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兵馬俑一號坑挖掘現場,一尊將軍像壓著一把劍,搬開雕像,劍瞬間彈直

兵馬俑一號坑挖掘現場,一尊將軍像壓著一把劍,搬開雕像,劍瞬間彈直

秦始皇始終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人,除了稱自己為始皇帝外,他所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都凸顯出他超級自信的特點,如他不僅給後世留下了一整套完善的國家制度體系,延續了上千年,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還有秦朝時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雖然這在當時對民眾是一個個巨大的災難,但是對於今天來說確實難得文化遺產。

除了以上這些地上的恢弘建築遺產,秦始皇還為我們在地下留下了一個謎一樣的皇陵地宮,至今仍然沒有辦法完好無缺的打開,還有就是他地下的千軍萬馬的秦始皇兵馬俑,他不僅要在活著的時候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沙場,即便去世後,也要帶領自己的大秦之兵在另外一個世界縱橫馳騁。有傳言當時一尊將軍像壓著一把劍,搬開雕像,劍瞬間彈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傳聞是這樣的:在考古專家挖掘兵馬俑二號坑的時候發現了一把青銅劍,當時它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45度。但是考古人員把陶俑搬開時,卻發生了驚人的一幕,這把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然瞬間彈直了,恢復如初。而且根據周邊的情況來看,這把劍被壓彎應該有2000年時間了,竟然還能恢復如初,而且劍身平滑,劍刃磨紋依舊細膩,而且這把劍上的8個棱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這樣的工藝水平恐怕如今的工匠也無法完成。

隨著研究的深入,考古人員終於發現了青銅劍千年不朽的秘密,這把青銅劍之所以可以曲折後復原,是因為採用了形態記憶合金打造的,所以具有變形恢復的能力。那麼奇怪的是,形態記憶合金的冶煉技術是20世紀才發明出來的,為什麼會出現在秦始皇陵呢?難道當時秦朝掌握了這門技術?

這把青銅劍長約八九十公分,這一長度比我們出土的同類時期或者稍早時期的其他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稍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秦長劍。這點符合當時秦國人的用劍習慣。青銅劍的組成成分十分複雜,主要以銅為主要原料,摻雜了少量的鐵、鉻、鎳、鋅等多種其他金屬。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祖先們首先學會了鍛造並使用青銅器後來才掌握了鍛造鐵器的生產技術,進而由青銅器時代進入到鐵器時代。經過商周時期的發展,在秦朝時期青銅器的生產技術可以說已經十分純熟。秦國的匠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過程中。偶然發現或者無意中給這把青銅劍賦予了記憶功能也未可知。

個人觀點:在中國的整個青銅器時代,最讓後人敬仰的和有神秘感的應該是青銅器的極其複雜的鑄造工藝,特別是「制模製范」的工藝技術水平。因為的確是有出土的複雜的精美的青銅器,當時的鑄造工藝至今沒有得到完美的「復原」。概括的講,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注重技術和技巧的社會環境,對原理的研究上還是要差很多。所以,即使是真的「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也不必太過於激動。個例的存在本身的可複製性(原理可複製性)就不是太有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人講史 的精彩文章:

嘉慶繼位後,乾隆留下的50多位嬪妃,最後是如何處置的?
慈禧當時已完全掌握實權,為什麼不當女皇,而非要垂簾聽政?