獨家攝像頭AI演算法產品FaceMe。是的,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他們不光是不出硬體產品、不「跨界」,甚至就連其軟體陣容本身也相當「專註」於多媒體相關技術。但是,正是這種專註,讓兩家老牌企業獲得了能夠屹立二十多年不倒的底氣。

正版藍光無法截屏,因此只能屏攝,圖中左側為原版藍光畫質,右側為實時處理之後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弄清楚這一點,我們三易生活自掏腰包買了一份正版的PowerDVD軟體並對其進行了試用。客觀來說,和服務中斷之前的暴風影音相比,PowerDVD的在線播放功能說是要弱不少的,但它卻可以說是將本地播放能力、將播放器最重要的解碼性能和畫質處理技術做到了極致。比如說,它可能是第一個支持8K解碼的民用視頻播放器——光是這一點,背後的技術成本就低不了。又比如說,PowerDVD的TrueTheater視頻處理演算法能對視頻的色彩、噪點、模糊、清晰度、白平衡以及音頻壓縮、音頻環繞等多方面進行處理增強。而且它可不是只能應用於低清視頻,而是即便對藍光原盤信號都還能進行實時無延遲的處理,真正能讓視頻的觀感超越於藍光之上。

事已至此,我們覺得實在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相比急於尋求掙錢、卻忘記了自身作為播放器「本分」的暴風,PowerDVD以及它的老對手WinDVD的這種對技術、對產品品質的堅持乍看之下與「互聯網思維」格格不入。但其多年積累的自有技術卻真正使它們在互聯網時代依然有著難以被替代的體驗優勢,在在線視頻、移動影音的衝擊之下,依然受到一部分消費者與合作夥伴的重視,進而得以健康生存、發展至今。

當然,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還想說國內外的軟體環境不同,消費者付費意願有差別云云。可是,同樣是國內軟體企業,隔壁堅持做辦公軟體二十年以上的WPS,人家怎麼就能成了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vivo S5評測:用技術成就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