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說禍福無門善惡無常?《道德經》中隱藏的人生終極秘密

為什麼說禍福無門善惡無常?《道德經》中隱藏的人生終極秘密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法律非常嚴苛的朝代,一個是秦朝,另一個是朱元璋時期的明朝。根據《秦律》中的規定,成年男子,如果有人無故嚎啕大哭,就會被官府處罰。好比你因為工作996,受不住了,回家後看到自己家的狗狗生活安逸,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時悲從中來,忍不住大哭,結果被隔壁老王聽到了。反手就按了個舉報鍵,結果第二天,就有局子來找你,關進去一頓大刑伺候。

被放出來你可能還在懵逼地追問?我是誰,我究竟在哪裡?我到底做了什麼?

明代的法律也非常的不人道。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好比說你跟幾個基友約了打球,在古代最常見的球類運動就是蹴鞠。按照大明律法,不但不能穿奇裝異服,什麼短褲短袖背心通通是不能穿的,必須穿戴整齊的長衫。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之後,很多人都是大汗淋漓,結果一個沒眼色上法律課沒有認真聽講的哥們兒就挽起自己的褲腿兒,因為太熱了想散散熱涼快涼快,你猜如果被官府看到會怎麼著?

我也就不賣關子了,可能是因為涉嫌太性感,那哥們露出的那條腿會被生生砍掉!知道厲害了吧。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按理說,法律如此嚴酷,屁民們應該瑟瑟發抖,日常都規規矩矩乖乖聽話才對,但事實是,秦始皇時代根本沒延續多少年就嗝屁了,中國歷史上很多奇葩的奇人奇事都出在明代。

所以,規定嚴格的法律,並不能帶來設想中的太平盛世,而是讓人們手足無措,由此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問題,也引發了此起彼伏的反抗運動。

老子在《道德經》第58章中就說過:「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一個法律寬鬆的社會,每個人的良知就會自然被喚醒,在於其他人的交往和碰撞中就會形成良性的互動和大循環;相反如果是一個連騎自行車的姿勢都要規定的社會,必然是危機四伏,因為每個人都沒有被當成人看,而是被降為社會的工具和器物,就像是國家生產的機器人一樣,每一個動作都需要相應的指令才能完成。

人人壓抑得像是一個炸彈,整個社會就像一口巨大的高壓鍋,隨時都可能爆炸,任何星星點點的火藥味,都會引發系統的崩潰,導致整個體系的崩塌。秦朝二世而亡,明代因為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橫行,催生出很多破壞力極強的「綠林英雄」就是血的教訓。

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就會創造出什麼樣的人民。如果你的政策「悶悶」,寬鬆仁厚,民眾就會淳樸安寧,不會瞎搗亂;如果你的政策法規太過嚴苛刁鑽,違反了人性,人們的天性被壓制,天生的良知就會「掉線」,隨之而來的暴民、刁民就會四處橫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凡事都有因果。

所以說,法律只是一種工具,不能一味企圖把一切都操控在自己的手中,綳得太緊就會斷裂。與此同時,正邪善惡也不是絕對的,如果一個人對善良、善念的執著達到了瘋狂的程度,一味地「白蓮花」,也會走向相反的惡的國度。

比如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傅唐僧,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走在路上怕踩到螞蟻,點個燈怕燒到飛蛾,於是要隨時備好燈罩。白骨精明明是妖精,可是他偏要說那是美女,是老婦人,是善良的老漢;對於殺人越貨的土匪也要報以同情,這就是在縱容邪惡。

明朝最有名的大清官海瑞,他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自己的家人都嚴格要求,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據史書中記載,因為自己的小女兒不聽話,可能是作業沒有按時做,或者放學放飛自我跟同學吃雞了,結果海瑞為了懲戒她,竟然導致她活活餓死。你說這樣的父親,還能算是慈愛善良的父親嗎?虎毒不食子,海瑞生生將自己的親骨肉餓死,這簡直就是一個惡霸。

相反的,一個無惡不作的惡徒,他犯罪的最初動機可能是善良的,比如民國時期的青幫老大杜月笙,很多人印象里他都是惡貫滿盈的黑幫頭子,但是他卻做了很多慈善事業,還曾經擔任過紅十字會總會的會長。

所以說啊,只有小孩子才會第一時間去問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的大公無私的好人,也不存在良知完全泯滅的惡人。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頭好狼和餓狼,魔鬼還是天使,只在一念之間。

古今中外,就有很多宗派的當家人作惡的黑料,也有很多大魔頭暗地裡爆出啦的善舉。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良知未泯,人性就不會斷絕,一切都只是一個選擇而已。你選擇了善良,就是一個好人;選擇了作惡,就會成為壞人。

就如老子所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只在於善惡雙方,哪一個會成為勝者。

千古聖人孔子也說過:「鄉愿,德之賊也」,一個老好人,是非不分,不管善惡,對誰都一樣好,這樣的人就會混淆黑白,敗壞人間的爭議和德行,是光明和善良的江洋大盜。

所以,我們就不能執著於善惡,一棍子打死。善惡本來就是一塊硬幣的兩面,兩者相互依存。一味提倡一方或者排斥一方,都會走向死胡同,掉進固執的深淵,無法自拔。

所以老子說:「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儘管方正,堅持正義和善行,但是也不會「一絲不苟」、「嫉惡如仇」,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那樣就會變成以善之名的作惡。就像歷史上很多次的民眾的暴行,都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比如某某兵運動,比如前幾年所謂的抵制日貨,卻當街搶砸;比如美國動輒要提倡世界人權,要維護世界和平,但其實就是個攪屎棍,是自己在製造戰爭和暴力。

過猶不及,廉而不劌也是同樣的道理。關於海瑞的那個傳聞,另一種說法就是因為海瑞太廉潔了,所以導致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小女孩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沒有,才被活活餓死的。

唐代大詩人杜甫,人稱「詩聖」,為官勤廉,憂國憂民,可是同樣的悲劇也發生在他身上,自以為愛民如子,為官清正,回家探親的時候才發現最小的女兒已經餓死家中。

太正直了,就很容易演變成放肆;太愛表現總是展示自己的光芒,很容易就會太過光耀,變成「刺眼」。

比如唐太宗時期的魏徵,雖然是為了君主為了國家好,但是也太不注意說法的方式方法了,我敢保證,換一個皇帝,魏徵九成可能活不過三天。

三國時期的楊修,為人學識淵博,也很聰明,腦瓜子很好使。丞相曹操屁股扭一下他都能準確判斷出他下一步的動向。但是就因為他太過聰明,總是第一個說破曹公的用心,光芒已經掩蓋甚至妨礙到了老大的正常管理,最終被砍了頭。

這都是做過了的表現。所以聖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堅守「中道」,不走極端,不固執己見,總是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偏不倚。因而能夠與道相合,心中時時都留有天理和良知的位置。

人心就像一口杯子,太滿了,善良和正直就無處容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耶穌的窄門,孔子的精細和老子的大道,《道德經》中的正邪密碼
金庸武俠中的「五絕」,哪一個最厲害?《道德經》中的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