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秋瑾的一篇絕命短文,字字鏗鏘,讀之更是蕩氣迴腸

秋瑾的一篇絕命短文,字字鏗鏘,讀之更是蕩氣迴腸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的幾十個春秋。有人悲觀厭世,情緒消極;有人鬥志昂揚,爭分奪秒。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毫無懼色;董存瑞手舉炸藥包,捨身為國。他們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激勵著更多人汲取力量,奮勇前行。

生活兜兜轉轉,人生起起伏伏,既然離去的結局無法避免,不如笑著踏上新的征程。下面介紹秋瑾的一篇絕命短文,字字鏗鏘,讀之更是蕩氣迴腸。

《致徐小淑絕命詞》

清代:秋瑾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乾淨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拜倫歌。

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

秋瑾,字璿卿,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清代山陰人。她30歲東渡留學,翌年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三年後組織光復軍,準備在皖浙兩地同時起義。後來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並慘遭殺害,待她從悲傷中清醒過來,立即處理好善後事宜,並給自己在潯溪女學任教時的學生徐小淑寄去一封信,還內附了一首絕命詞。

秋瑾被捕後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33歲。她以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巾幗悲歌。本文即寫於犧牲前幾天,文章開篇就破空而來,「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作者之所以不怕犧牲,就是因為痛惜很多人沉睡不醒,也悲慨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內心的悲愁與焦慮。

一番沉痛的陳述後,作者繼續以出色的文學才華,描寫了山河破碎、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

這裡用了一個典故,「新亭之淚」語出《晉書》,傳說東晉初年一些南渡名士於新亭宴飲,感國土淪喪,相對流淚。作者感覺時局如日暮途窮,祖國的大好河山也變得殘剩不全,同時也悲憤那些先行者的精魂無人召喚。

無奈之際,作者希望能以酒澆愁,「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拜倫歌。」魯酒,即薄酒;拜倫,英國詩人,曾投身於希臘民族解放鬥爭,寫下了許多感動後世的作品。

此時秋瑾已深知自己的時日不多,雖然她覺得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卻依然沒有在這危急時刻顧念親朋,更沒有人生將盡的遺憾和傷感。生死關頭,她大義凜然地說,「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作者視死如歸,更對自己的革命工作充滿信心,她知道自己一定不會白白犧牲。總有一天,人們會踏著先驅者的足跡,繼續勇敢地前進。「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最後幾句呼應開篇,再次抒發了憂國憂民的強烈情感。

一曲悲歌,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的俠士風範;一段名言,彰顯出巾幗英雄的廣闊胸懷。這篇絕筆雖不過百字,卻落地有聲,其視死如歸之氣、壯志未酬之嘆、祖國危亡之悲,鼓盪於字裡行間,讀之迴腸盪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魯迅的一段短文,通俗易懂,讀完卻觸動心靈深處
秦觀的兩首浣溪沙,雋永自然,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