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著名海灣;兵家必爭之地芬蘭灣

世界著名海灣;兵家必爭之地芬蘭灣

海灣是一片三面環陸的海洋,另一面為海,有U形及圓弧形等,通常以灣口附近兩個對應海角的連線作為海灣最外部的分界線。

芬蘭灣是波羅的海東部大海灣,位於芬蘭、愛沙尼亞和俄羅斯之間,結冰期3-5個月。

芬蘭灣形狀細長,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約400公里,平均水深為40米,入口處寬70公里,中部最寬處130公里。南北19公里—128公里。北岸陡峭、曲折,多島嶼;東岸、南岸低平。

芬蘭灣是俄羅斯聖彼得堡進入大西洋的出海口,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歷史上曾多次成為戰場。

一,立窩尼亞戰爭。

利沃尼亞戰爭,是由於俄國沙皇伊凡四世(伊凡雷帝)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和波羅的海東岸土地而與立窩尼亞騎士團、波蘭、立陶宛(1569年合併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和瑞典、丹麥-挪威聯合王國進行的戰爭。持續時間從1558年開始,至1583年以俄國的最終失敗告終。

立窩尼亞戰爭長達25年,俄羅斯之所以戰敗,主要是因為伊凡四世野心過大,幾面樹敵,多面作戰,而其內部又矛盾重重。它的國力也還不夠強大,以致對外擴張受挫。

(恐怖伊凡)

二,16世紀—19世紀,俄瑞戰爭、俄國國內戰爭

a,俄瑞戰爭是指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俄國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因波羅的海是大西洋深入北歐大陸的內海,為沿岸各國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及其沿岸地區而進行的多次戰爭的總稱,雙方互有勝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八次。

最終瑞典戰敗,1809年3月,俄軍兵分三路進攻瑞典本土,威脅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被迫議和。9月17日,雙方簽訂《腓特烈港和約》,瑞典把芬蘭和奧蘭群島割讓給俄國。

俄瑞戰爭後,瑞典從此退出歐洲列強的行列。

b,蘇俄內戰: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蘇維埃俄國,其與國內反革命勢力白俄和外國武裝干涉者進行的戰爭在蘇聯被稱為「1917年到1922年的內戰和武裝干涉」。

蘇俄在俄羅斯本土、東白俄羅斯、東烏克蘭、西伯利亞和中亞獲勝。

三,蘇芬戰爭。

a,冬季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為結束。

蘇聯約375491人陣亡,芬蘭約25904人傷亡。

(冬季戰爭後芬蘭割讓給蘇聯的領土)

b,繼續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和蘇聯之間的戰鬥,從1941年6月25日持續到1944年9月19日,芬蘭認為是冬季戰爭的延續,但蘇聯方面認為只是衛國戰爭的一部分,是蘇聯和納粹德國之間的戰鬥,芬蘭只不過是德國的幫凶。英國在1941年12月6日對芬蘭宣戰,但事實上沒有參加戰鬥。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條約簽定後,這場戰爭才算正式結束。

蘇聯獲勝,芬蘭死亡或失蹤63,204人,德國 死亡或失蹤14,000人 ;蘇聯 死亡或失蹤265,000人。

(芬蘭國防軍)

如今芬蘭灣沿岸依舊多軍事基地,其中赫爾辛基、喀琅施塔得、塔林都是重要的軍事基地。芬蘭灣至今在軍事上仍有重要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的野望 的精彩文章:

美國、德國、土耳其、加拿大及英國為何接收大量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