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要生二胎,我天天欺負他。」兒童心理學家教你引導孩子嫉妒心

「你要生二胎,我天天欺負他。」兒童心理學家教你引導孩子嫉妒心

一、「你們要敢生二胎,我以後天天欺負他。」

辦公室閑聊,一個同事很高興地說自己現在準備生二胎了。她說15年二胎政策一出來的時候,夫妻倆就打算生的,但是當時快讀初中的兒子堅決反對,「你們了生二胎,他就成了你們的心肝寶貝,我就被你們當作草稿紙一樣扔了。你們要敢生,我以後天天欺負他。」嚇得她夫妻倆再也不敢提生二胎的事。

現在情況變了,這幾年身邊生二胎的人多了,特別是她自己的兩個妹妹都生了二胎,家庭氣氛更好了,她兒子看到自己的表兄弟姐妹之間相親相愛,頗受感染,慢慢地對二胎不再抵觸,言語間多少還有點嚮往,再加上他現在已讀高中,學業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家裡的父母親人都希望她再生一個,種種原因湊在一起,她終於決定生二胎了。

聽另外一個朋友說的一件事,她的鄰居剛生二胎不久,十一歲的大寶經常打剛出生的弟弟,並且連續十來天不說一句話,父母跟他聊天,問他任何話,他都一言不發。直到第十一天的晚上,他爺爺帶他睡覺時,爺爺問他為什麼打弟弟,他才開口:「都是因為他,以後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

無論是我同事的兒子堅決反對父母生二胎,害怕自己被父母「像草稿紙一樣扔了」,還是朋友鄰居的孩子,覺得弟弟分走了父母原本完全屬於自己的愛而每天打弟弟,這些都是孩子嫉妒心的表現。

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唯一的愛,就像妻子或丈夫得到對方唯一的愛一樣。在孩子的經驗里,沒有分享父母這一項。

而弟弟或妹妹的出現,意味著他們會奪走父母對自己全心全意的愛。不管他們作好了多麼充分的心理準備,弟弟或妹妹的誕生還是會讓他們感到妒忌和受傷。

比如我自己,我原本是不打算生二胎的,是我家大寶催我要生,而且他說只要弟弟,不要妹妹。我問他,如果我生的是妹妹怎麼辦?他說再生一個。

二胎生出來,如他所願有了弟弟,我以為弟弟的到來,對他來說,只有高興,沒有受傷。沒想到,二胎剛出生的那個月,他幾乎天天都要反覆向我們確認,我們是否愛他如初。他問:「媽媽,是不是弟弟很可愛?」問他爸爸:「爸爸,你覺得我更帥還是弟弟更帥?」在上學路上不停問他爺爺:「爺爺,你覺得是弟弟可愛還是我可愛?」

儘管他喜歡弟弟、盼望弟弟的到來,等弟弟真正來了,他發現,大家都在忙著弟弟的事情,弟弟成了家庭的中心,自己被邊緣化了,他心裡沒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對弟弟產生了嫉妒心。

二、兄弟姐妹間嫉妒心產生的原因

根據《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介紹,

孩子的妒忌起源於孩子希望成為父母唯一「摯愛的人」的願望。這種佔有慾如此之強,以至不能容忍任何競爭對手。當弟弟妹妹出生之後,孩子會和他們競爭,以獲得父母唯一的愛。

如果父母特別偏愛自己的某個孩子,也會引起另一個孩子的嫉妒心。

此外,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性別、長相、智力、音樂才能,或者社交能力而得到特別重視時,另一個孩子的妒忌就會產生。

同樣地,父母對孩子某個特點或者天分評價過高時,也會導致孩子之間無休止的競爭。

另外,父母要求一個孩子要為另一個孩子作出犧牲時,無意識地助長了妒忌心理的產生:

「寶寶需要你的嬰兒床。」

「對不起,今年我們不能給你買新的冰鞋,有了寶寶,我們需要額外的錢。」

三、兄弟姐妹間嫉妒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有些孩子用咳嗽和皮疹表達妒忌,而不是用言語。有些孩子則是尿床,用身體的某個器官表達本應用另外的器官表達的情緒。

有些孩子會變得很有破壞性:他們打碎東西,而不是說出自己的厭惡。

有些孩子咬指甲或者拔自己的頭髮,以此掩飾他們希望咬、希望傷害他們的弟弟妹妹的心理。

還有的通過偽裝的方式,比如不斷競爭或者避免所有的競爭;充滿進取心或者格外的溫順;

不顧後果的慷慨或者毫不留情的貪婪。

四、童年沒有處理好的嫉妒心,對成年後的危害

孩童時代沒有解決好的競爭的苦果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說,在路上不停地趕超每一輛車,就是一種失去理智的競爭意識;

或者輸了一場網球賽就認為失去了體面,或者隨時為了證明某個觀點就用生命和財產做賭注,或者捐獻時一定要超過別人,哪怕已經負擔不起。

還有另外一種表現,比如,總是躲避所有競爭,競爭還沒開始,他就覺得失敗了,或者總是退居次要位置,即使合法的權益也不爭取。

五、處理孩子嫉妒心的正確做法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寫到:

兄弟姐妹間的競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超過大多數父母所能意識到的程度。它可能會對人格造成永久的傷害,使性格扭曲,它也可能成為一生中麻煩不斷的主題。

因此,正確處理兄弟姐妹間的嫉妒心非常重要。那麼,做父母的平時該如何做呢?

