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87版《紅樓夢》憑什麼能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87版《紅樓夢》憑什麼能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1987年,電視劇版《紅樓夢》播出。

從那之後,這部作品成為幾代人心目中永遠也無法超越的國劇經典。

而且也成為了中國電視劇史上最無法被翻拍的經典之作

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不可逾越的熒屏經典」。

這部劇承載著億萬觀眾的集體記憶,也鐫刻下了演員們最美的高光時刻。

如今32年過去了,每當重溫這部劇,無數人還是會充滿無限回憶與感慨。

30多年,滄桑巨變,但經典卻如金子般,永放光芒。

那麼,87版《紅樓夢》到底是如何被鍛造成難以超越的經典?

1、史上最強顧問團隊

1979年,一位從英國BBC考察回國的工作人員給央視提了一個建議:

「國外已經將莎士比亞的名著拍成了電影,登上了大熒幕。

我們自己的古典名著是不是也能被搬上熒幕,再創經典。"

沒想到這個隨口一提的建議,居然說到了他們心裡。

他們決定採用這個建議。

就這樣,電視劇87版《紅樓夢》的籌拍工作拉開序幕。

為了讓作品更加貼近原著,劇組請來了眾多專家學者來出謀劃策。

請了紅學家周嶺、劉耕路和周雷來擔任編劇。

除此之外,還專門為此成立了一個陣容極其強大的專家顧問團。

這個陣容堪稱空前絕後。

說一下名字就讓人驚嘆不已。

著名作家沈從文、曹禺。

書畫家啟功,和紅學家王崑崙、周汝昌等20多為大師級人物。

名單包括:

王崑崙、王朝聞、曹禺、沈從文、周汝昌、朱家溍、成蔭、林辰夫、阮若琳、啟功、吳世昌、吳冷西、吳祖光、周揚、楊乃濟、楊憲益、趙尋、鍾惦棐、曹禺、蔣和森、戴臨風、鄧雲鄉等,每一個名字都是金光閃閃,多達20位。

這個團隊幾乎囊括了當時文學界的半壁江山,水準無人能敵。

遺憾的是,這些人當中,僅有楊乃濟先生還健在。

其餘都已駕鶴仙去。

更遺憾的是,87年電視劇開播時,已經有4位專家離開人世。

除了強大的專家團隊,最為重要的人,莫過於導演王扶林。

早在正式籌拍之前,王扶林就將自己關在家裡長達一年之久。

閉關研讀了整整一年的《紅樓夢》原著和相關學術資料。

遇到不會的問題,就立刻向紅學家們請教。

因為他堅稱:「沒有質量過硬的劇本,一切都是妄談。」

1982年的冬,在中國音樂學院的一間屋子裡,擠滿了專家學者,熱鬧非凡。

大家圍坐一起,商討劇本的改編。

那時候,他們抱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決心,去完成這項艱巨的工作。

87版《紅樓夢》編劇時的周嶺

「那時每天都像踩著地雷,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

這是當時大家在一起討論時,導演王扶林描述的心態。

最後他視死如歸的說:「《紅樓夢》的改編,事關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千萬不能搞砸了。」

劇本於1983年3月6日起稿,當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

最終直到1986年1月才最終定稿,歷時兩年零兩個月。

2、史上最強演員塑造

1983年,劇組成立時才3個人。

為了能夠選出最匹配原著的角色,王扶林決定全部採用新人,一切從零開始。

這在當時可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但王扶林堅持「符合原著」高於一切的原則,大膽啟用新人。

於是,劇組在北京郊區建造大觀園作為拍攝基地,並開始面向全國徵選演員。

可謂是傾盡了「舉國之力」來挑選演員。

演員招募令發布之後,每天收到的信件都可以裝滿整整一麻袋。

除了自薦,劇組還跑遍了全國各大藝校、劇團甚至是各大工廠去招募演員。

有的演員甚至是從大街上被挑中,拉來試鏡。

足足用了整整1年多時間,從幾萬名報名人選中,最終挑出了153名演員。

而且幾乎全是草根演員。

其中,林黛玉一角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陳曉旭從萬千人中脫穎而出,一角名天下。

演員選定後,被集中送往圓明園培訓基地。

專家顧問團親自培訓他們,為時兩期。

讓他們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學習表演、練習琴棋書畫,進行形體訓練,提升個人藝術修養。

