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聯想成立35周年,年收入超3500億,扒一扒聯想的發展史

聯想成立35周年,年收入超3500億,扒一扒聯想的發展史

1984年11月1日,聯想正式成立,迄今已經35周年。今天,聯想CEO楊元慶發內部信慶祝聯想35歲生日,表示聯想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3500億元的全球化高科技公司。

內部信內容:

各位同仁:

今天,是聯想成立35周年的日子,感謝一代聯想人,與我們所熱愛的聯想一路向上,風雨同舟。

1984年,聯想創立,我們從研發漢卡,代理國外電腦品牌創業起步;1990年開始,我們決定研發自主品牌的電腦,1994年成立微機事業部,並在1997年,一舉奪得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冠軍。

2004年,聯想以「蛇吞象」的氣魄併購了IBM個人電腦業務,通過成功的業務整合,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2013年,聯想奪得全球個人電腦的冠軍寶座。

登頂之後,我們把目光投向新的高峰。2014年,聯想併購了IBM system X業務和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從單一業務向多元業務轉型。

到今天,聯想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年收入超過3500億人民幣的全球化高科技公司。我們在全球180個市場開展業務,擁有5.7萬名員工;我們不僅是全球個人電腦第一、全球超算第一,還建立了包括智能設備、數據中心、數據智能、商用物聯網、聯想創投在內的多元化業務,並持續入選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榜單。

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所有關心、支持、熱愛聯想的人。他們是信賴我們的客戶,是和我們並肩戰鬥的合作夥伴,是每天在世界各地努力工作、踐行聯想文化的全體員工,感謝你們!聯想在向上攀登的道路上前進的每一步,都傾注著你們攜手賦予的力量!

讓我們共同慶祝聯想35歲生日快樂!

謝謝大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聯想發展歷程

1994年,柳傳志給楊元慶的信中告訴他聯想的接班人必須要德才兼備,其中的「德」包括能夠真心實意的對待前任開拓者。25年後的今天,再來看這一封信,我們能夠看出柳傳志對於楊元慶的栽培可謂是用心良苦,在這封私信里他明確指明了楊元慶進步的道路。

1989年,楊元慶通過招聘進入聯想,那個時候愛好文學的他不知道以後會走到銷售崗位,他是從最基本的銷售開始干起的,那時候聯想很大,楊元慶在公司就顯得很渺小,沒有人會認識這個靦腆的小伙。而同樣是聯想招聘的大學生,孫宏斌就比楊元慶顯得更矚目一些,不到兩年時間裡,孫宏斌就從普通員工升到主任後來又被破格提拔成企業發展部的經理,那時,孫宏斌兩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2400萬的銷售額,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不得不令人佩服。柳傳志也對孫宏斌十分重視,為了培養他,柳傳志每天讓孫宏斌去自己的辦公室練習普通話來改掉他濃重的山西口音。

孫宏斌在一開始是很有可能做接班人的,但是他後來的表現讓柳傳志很是擔憂。柳傳志後來說明了他的兩大缺點,其中之一是不按照公司的大船結構統一原則,再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後來孫紅斌入獄,為自己的雄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就在那時候。楊元慶迷上了銷售,1991年,任聯想總經理的他通過引入分銷策略使得公司年銷售額從3000萬迅速達到3億元。柳傳志後來在給楊元慶的信里表示,當他調到微機事業部而且把微機事業部做得有聲有色時,他除了對這件事情本身十分高興以外還有對人才脫穎而出的喜悅,得到了肯定的楊元慶決定努力回報柳傳志。

1994年,楊元慶被譽為銷售奇才。他負責的銷售業務在國內進入前三名。他本來要出國深造的,柳傳志勸住了他,讓他擔任微機事業部總經理。在香港的柳傳志給他寫了一封意味深刻的信,在信中楊柳傳志明確表示了公司將來作為領導核心的人應該具備的條件和以後他要對楊元慶做的事,其一是要加強對他的全面了解,再是加強他們兩者之間的溝通,還有兩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柳傳志問他是不是真的有這份心?讓他自己反思如果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他到底還缺什麼?

柳傳志的話,讓楊元慶想了很久。柳傳志給他指明了道路,要不要跟隨這是一個問題,1996年,楊升集團副總裁,那時聯想的聯想電腦在國內銷售第一。也許楊元慶也想做出點大事業,但是他在做事上比較認死理。觸犯了一些聯想的老人,對於這件事柳傳志好好的給他上了一節課。1996年初的時候楊元慶帶著幹部到會議室開會,柳傳志怒氣沖沖地進來訓斥他,「不要以為你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你現在的舞台我是我們頂著巨大的壓力,給你搭起來的,不能一股勁的往前沖。什麼事情都要我柳傳志來講公不公平?你不妥協,要我如何做?「」這是楊元慶想要說什麼,但他一張口就哭了,他真正地懂得了「教父」的威嚴。後來他回憶起柳傳志對自己的栽培,他感動地說要是當初只有我那種年輕氣盛的做法,沒有柳總的妥協,聯想可能就沒有今天了。

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他提出了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的目立的目標,他很佩服你華為的研發技術,還曾經兩次帶隊要去華為學習,任正非告訴他投入大風險大,要做好長期不冒泡的準備。那時,無論如何,楊元慶上進心是十分足的。後來楊元慶自己琢磨出了FM365,但是幾百個員工的努力,2500萬美金都打了水漂,他因此做出了反思,這讓他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其實他還做了很多的嘗試,但都沒有成功。這讓很多聯想的老領導都對他有很大的質疑,但是老大在後面挺著他,思來想去,楊元慶收購IBM電腦業務。

近30億美元的收購幾乎是聯想的全部身家,他的這一做法受到了很多質疑,但是楊元慶認為這是跨越式的發展,因為收購完成後聯想的名聲就更響了。2004年,在收購IBM的助力下和老大柳傳志的認可下,他當上了董事長。後來「蛇吞象」這一現象碰到了很多的難題,他一度想到要辭職,於是已經「退休」的柳傳志再次出任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想性思維 的精彩文章:

小米最擔心的事又要發生?驍龍865或被聯想新旗艦搶走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