1、簡要介紹「入侵者」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弟弟或妹妹就是他眼中的入侵者,他們侵入到自己安全的領地,掠奪父母的愛。他們看到弟弟妹妹的到來,就像老虎看到另外一隻老虎的到來一樣,一山不容二虎,弟弟妹妹的誕生是他最重大的危機,他的生活軌道突然改變,他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定位和導航。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建議,當父母宣布新生兒的降臨時,對原來的孩子來說,不能太盛大、太誇張。這樣簡要地說就足夠了:「我們家又多了一個新生寶寶。」

千萬別說:「我們非常愛你,你是這麼棒,因此爸爸和媽媽決定再要一個跟你一樣的孩子,你會愛上新寶寶的,它也是你的寶寶,你會為他感到驕傲,你會一直有人玩了。」

孩子會想:「如果他們真的愛我,他們就不會想要另一個孩子,我不夠好,所以想用我換一個更新一點的人。」

這就猶如有一天,丈夫回到家向妻子宣布說:「親愛的,我非常愛你,你是這麼棒,因此我決定帶另外一個女人來和我們一起生活,她會幫你做家務,當我工作的時候,你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分享愛人會讓大人非常痛苦,分享父母則會讓孩子非常痛苦。在孩子的經驗中,分享意味著自己所得的減少。

2、允許孩子不受拘束地、公開地表達情緒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寫到:當孩子壓制他們的妒忌時,就會產生一些偽裝的癥狀和不端行為。

例如,當孩子厭惡兄弟姐妹,但是又不準說出他們的情緒時,他們可能會做夢把弟弟妹妹推出十層高的窗戶,做夢的人可能會嚇一跳,甚至可能會跑到弟弟妹妹床邊看看他們還在不在那兒。

當發現他們好好地在那兒時,他們會十分高興,而對於他們這樣的表現,父母可能會將他們的解脫誤認為是愛。

所有這些孩子都需要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情緒,而不是用上面這些癥狀。

惡夢是孩子對用言語不敢表達的畫面的一種表達方式。跟可怕的惡夢相比,用言語表達出妒忌和憤怒對孩子更好。

因此,書中建議:最好的方法是要讓孩子能夠不受拘束地、公開地表達出苦惱,而不要讓他們暗地裡鬱鬱不樂。

可以簡短地對孩子說:「你向我顯示了你是多麼生氣!」「現在媽媽知道了。」「當你生氣的時候,過來告訴我。」

3、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坦率的,攻擊是有害的。」

前面提到的朋友鄰居的孩子,經常打剛出生的弟弟,那作父母的是不是這樣教訓他:「你怎麼能打弟弟呢?他還那麼小,你都這麼大了。你是哥哥,要保護弟弟才對。」甚至,他打弟弟,父母教訓他還不夠,還打他?

這樣做只會加大他對弟弟的仇恨與嫉妒。父母可以坦率地對他說:

「寶貝,記住,你永遠都「很容易看得出來你不喜歡寶寶。」

「你希望沒有他。」

「你希望你是唯一的孩子。」

「你希望我只屬於你。」

「寶貝,記住,你永遠都是我們的唯一,你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即使寶寶也無法奪走我們對你的愛。親愛的,只要你感到傷心和生氣,不管什麼時候,你都要過來告訴我,我會給你特別的愛。當大寶欺負弟弟妹妹時,父母應立即制止,可以警告他說:「寶寶不是用來傷害的,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畫一張寶寶的畫,然後把畫撕成碎片。」

或者給孩子一個大的洋娃娃,「寶寶不是用來傷害的,這是你的洋娃娃,親愛的,你可以想怎麼拽就怎麼拽。」

父母最好引導孩子把怒氣象徵性地發泄到一個無生命的物體上,而不是直接發泄到寶寶身上,也不是以某種癥狀的形式發泄到他或她自己身上。

記住,為了保護年紀較小孩子的人身安全,沒有必要傷害年長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

4、給每個孩子唯一的愛,而不是平等的愛

我們大多數父母的觀念是,對所有孩子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而《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的作者海姆·G·吉諾特則認為:孩子並不渴望平等地分享父母的愛,他們需要被愛得唯一,而不是均一。愛的重點是質量,而不是平等。

父母慎重的公平,往往弄巧成拙。

因此,對每一個孩子,我們都要傳達我們和他們唯一的聯繫,而不是公平和同等。

例如,當我們要和一個孩子待一會兒或者待幾個小時時,那麼就要完完全全地和他在一起。在這個階段,讓男孩子感覺到他是我們唯一的兒子,讓女孩子感覺她是我們唯一的女兒。當我們和一個孩子出門時,心裡不要再想著其他孩子,不要談論其他孩子,或者給其他孩子買禮物。

要想讓這段時間成為孩子一段難忘的時光,我們的關心就不能被分割。

海姆·G·吉諾特說「孩子渴望得到我們完整的愛,當他們的這種慾望被承認時,他們就會感到安心。當那種慾望被理解、被同情地感激時,他們就會感到安慰。當每個孩子被唯一地珍視時,孩子就會變得堅強。」

如今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兄弟姐妹間的嫉妒問題需要早得到父母的重視與正確引導,兒童專家海姆·G·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的建議值得父母們學習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日本幼兒園裸體上課,是走在前沿的教育理念,還是單純的BT呢?
怎樣打造一個聰明的學齡前兒童——心理學教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