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膽子小,遇事只想逃避?心理學家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膽子小,遇事只想逃避?心理學家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同事最近一直在為他的孩子而苦惱,詢問了原因才得知是孩子性格大變、變得不自信。

「周末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玩耍,卻沒想到中途出現了意外。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瞬間委屈到不行,卻又不敢上前把玩具搶回去,找到我後就想拉我去把玩具拿回來。跟孩子說別怕搶回來就好了,她就是不敢。

平時在家的時候膽子還是挺大的,怎麼在外面就變得膽小,怎麼一點點小事情都需要大人出馬,自己怕的不行。」

孩子在家和出門的性格截然不同,遇事喜歡退縮,這大概是很多爸爸媽媽也在煩惱的事情吧。

其實,多半是孩子的自信心不夠強大,才有這種事情發生。

那麼對於自信心不夠強大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是好呢?

一、為什麼孩子會不自信,這種心理是如何出現的?

孩子成功的前提是自信,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經過後天的家庭教育。但也有可能因為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大多數孩子喪失了自信力,遇事容易退縮或者是還沒開始就已經否定自己。嚴重點的孩子有可能變得膽怯、多疑、敏感等心理問題。

總的來說,不自信的孩子是有這四點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貼上了各種「不自信」的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過:「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給別人貼上 「標籤」,不就會讓其都會按照那個標籤的走向去發展。

例如:

寶貝你好蠢啊,都沒遺傳到爸爸媽媽的聰明

我怎麼就生出來一個小笨蛋

別人家的孩子多聰明啊,你看看自己蠢成什麼樣

膽子這麼小,平時是這樣教你的嗎

……

孩子天天遭受負面打擊,沒有一點點肯定,說不定真的會跟著父母給的負面標籤走,發展成為父母所講的樣子,變得越來越笨、蠢、膽小等等。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被灌輸這種家庭教育,父母堅信「批評」比讚美更適合管教孩子,經過他們家的時候,總能聽到孩子媽媽嚴厲批評孩子:「為什麼一點點小事情你都做不好,都上了學,怎麼都沒變聰明呢,隔壁小明就比你好一百倍,又聽話又不挑食,成績還特別的好,你就只知道天天出去玩。」

這些話說的多了,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跟家長給的標籤越來越像,這就是「標籤效應」。

孩子不是便利貼,請不要再用「標籤效應」對待孩子。

原因二:在與人相處時,父母的過度客套

父母們在嘮嗑的時候,大部分話題都會提及孩子:

父母甲:你家孩子真好看,學習成績也是挺好的呀。

父母乙:沒有的事,哪有你家孩子好啊,我家孩子要有你說的那麼好,我就想謝天謝地了。

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對話,父母們都會在遇見誇獎自己孩子的時候,總會過分謙虛否定別人對自家孩子的誇獎。

過度低調謙虛否定其實也就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嚴格要求孩子,父母覺得孩子還可以變得優秀,達不到自己心目中給孩子設想的樣子。

第二,禮貌性的低調,覺得讚美使人驕傲,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希望通過否定誇獎的方式來激起孩子的鬥志。

但父母都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在被誇獎的那一刻,自己的一直以來的努力終於被肯定了,終於有人認同我了,卻沒想到父母居然直接否定掉他們。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自然而然會形成一種「別人總是比我優秀,我怎麼也比不上別人」的心理,導致孩子自信心備受打擊,缺乏自信力和勇氣的孩子就會形成一道自我保護膜。

原因三: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無法建立信心源

大部分父母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干多家務活,許多事情都會替孩子包辦,這就是一種過度的保護。

但這卻養成了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從小就習慣父母的安排,缺乏鍛煉能力,當他們脫離父母之後就會因為掌握太少技能,有可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從而缺乏自信。或者是一遇見辛苦的事情,他們自然也會打退堂鼓。

原因四:孩子的自我認知不夠,受到他人的干擾

孩子小時候並不能完全認知自我,他們對自己的認知都是從身邊最親的人得來的,最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那肯定是父母對他們的評價。

總的來說,如果父母老是帶給孩子負面的評價,例如:太笨了、太蠢了、一點也不聰明等等負面的評價。長久以後,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認知產生誤解,會覺得父母說的就是自己的性格,從而導致孩子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

何為習得性無助心理?

習得性無助心理是美國一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研究提出的,是一種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或者因為重複的失敗或者懲罰而造成的聽人擺布的行為。比如:認為沒朋友是因為自己性格不夠好,自己的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商低,,自己不受父母重視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等等。

孩子在受照顧的時候,極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心理:沒有人會幫助我、沒有人會在意我、我的困難並不是什麼大事情、我得不到幫助、我聽從大人的安排並服從命令。

長期發展下去,孩子就有可能採取消極的方式來跟其他人交流,「(頹廢心理)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交到朋友,而且也沒有人想幫我忙—(退縮心理)我總服從別人的安排—(逃避心理)我肯定做不到的」。

二、心理專家建議父母這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根據心理學李子勛教授的建議,我總結了以下三個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01、多鼓勵、讚揚孩子

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被父母肯定,這樣就算過程多辛苦,只要得到了父母的表揚讚賞,這一切都會令孩子覺得很值得,鼓勵和表揚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但表揚也是有技巧的,需要父母多加註意用對方式,才能讓孩子積極改變自己的內在動機,否則,誇獎不對就是害了孩子。

02、帶給孩子愛與能量

直面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意,不要過度謙虛,比如:寶貝可以幫幫我嗎、謝謝寶貝的幫忙等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也是需要他們的幫助,不但可以體現出孩子對父母的重要性,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相信他也不想如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相信他有能力改正錯誤,並引導他怎麼解決問題,從而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03、多帶孩子去運動,轉移情緒

研究表示:成人走路,只要把速度加快25%,就可以起到一個調節心理的積極作用。運動可以緩解人的心情,使之變得輕鬆愉悅。

讓孩子一整天都悶在家裡,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育,所以父母一有空就要帶孩子多出去走走,陪孩子玩樂,增加孩子的興趣愛好。

陽光向上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加勇於面對苦難,迎難而上。

三、結語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自信是一種特別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父母如果忽視孩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塑造和培養,孩子是得不到好的發展,只有重視起來,孩子遇事後才不會退縮逃避困難,才能健康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日本幼兒園裸體上課,是走在前沿的教育理念,還是單純的BT呢?
怎樣打造一個聰明的學齡前兒童——心理學教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