就算到了拍攝期間,她們還要一邊拍攝一邊學習。

學習古琴

導演說戲

整個拍攝時間歷時三年之久。

前後投資680萬,走遍全國10省41個地區219個景點。

為了拍攝的需要,按照原著的描述。

劇組更是在北京建了大觀園,在河北正定縣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景址。

那怕是資金短缺,全劇組也是上下一心,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巨作拍攝。

3、完美無瑕的服飾造型

《紅樓夢》的造型服飾更是精雕細琢,堪稱一絕。

服裝設計師史延芹為了能夠塑造出紅樓夢的年代氣質。

就每天去圖書館,翻閱古文資料,拜訪學者……最後還痴迷了進去。

由於《紅柳夢》沒有具體特指哪個朝代,她就決定提取中國各個朝代最美、最精華的服飾元素。

然後加以融合設計出了獨屬於紅樓年代的服飾意蘊。

最終,耗時三年,設計出了2700餘套精美絕倫的服裝。

其中王熙鳳一人不同季節的服裝就有74套。

僅秦可卿出殯時的服裝就多達七百種,絕大部分還只出場了一次。

而且設計的服飾,都與每個人的角色性格與心性高度吻合。

比如給寶釵設計的服飾顏色多為半新不舊之色。

因為寶釵秉性生來不愛不與人爭羨。

薛寶釵服裝設計手稿與劇照

給黛玉設計的顏色多為素雅之色,因為黛玉是「世外仙姝」。

生來高潔清靈、幽怨慧秀、清冷感傷。

林黛玉服裝設計手稿與劇照

寶玉單純善良、待人溫暖,服裝顏色大多以紅色為基調,暖色為主。

種種細節考究,足以讓人物回歸到書中一般,又一躍跳到現實。

除此之外,楊樹雲的化妝造型與史延芹的服飾造型堪稱珠聯璧合。

也是做到精益求精,完美無瑕。

僅給陳曉旭做一個頭型,就要花上至少三個小時。

黛玉的「罥煙眉」、鳳姐頭上戴的金絲八寶攢珠髻等等都參考了史料文獻。

從古書和畫里尋找靈感。

尤其是黛玉的眉毛,研究了無數個日夜,也一籌莫展。

直到楊樹雲看到曹雪芹好友的詩句「遙看絲絲捲煙柳」,才豁然開朗。

於是就立馬跑到杭州的西湖邊上去仔細觀察柳葉,琢磨眉形。

最後出妝後,陳曉旭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不禁潸然淚下。

再比如王熙鳳那個「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的眉眼。

也是源於楊樹雲的靈感大發之作。

他想起沈從文跟他說過一幅畫:《雍正十二妃》裡面的第七妃。

「此人很像王熙鳳,你看她的眉毛上挑,面相精明厲害。」

然後又想起了,電影《烏鴉與麻雀》里,侯太太的一雙弧度很大的眉形特別與之神似。

靈感迸發融合,最終化出了伶牙俐齒的王熙鳳。

服裝造型如詩如畫,演員則是人角合一的境界。

宛若置身於書中遊走,化身於浮華若世之中。

4、一朝入夢的曠世歌曲

除了精美絕倫的服裝造型,《紅樓夢》還留下了13經典歌曲,流傳至今。

也堪稱《紅樓夢》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13首歌曲都出自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之手。

1982年,王立平找到了當時《紅樓夢》的導演王扶林。

他毛遂自薦,希望能夠為《紅樓夢》創作音樂,圓自己一個紅樓夢。

「我知道你們不能完全相信我是否可以寫好,但是我願意把我創作的黃金年代放在《紅樓夢》上。我先為你們寫一個《紅樓夢》的主題曲,你們請顧問團的專家聽一下,如果可以我就繼續地寫下去,如果不可以我立刻就走人。」

最值得一說的是,當時一個演員都沒有定,就先把作曲的給定了,這是少有的。

此曲一出,所有工作人員宛若進入了《紅樓夢》的意境之中,更加通透明朗。

王立平曾這樣形容自己與《紅樓夢》的緣分:「一朝入夢,終生不醒」。

而他的創作經歷,是一朝入夢,終生無悔。

在此後長達四年的時間裡,他所有的一切都與《紅樓夢》緊緊連在了一起。

經過日思夜想,最終確定了音樂的基調——「滿腔惆悵,無限感慨。」

為了創作出屬於《紅樓夢》的音樂,他傾盡了自己所有心血。

他說:「只有一種活下去的希望,就是把每一首都寫成精品,讓人捨不得放下。」

靠著這股信念,僅《枉凝眉》就寫了一年零兩個月,而《葬花吟》則寫了一年零九個月。

王立平說《葬花吟》調子一出來,連我自己眼淚也下來了!

在《紅樓夢》的卷首語,曹雪芹寫道:「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這句話用來形容王立平的創作之艱最為貼切。

王立平說:

「《紅樓夢》是我這輩子寫得最用心最吃力的作品,簡直寫得我氣斷神傷。

多少次我都後悔作曲,覺得已經走向絕路。」

但最後,他說置之死地而後生,終生不悔。

「《紅樓夢》花了我太多的時間,耗費我太多的感情,經歷了太多思想的波折。寫得太苦了,太難了,也太過癮了。」

最終,耗時4年半,創作出千古流傳的歌曲。

猶如一杯陳年老酒,沁人心脾。

就在去年,王立平回憶創作《紅樓夢》歌曲的事迹,瞬間登上熱搜。

「稿酬每集250元,當時都沒把錢當回事,都想怎麼把戲排好。」

這句話,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和敬仰。

王立平曾講過:

「從前一直有人問我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一部?

我一直說是下一部,但現在我可以說,是《紅樓夢》。」

5、經典永流傳

為什麼能夠成為經久不衰,愈發光芒的經典。

我想只有兩個詞能概括:純粹與極致。

所謂匠心之作,莫過於此。

那時候的他們,為了一部作品,耗盡自己畢生心血,不為名不為利。

《紅樓夢》引爆熒屏之時,導演王扶林也不過只拿了400元獎金。

他們付出了最純粹的心把它做到極致,才鍛造出這樣一部曠世經典。

也最終成了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峰,令後世敬仰銘記。

你看那經典來了又去,唯獨87版《紅樓夢》最教人追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號嘮嗑員 的精彩文章:

他44歲才成名,這個大器晚成的影帝,硬漢形象不輸吳京
親手捧紅張國榮、梅艷芳的他,帶著那片江湖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