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家庭教育矛盾重重,明智的家長都這麼做,分分鐘孩子都變小可愛

家庭教育矛盾重重,明智的家長都這麼做,分分鐘孩子都變小可愛

/芨芨草

不知道您身邊有沒有家長天天為孩子的教育操心?聰明的往往搗蛋,聽話的又嫌木訥;學習好的只知道學習,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習又不會太靠前。真是愁人啊!

其實,我們大人的眼睛只是盯在孩子身上,完全不去想我們教育方法的失誤。試問,不同性格、不同智力水平的孩子,都按照一個模板去塑造,能不頭疼?

說是這樣說,我其實也有這樣的困惑。但我不想死憋著,而是到處去找教育良方。雖然有些方法不適合我的孩子,但對別家的孩子可能適用。於是,整理一二,以饗同好。

首先不要苦惱孩子的叛逆你都不知道叛逆的孩子有多能幹

前段時間去孩子的學校開家長會,老師來之前,家門們互相介紹加微信交流育子經驗,其中一個家長說,他兒子太叛逆了,真羨慕鄰居家大人說一不二的樣子。

很多家長都有同感,於是,老師來了後,就適時提出了這個問題。

老師說,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講一個親身見聞吧。

上海有一所私立雙語國際學校——民辦包玉剛實驗學校,進到這個學校的第一節課,班主任就會提出三個問題:你和別人一樣嗎?你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與別人不一樣嗎?

這三個問題,將伴隨孩子們八年的成長,目的是使其建立自信。

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名七年級的學生「黑客」,侵入了學校的網路,看到了一些保密性的東西。老師們一致要求對這樣的壞孩子要嚴肅處理。

包玉剛把孩子叫到辦公室,了解到孩子並不是想盜取什麼秘密,而是想看一下「包校」的網路安全設置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同時他也想檢驗一下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

結果出來了,學校不僅沒有處罰孩子,還叫來他的家長,告訴他這孩子在信息方面很有天賦,現在學校教的已經不能滿足他,建議家長在外面找更好的機構對他進行培訓。

老師的鼓勵,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不久,他和同學發明的導盲手機,獲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他還獲得了中國科協的肯定,作為中國科協「英才計劃」的一員參加各種國際計算機論壇。現在他的導師是復旦大學計算機和軟體學院的院長。不久,他就用實際行動報答了母校:他設計的智能環境監測系統也在「包校」正式投入使用。

試想,如果按照普通人的認識,將這名侵入學校網路的孩子嚴肅處理,或者開除,還會有後面的結果嗎?

因此,那種規定上課時「學生安靜聽課、舉手發言、把手放到背後,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看與學習無關的書……」的老師也沒有錯,大部分學生還是需要約束的。但一定不能一刀切,老師的職責,不僅是傳道授業,還要善於發現這種「叛逆」的孩子,和家長一起,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大展身手,以最快的速度沖向成功的巔峰。

其次培養「學霸」,但注意不要讓他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還是那次家長會,班主任老師似乎來了興緻,講完了「叛逆」,接著又講「學霸」。相比於第一個,家長們往往更喜歡這個話題。

有個著名的中學,升學率年年全國前列。這樣的學校,不乏「學霸」。但「學霸」是怎麼修鍊出來的?除了軍事化管理,自然就是教育學生其他的不要想,學習好才是這幾年的唯一工作和生活。

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沒有家長會窩心、生氣,望子成龍自古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情懷。於是,家長們省吃儉用,都想把孩子送進升學率高的學校,本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老哲學精神,這應該是把自己孩子送進北大清華的捷徑。

事實證明,這樣的確培養出更多的「學霸」,但也不可避免地讓孩子們淪為「應試奴」,失去了應有的童年快樂。

於是,他們在有「學霸」名譽的同時,也獲得了另外的綽號,如「高分低能」「有知識,沒文化」「有證書,無能力」「懂考試,不懂生活」等。

是培養一個有高學歷的「巨嬰」,還是一個走上社會就能施展拳腳的青年才俊?家長們往往不會去想這個問題。有人就發出感嘆:「中國的孩子不快樂,長大後也不快樂,這個社會能好嗎?」

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說過:「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而這種以培養「學霸」為己任,以升級為圭臬,其結果就是培養出一批批比學趕幫超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現在的教育正在失去術德兼修、知書達禮、心胸寬闊、體魄健全的未來一代。這是誰的悲哀?

第三讓學生學習社交才能解決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

既然講到了「叛逆」和「利己主義」的不好,有什麼辦法去解決嗎?

家長們的心情隨著班主任老師的雙唇的一張一翕蹦蹦跳跳,好像自己不是來開家長會的,而是來上學的。

班主任說,他曾去美國做過短時間的交流學習,發現美國的學生生活,和國內相比,簡直天上地下。這並不是說他們的師資力量多雄厚,而是對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很值得借鑒。

在中國,學校里組織的最多的就是「才藝秀」,而美國的學校更注重「社交課」。

當然,美國學校也有才藝秀,和國內的差不多,但只是玩,沒有家長參與,更像音樂課老師沒來,學生自己「亂彈琴」一樣。

除了這樣的玩耍性質的「才藝秀」,就是他們的「國際日」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組隊布置自己國家的展台,然後開始飲食文化的交流活動。大家說說笑笑,品嘗著不同風味的美食,家長和孩子們都很快樂地進入到「社交」中。吃飽喝足了,還有跳蚤市場或親子運動會等著他們。反正一句話:學校無處不社交。

想想我們自己的孩子,在課餘時間都在幹什麼?又是誰奪走了他們應有的快樂童年?

再次回到前面說的「叛逆」階段,也就是普遍認為的14歲至18歲之間的青春期。這個階段是孩子們最需社交的階段,只有引導他們正確的社交,才能使其從叛逆開始,以回歸家庭完美結束自己的青春期。因為這個時期是最敏感的,他們的很多不理解和鬱悶需要找到突破口,而同齡人之間的社交,正是解決這一複雜情緒的最好途經。

我們是不是經常教育孩子心無旁騖,要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同時又埋怨孩子不會交朋友,甚至整天綳著臉,有著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現在,你找到病根了嗎?

我們常說,教育是百年大計,但為何更多人卻還是「近視眼」?究其原因除了固有的應試教育外,還有家長的「望子成龍」心態在作怪。但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不去發現孩子的特長加以引導,而是隨大溜地去逼著孩子學習不喜歡的東西,他有「叛逆」心理也就理所當然了。

當然,一篇小文也不能代表,今後你家的教育就可以「照葫蘆畫瓢」了。孩子的天賦需要父母在陪伴中慢慢發現。別人家買鋼琴就去買吧,你的孩子喜歡吹笛子,不是更省錢?

孩子的童年一去不返,要學習,也要讓他快樂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原芨芨草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足夠厲害,你就是自己的人脈!這話一點不假,也很勵志
人生四塊「獎牌」,第四塊看不見,又最難得到,你擁有哪一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